测试和前端做朋友,共同提升质量(下)

这是一期《质量三人行》与前端程序员播客《Web Worker》的串台节目,我们一起讨论了前端测试与不同角色的测试分工、代码质量和代码评审、测试和质量保证等相关话题。从各位资深从业者的讨论中,相信大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

本期主播

  • 主播:《质量三人行》播客 李光毅、刘冉
  • 前端嘉宾:《Web Worker》播客 辛宝 Otto 刘威 Franky 小白菜 Cabbage

时间轴

  • 00:53 对年轻程序员提升代码质量的建议
  • 11:32 优秀的测试什么样?
  • 22:07 刘老师解释敏捷实践 kickoff 和 signoff
  • 29:00 大家怎么看TDD?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测试和前端做朋友,共同提升质量(上)

这是一期《质量三人行》与前端程序员播客《Web Worker》的串台节目,我们一起讨论了前端测试与不同角色的测试分工、代码质量和代码评审、测试和质量保证等相关话题。从各位资深从业者的讨论中,相信大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

本期主播

  • 主播:《质量三人行》播客 李光毅、刘冉
  • 前端嘉宾:《Web Worker》播客 辛宝 Otto 刘威 Franky 小白菜 Cabbage

时间轴

  • 04:35 主播们经历的大项目,什么是大项目
  • 09:30 从可读性到测试岗位关注的自动化测试、覆盖率、活文档
  • 14:30 主播们如何实践 Code Review
  • 28:40 落地测试的经验、测试岗位如何测试和提升质量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质量与速度有什么关系?

在大部分研发语境下,我们更关注交付速度,关注是否能按时按量上线。而质量作为一个相对隐含的属性,往往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若从全局上综合考虑质量和速度的话,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否相互影响?

本期我们探讨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起荣,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3:55 为什么质量和速度会有冲突关系?
  • 16:21 大家对于“质量”本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 23:00 起荣分享三个项目案例,横向看质量与速度的辩证关系。

参考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大规模敏捷项目中的测试与质量问题

这一次,我们聊到在大规模敏捷项目中,所遭遇到的测试和质量问题。大规模意味着团队结构、技术复杂度和知识传递都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这对于测试和质量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 跨团队的集成测试如何有效开展?谁来主导或统一规划?
  • 测试实践的落地执行在每个team会变形,是否需要统一指导标准?
  • 如何对齐对于人员的能力要求?
  • 跨团队的技术栈,是否有必要完全统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统一,什么情况下不建议统一?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7:30 微服务等软件架构对于领域的切分,也对测试和质量产生影响。
  • 27:30 需要有一个角色总观各个团队,制定整体策略。
  • 34:17 QA在大规模团队中的要求更高,需要风险识别能力和问题定位能力。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不止测试 | 电子书免费下载

4月27日,我们在Thoughtworks的直播平台,做了质量三人行的第一次视频直播。这也是第41期质量三人行的录制,和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面对面”实时交流。希望我们的讨论依旧能带来更多的启发。

作为一个团队角色,QA有必须承担的日常工作,测试软件,发现Bug,配合开发人员修复Bug,然后验证。还会制定测试计划,参与需求评审。但在Thoughtworks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发现,QA工作的职责范围似乎是超出这些的,在更大范围内跟不同的角色配合,也要关注到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且这些工作对于团队合作和软件质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我们愿意把这样的工作定义为不止测试。简单的定义就是,软件的质量保障不止测试,测试人员的工作也不止测试。

我们也有一本林冰玉写的《不止测试》小书推荐给大家,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就是我们讨论内容的细节。在相关链接的部分,可以找到免费电子版的下载地址。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8:47 QA只完成简单的测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 27:52 QA也要参加业务和架构讨论会议
  • 41:50 QA可以这样和开发一起工作
  • 55:20 团队内信息透明化对团队为质量负责至关重要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用还是不用BDD?这是个问题

行为驱动开发(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缩写BDD)是一种敏捷软件开发的技术,围绕用户在与软件交互时期望体验的行为(Behavior)来记录和设计应用程序。BDD的作用是把利益关系人、交付团队等不同方面的项目相关人员集中到一起,形成共同的理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期望值。

目前国内对BDD的看法褒贬不一。一方面,它确实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业务价值传递和确认的方式,而另一方面,它对研发BDD用例人员的业务理解能力及团队协作要求较高,因此它又因其低普适性和高成本而饱受诟病。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看待BDD呢?本期我们聊到BDD相关的经历体验,BDD的适用范围,以及我们的思考。

欢迎收听这一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4:08 为什么要尝试BDD?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 07:10 理想化的BDD是什么样子?
  • 23:41 如果没有理想条件,我们能借助BDD的思路做些什么?
  • 27:09 哪些情况适合BDD?哪些不适合?
  • 30:18 ATDD与BDD有什么区别?
  • 34:13 BDD的新趋势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过时的话题?黑盒测试 vs 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是很古早的概念,古早到我们现在在工作中快要不再提及它们。技术栈的先进,架构的演化,以及软件系统本身的演化,都在把测试人员推入到具体又细微的日常工作中。后退一步,用黑盒白盒这样的古早概念,重新思考手中工作的定位,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我们对于黑盒白盒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像安全测试、AI测试这些,它们是黑盒,还是白盒?在现代软件开发中,黑盒白盒的配比,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测试人员,我需要掌握怎样程度的白盒测试能力?

欢迎收听这一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7:52 白盒黑盒是对测试分类的系统化思考
  • 15:10 探索式测试,既是黑盒也是白盒
  • 22:50 是关注最终用户使用,还是关注代码的实现细节?
  • 27:33 QA一定要关注代码实现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第四季回归:测试一定要分层?

测试分层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最早出现,应该是伴随着敏捷开发的步伐,体现在服务于自动化测试的测试金字塔中。随着更多软件架构和技术的引入,测试金字塔也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变种,比如蜂巢和冰淇淋形状。

但分层的思维贯彻于测试的实现中,与软件结构和团队结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验告诉我们,测试分层中各层的比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软件的真实场景来决定。

这一期我们就围绕软件测试的分层概念,做了一些回顾和探讨。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4:18 测试分层概念从何而来?
  • 09:55 测试金字塔为什么是金字塔形状?
  • 14:13 测试分层是和敏捷绑定的概念吗?
  • 18:40 不同的分层策略展现出不同的形状
  • 26:22 测试分层与软件架构是否有映射关系?
  • 28:54 每一层测试都会由不同的团队负责吗?
  • 33:05 测试分层越好,质量就越好吗?
  • 37:50 每层测试的比例有标准答案吗?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QA到底能背多大的锅?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每逢出了质量问题或面临质量风险,测试人员总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背锅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落。是我的锅我背,不是我的锅,我很难背得心甘情愿。为什么是我背锅?到底该谁背锅?为什么一定要有人背锅?是不是该据理力争,把锅甩出去?

接锅、背锅与甩锅,似乎构成了QA的日常,”背得一口好锅“ 似乎也成了QA的自我修养。但本该如此吗?除了被迫接锅,我们还能做什么?第三季最后一期,我们来聊点儿轻松的或是沉重的、那些你我的背锅日常。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0:50 QA理所当然需要背哪些锅?
  • 08:46 整体责任,会被归咎于弱势的单一环节
  • 24:50 如果我是有道理的,我会抗争
  • 36:00 真的需要有人为某个问题背锅吗?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从技术雷达看测试领域的趋势

每六个月左右,Thoughtworks都会发布一期技术雷达。它是根据我们在项目工作中获取的洞见编写,是有态度的前沿技术解析。

在这一期质量三人行上线的时候,最新的第25期技术雷达也已经上线。不止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也可以从这样一份免费的报告中,获得一些对于技术发展动态的了解,小到工具,大到平台,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即便不是现在,它们也会在将来以某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内容。

我们发现,这些年下来,技术雷达在关注测试和质量的方面,不断在强调的都是可测试性这个概念,可测性会体现在需求变成故事卡的时候,体现在编写的生产代码是不是很容易被自动化测试到,还体现在新的工具和技术是不是可以被部署在自动化的流水线中,而这些都是交付真实有价值软件的基础。

每期技术雷达还会分享出一些关于最新支持前端、基础设施、安全和UI测试的工具和技术。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13:30 技术雷达中对每个条目的建议,值得结合实际来学习和反思
  • 34:15 遗留系统的活文档,产生的背景是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改造
  • 47:44 抓住可测性,后续的投入产出比就会比较高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