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E3:自动化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企业对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需求增加,自动化测试在软件开发和质量保证中变得至关重要。

尽管多数公司仍依赖手动测试,转向自动化测试被视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咨询和培训机构专注于提供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反映了该技术趋势的明显性。自动化测试能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测试准确性和速度,有助于降本增效。

不同团队在自动化测试方面存在差异,挑战在于提升测试覆盖率和构建适合各需求的自动化测试体系。建立自动化测试体系时,测试工作应融入开发和运维,但需根据团队能力和项目阶段调整策略。

自动化测试的需求来源和实施难度各异,从研发老总推动到测试部门独立推动,再到研发部门直接推动,实施难度和方向各不相同。

关于AI是否能完全取代人工进行自动化测试的讨论指出,尽管AI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帮助,但在理解客户需求、即时应对以及建立自动化测试体系方面,AI仍有局限,完全替代人类仍不可行。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林冰玉

时间轴

  • 08:10 自动化测试培训与咨询中的实践
  • 18:21 自动化测试体系建设中不同角色的融合与协作
  • 24:56 探讨AI在自动化测试咨询与实施中的能力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聚焦软件和质量的播客节目,由几位业内质量专家共创。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2E3:到了今天,我们还需要极客吗?

极客在如今是一个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极客的名字,但除此之外似乎我们已经不愿再刻意提及了。这个现象是如何潜移默化发生的?今天来自两个不同世代的程序员将以各自的视角给予解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回答一个终极问题:当下我们还需要极客吗?从中你会惊讶的发现,看似不起眼的独立事件,其实与整个软件行业的变迁息息相关。

本期主播

  • 嘉宾:张凯峰,李光毅

时间轴

  • 00:44 为什么会聊这个话题
  • 05:04 对极客的定义
  • 10:24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少谈及极客了
  • 16:20 极客精神被稀释了吗
  • 23:16 我们还需不需要极客
  • 28:05 极客起源的猜想
  • 33:51 我们还需要十倍程序员吗

参考阅读

RTE 大会 2024 限免门票

实时 AI 时代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10 月 25 日到 26 日,RTE 开发者社区联合声网策划的 RTE 大会 2024 将在北京举行。今年的技术论坛将覆盖前沿音视频技术、AI 生成视频、Voice AI、多模态大模型、空间计算和新硬件、云边端架构和 AI Infra 等话题。同期还有开发者市集、动手编程工作坊、创新大赛路演等活动。期待与你一起探索实时互动的更多可能,咱们 10 月 25 日到 26 日,北京见!

即日起开始限免报名!获取《程序员新声》听众限免门票:专属邀请链接

与此同时,欢迎参加快闪摊位报名活动,如果你也是开发者,也有你自己的项目想在 RTE 大会上展出交流,欢迎报名。

主播简介

  • 张凯峰,技术品牌和影响力专家,公众号:张凯峰Impact
  • 李一鸣,咨询师,架构师,个人主页:爱码叔-iCodeBook
  • 李光毅,咨询师,全栈开发工程师,个人主页:技术圆桌
  • 麻广广,咨询师,架构师,个人主页:码猿外
  • 马大伟,咨询师,全栈开发工程师,个人主页:BMPI

S6E2:AI 辅助软件开发会让质量更高吗?

AI辅助工具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但其是否能有效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仍是一个未决的问题。

一方面,大模型能够显著加速开发进程,比如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和修改代码,但在确保代码稳定性与质量方面的效果则因模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另一方面,虽然AI工具声称能提升开发效率,实际上它们面临着多种挑战,例如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稳定表现,这可能要求开发者花更多时间去修正。此外,随着企业增加在AI工具开发上的投资,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也随之加剧,但长期效果的评估和优化依然是行业的关注焦点。

短期内,大模型可作为人类编码的有效辅助工具,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由大模型生成高质量代码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一个在上海的外资公司尝试使用大模型技术时遭遇了安全和bug问题,这反映出未经充分测试和评审的大模型生成的代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即便是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其大模型生成的代码也只占其新增代码的30%,说明大模型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要解决代码一致性、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AI辅助软件开发已经扩展到代码之外的多个阶段,如开发流程和质量传递等,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保AI产出的质量和正确性超过人工产出。需要建立评审系统和评价体系来验证和提升AI的性能,以实现高效且高质量的软件开发。

同时,必须考虑到在敏捷软件开发中追求质量重于速度的重要性,并在采用AI辅助时保持谨慎,以避免快速产生的错误和低质量代码。还需要重新设计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引入AI后的新情况,包括评估AI代码的比例及其对行业标准的影响。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林冰玉,于晓南

时间轴

  • 03:53 代码生成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模型本身的算法质量和训练库的专业程度。
  • 12:02 一家上海的外资公司早期采用大模型技术,但在使用Copilot时遇到严重安全和bug问题,导致不敢将生成的代码直接入库。
  • 30:57 敏捷软件开发中追求质量重于速度,特别是当使用人工智能(AI)辅助时需更加谨慎,以避免快速产生的错误和低质量代码。

参考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聚焦软件和质量的播客节目,由几位业内质量专家共创。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6E1:不同视角下的质量体系

第六季第一期,我们强调了从不同角度和维度理解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和落地被重点关注,包括具体的测试策略、代码质量控制和业务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从管理视角出发,强调了通过最小成本实现足够质量水平的标准和流程。

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要求组织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实践选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讨论也强调了质量保证和管理系统之间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全员质量意识的必要性。

最终,应当以学习和改善为导向,破除对质量体系的迷信,以适应性和执行力为核心,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林冰玉,于晓南

时间轴

  • 06:43 管理人员注重体系的整体框架和流程管理,而一线技术人员则更加关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
  • 24:07 要破除对质量体系的迷信,需改变文化的和认知层面的问题。
  • 32:27 一线员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可能忽略整体考量,过度关注局部最优而忽视整体效益。

参考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聚焦软件和质量的播客节目,由几位业内质量专家共创。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E10:如果企业架构是一款产品

这一期我们探讨了把企业架构视作一种产品的可行性,以及引入产品管理思维方式对企业更好地理解并践行企业架构的推动作用。

特别对产品与企业架构之间的相似性,诸如定位、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我们聊到如何利用这些相似点来优化企业架构的实施过程。

企业架构被视作反映企业内在结构与价值的一面明镜,可从定位、生态和体验三个维度加以解读。其目标在于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必须从客户需求和用户需求着手,而不能仅仅聚焦于内部功能及实现。

产品思维的核心在于拥有明确的界定制裁能力,即通过确定不做某些事情来强化所做出的决策以及价值导向。虽然产品思维在理解和解决问题方面颇具成效,但它或许无法完全涵盖企业架构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娜、王冬雪、王健

时间轴

  • 05:34 产品视角下企业架构的三大核心维度
  • 09:56 企业架构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本质
  • 22:08 企业架构与产品思维的融合与差异

相关链接

关于架构三人行

欢迎收听架构三人行,深入软件和企业架构的世界,通过工具、技术和趋势释放架构潜力,架构三人行是获取专家见解、实用建议的首选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架构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E9:AI进入企业架构,架构师会被取代吗?

AI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逐步改变着企业架构的设计与实施方式。它能帮助企业架构师更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从而提升个人效率和团队战斗力。

尽管AI技术在企业架构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将业务知识转化为AI可以处理的形式上仍面临着挑战。例如,AI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出现效率低下和结果不稳定的状况,这影响了其实际应用效果。此外,AI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的限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有效的策略包括将任务细分为可执行的部分,明确哪些任务更适合人类完成,哪些则适合AI处理。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娜、王冬雪、王健

时间轴

  • 03:08 企业架构中虽然开始尝试AI技术,但仍面临将业务知识转化为AI可处理形式的挑战。
  • 12:37 大模型与企业架构师工作的天然联系:它们都依赖于丰富的知识库。
  • 22:35 在实际操作中应明确区分哪些任务适合人类完成,哪些适合AI处理的观点。
  • 34:48 AI可能促使企业架构和业务流程根本性变革的潜力。

相关链接

关于架构三人行

欢迎收听架构三人行,深入软件和企业架构的世界,通过工具、技术和趋势释放架构潜力,架构三人行是获取专家见解、实用建议的首选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架构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2E2:AI编程助手会给程序员带来什么?

AI编程助手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工具,在提高开发效率和减轻重复劳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效果因开发者个体态度和具体使用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方面,一些开发者在使用诸如 Copilot 和 MarsCode 这样的AI助手时,特别是处理模板类代码和简单日常任务时,感受到了明显的效率提升,最高可达30%。

另一方面,也有开发者在处理复杂业务逻辑或前端工作时,未能充分感受到AI助手的价值,甚至有的人几乎未见效率提升。

随着AI技术的进步,AI编程助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辅助理解复杂代码库和执行重复性任务方面。不过,这一进程同样伴随着对AI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确保AI生成的代码易于维护和理解的讨论。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麻广广,李一鸣,李光毅

时间轴

  • 05:49 不同AI编程助手的功能、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 20:36 类似MarsCode的AI编程助手尽管有时生成的结果可能不够完美,但却能引导开发者探索新的算法实现方式,从而提高代码的质量和效率。
  • 40:04 可能对软件研发流程产生颠覆性影响,改变程序员的工作方式和体验。

E8:不说人话的企业架构师

这一次我们讨论了企业架构领域的沟通难题,技术术语和专业概念给理解和沟通带来的障碍。即便在同一行业内部,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之间也会因为专业术语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架构师在沟通过程中面临挑战,这种现象对企业架构师工作的认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善沟通,企业架构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术语体系,以简化复杂的概念,从而促进内部理解和外部沟通。

如何在保持简洁性的同时,避免术语的过度膨胀,同时仍需保证新概念的有效传达和利用,这对于企业架构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娜、王冬雪、韩昭芳、王健

时间轴

  • 05:28 通过黑话(术语化),可以使沟通更为高效,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
  • 14:59 特种部队在特定领域和场景内也使用专业术语和暗语
  • 22:24 如何在维持简洁性和避免过度包装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保证新概念的有效传达和使用。

相关链接

关于架构三人行

欢迎收听架构三人行,深入软件和企业架构的世界,通过工具、技术和趋势释放架构潜力,架构三人行是获取专家见解、实用建议的首选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架构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E7:如何度量企业架构?

在这一集,我们深入探讨了企业架构领域的一个长期挑战:如何有效地量化其价值并说服业务部门。我们讨论了明确测量目标和动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整理房间,以说明任务的目标导向性和实施的必要性。

要消除无效的方法和不必要的文档输出,转而专注于那些能带来实际结果的行动和措施。我们认为,这些始终应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导向进行验证。成功的IT规划应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对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将企业架构视为一项业务,其价值应通过它为企业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来衡量。我们强调了采取客户的视角,确保解决方案能促进有效决策的重要性。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娜、王冬雪、韩昭芳、王健

时间轴

  • 05:02 成功的IT规划应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对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 12:58 将企业架构视为一个业务,其价值应通过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来衡量。
  • 32:15 当前业界存在IT与业务之间的脱节现象,IT部门努力贴近业务、推动业务创新,但面临业务惯性大、部门间壁垒高的难题。

相关链接

关于架构三人行

欢迎收听架构三人行,深入软件和企业架构的世界,通过工具、技术和趋势释放架构潜力,架构三人行是获取专家见解、实用建议的首选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架构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服务支持

本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专业录音间和内容托管服务支持。

E6:IT规划与收拾屋子

整理屋子的过程与企业IT规划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当现状无法满足需求时,被驱使去做的事。IT规划的实施程度,以及如何掌握细节,并没有通用的原则。IT规划的目标需要定义到目标的直接负责人能够理解。

企业架构方法通过整体建模来匹配企业内部需要的要素,帮助企业清晰地看到影响因素。在IT规划落地后,需要建立规则化的长期治理机制,也称为“架构治理”。

最后,我们需要向前——重新审视IT规划的目的,向后——将实施和长期治理视为真正的价值体现。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张娜、王冬雪、韩昭芳、王健

时间轴

  • 10:02 从盲目追求收纳到实用主义转变的心路历程。
  • 17:41 对于企业而言,IT规划不仅是对现有系统的调整优化,更是为了支持新业务的发展,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23:56 所谓的完美状态并不意味着僵化不变,而是一种不断演变的过程,以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相关链接

关于架构三人行

欢迎收听架构三人行,深入软件和企业架构的世界,通过工具、技术和趋势释放架构潜力,架构三人行是获取专家见解、实用建议的首选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架构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服务支持

本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专业录音间和内容托管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