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循环往复

Vol.25《隐入尘烟》李睿珺×梁鸿:那些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电影与文学


循环往复Vol.25我邀请了最近讨论度很高的电影《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与梁庄系列非虚构作家【梁鸿】与大家一起聊一聊那些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电影与文学

阿鲸02:04

两位老师在这次对谈认识之前,对彼此公众形象和作品的印象

梁鸿04:20

我和李睿珺导演关注的是相同的群体,在我们的文化和政治话语里面,农村群体被压缩,变成一种病症,变成电视或者文件里某种问题的反映

我写梁庄系列也是希望能把被压缩了的村庄和生命重新还原,变得有血有肉。包括李睿珺导演的几部作品,都是在展示生命是如何在完成自己的,是一个逐渐拉伸的过程

回归故土,围绕家人、族人的创作模式跟以社会角色身份进行的创作会有哪些不同?

李睿珺06:40

作为在这个村子里出生长大,又回到村子里拍摄的创作者,一开始请村里人来演村子里发生的故事时是被嘲笑的。他们觉得电影是贵族的艺术,觉得电影不会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农民怎么能演电影呢?对他们来说荧幕属于明星和领导,农民在电视上是作为背景存在的

后来亲戚帮忙拍是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孩子的事情,家里人不帮忙谁还帮忙呢?直到电影在他们认为很权威的中央六播出后,给了他们自我认同和肯定。一开始看到电影中出现自己的形象,他们觉得很可笑,笑着笑着就发现这是自己的日常,就不再笑了。他们进入了电影里面,感受到了自己的命运、感受到了周边世界的命运。这时候所有人开始安静下来

梁鸿11:35

村里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没什么可谈的。“我的生活多么的平庸”其实暗含了一种自我贬低,这个自我贬低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共同塑造的。千百年以后农村就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就我自己而言,在写梁庄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让受访者去思考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就会非常认真严肃的在思考,在沉默,在整理自己以往的生活,这是非常棒的互动。他在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值得被思考的,值得被郑重对待的,这一点我觉得很骄傲。我想这也是艺术给人带来的一种力量和某种精神的焕发

在成为创作者,带着新的视角重新观察村庄之前,那个“还生活在村子里的我”是如何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中逐渐产生反思思考的?

李睿珺15:25

小时候听到谁家发生什么事会有一些感知,简单懂些道理,但不会系统的梳理,等大学学影视,拍电影。这种媒介属性会变成考察自我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

看到因生病不想拖累儿女而自杀和儿女不在身边郁郁而最终的老人们所受到的感触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梁鸿20:48

对乡村的再次观察

今天下午看《隐入尘烟》的感受

阿鲸 23:08

在农村发生的很多新闻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其背后都有一些复杂的,盘根错节的矛盾冲突。比如《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里面,爷爷为了让自己能够赶在火葬政策落实之前让孙子把自己活埋了,完成了一个土葬的仪式。这就是国家政策所代表的那种现代化思想与“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原始农行社会思想的冲突

包括梁老师书中那些每年暑假下河游泳溺水儿童的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农民不再耕种转而开采河沙来赚钱所造成河床地貌变化加重了意外发生的概率

这两个例子就是通过两位老师的创作,让我们会去思考这些以往被忽视的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层面矛盾和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


 中国历来都有土地崇拜的传统,以代表谷神和土神的“社稷”二字来称呼一个国家。但现代化之后,农村变成了社会的病灶和拖累,也被迫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赝品。这种社会对农村的态度上的转背后也包含了一种基本价值观的转变

《隐入尘烟》中有铁和贵英那种朴素、善良、原始的价值观在我们现在普遍以经济价值衡量一切的商品社会中显得尤为难得与可贵。两位老师的作品中也在极力表达和尽可能保留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念

李睿珺28:00

我觉得农民分两种:依靠土地生存的与不依靠土地生存的。有铁和贵英是农民中的农民,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认知根植于土地的劳作和耕种。但他们被众人的目光区隔和边缘化,其实是被放逐在了这片土地上,也恰是这样,他们对万物有了更加敏锐的感知力。因此,结合他们自身的命运,反而对比他们更低等的生物,比如植物和庄稼,比如那头驴子的命运有了更正确的感知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给自己的命运找到了一种公平的机制,那就是脚下这片土地将像接纳杂草、庄稼、植物一样,也无条件的接纳了他们,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孩子

我觉得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样貌、价值观,对爱和周遭一切的理解都取决于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变化导致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随之带来的就是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人际关系的变化。围绕生产关系的变化辐射出来的是方方面面的变化

梁鸿36:01

你们俩刚刚在聊的区隔,在全媒体时代我们都被这种区隔禁锢了,身份成为了区隔自己最大的砝码。电影中贵英和老四被社会抛弃了,但他们变成了万物的一份子。但那些坐在桥头的乡亲们,他们看不到桂英老四眼中的万物。我觉得贵英和老四打破了作为农民身份的区隔,回归到万物之中。我觉得我们应该试图打破内心的某种屏障,重新去看到那些被遮蔽的东西,这在当下社会是非常难但也非常重要的事情

阿鲸 39:49

电影中导演说不管有钱没钱,土地对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我身边有一些小伙伴因为厌倦了内卷和商品社会,想要回归到土地去生活。他们对土地的想象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只要撒种耕种就会有收获

然后他们成立了一个共识社区,在南方的村子里包了土地去劳作,希望从土地里践行自己的理想,能不用购买行为生活而是依靠土地自给自足

但其实种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去劳作,但土地产出的东西很少,根本满足不了日常所需。我在想是因为我们对土地失去耐心了吗?是不是当我们看到效率和经济价值太低的劳动的时候,已经塌不下心来去回归到以前人与土地那种原始的相处模式中去了?

李睿珺42:59

姨父去北京参加电影的首映礼,但心心念念惦记着地里的农活

姨父的女儿是《隐入尘烟》的化妆造型师,家里农活儿忙的时候还会被叫回来帮忙干活。耽误的工资可能比种一年地赚的钱还多,这看起来是投入产出比非常低的举动

但对姨父来讲,种地是农民的本分,庄稼既然种下了就不能中途放弃掉,这不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他们对土地的观念

农民活六七十岁,可能有四十年的时间,每年每天重复一件事情,就是开春把粮食种下去,秋天收上来。所以农民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意义,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土地和时间,剩下的是全情的陪伴和等待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价值换算体系,我们还是以金钱去衡量,这就是两代人最大的差别

梁鸿48:36

你刚才提到年轻人回到乡村,我觉得乡村生活包括种植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在今天的工业社会其实非常难以完成。年轻人想要这种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是完成不了的,但没有关系。人想要寻找某一种生活方式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只与自己的内心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守的部分,而这个坚守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内心,农民也一样。我觉得当我们把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称呼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它贬低化了

李睿珺50:16

为什么乡村在今天会凋敝成这个样子,其实受传统教育,受周边人的影像,大部分人都想极力摆脱农民这个身份。甚至在九几年的时候,有人就会花两万块钱给孩子买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在想要摆脱农民这个身份上,到现在也没有太多改变

实际上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拼命地活着,我觉得每个人一出生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漫长的马拉松赛道。没有一个人是不拼尽全力的。但甩在后面的人是大多数

 53:09

梁鸿老师是否有计划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影像化?

 55:11

李睿珺导演接下来的作品是什么题材?目前进度如何? 

 56:21

梁鸿老师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目前在以色列是做访问还是调查研究?

期待李睿珺导演的电影大卖,电影越拍越好!


Vol.24毕业季——科技、金融行业能否低门槛准入?

Vol.23本期节目我请到了在金融证券领域工作多年并且为应届生做职场咨询规划的好友Kevin 来跟大家聊一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金融、科技这两个热门就业赛道我们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几个方面

00:45

社会发展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把自己的经验做一个交流,可以兼听则明

多听、多接受信息,在信息比较全面的情况下做的选择,往往会觉得是理智且不会后悔的

 01:38

金融是整个产业非常上游的部分,经济下行,金融行业是否会受到第一波冲击?

今年失业率骤增,在这一波经济下行之前,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有没有首先感受到衰落?

 02:17

债券领域跟整个宏观经济是高度相关的,金融证券领域会有比较明显的感受

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变化就能具体体现在这个行业

疫情以来国家持续处于一个放水收水的一个状态

比如为什么定向向小微企业放水,因为小微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或国企来说,更容易受到负面形式的影响,抗风险能力低,当政策对小微企业倾斜时,往往说明政策的制定方发现了小微企业已经受到影响,甚至到了难以存活的状态,那这样的政策一出来我们在比较早期就能感受到

 04:06

一般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高的话,可能在这个阶段收水,经济形势比较差就会在这个阶段放水,或针对某些行业定向放水。今年的情况是除了小微企业受影响以外,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地方财政受到影响

最直接影响可能是医生,老师、公务员体制内的绩效扣减,导致体制内人员收入的骤减。这个收入的骤减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和对未来投资的预期

 05:52

今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虽然是以合理优化的名义,但我在深圳的感受其实是很惨烈的除了大厂裁员之外,上海的疫情对深圳也有很大的影响。那段时间甚至到了投出去的简历都没有人敢接的地步,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封控的两个月内不管是现金流还是其他方面,是怎么对深圳造成这么大影响的?

 07:32

上海的城市定位,除了作为金融中心以外,也是非常大的外放产业集群中心。在全球来说,上海也是海运水运物流非常重要的大集中点,辐射的区域包括江浙沪一代,很多义乌小商品都从上海走,所以这次封控对国内国外的物流周转都造成很大影响

反而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影响其实相对可控,因为实现了数字化办公。但对于贸易这块是实打实的影响

深圳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裁员,上海疫情我觉得只是一个导火索,裁员或早或晚都会发生。因为近两年互联网行业迎来资本市场的寒冬。在境外上市的一些公司,杀估值杀的很厉害,杀掉了5-7成的估值。从金融角度来看这是未来现金流或者说未来的盈利能力折现的一个体现

估值杀得这么厉害就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质疑。这个质疑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合理性,也说明这个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层也能感受到整个市场未来对于公司利润水平的影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削减一些没有那么快产出的岗位

关于科技行业

许鑫11:39 ——21:30

之所以对科技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巨大的变革中,希望自己能参与到这些变革中来。当前形势下不管是传统行业、实体行业,还有文化行业,都是在比较式微的状态,国家从低端制造业往高精尖技术的经济转型政策,保证了科技行业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是如何参与到看似高门槛的科技产业链中的?

我对当下深圳部分科技产业的观察

对Saas领域、VR头显、区块链、Web3项目的接触

  22:50

金融、科技行业目前的职场现状?

一直以来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是应届生比较看好的两个赛道,大家都觉得这两个是性价比比较高的赛道。我服务于一些大的实体经济企业帮他们做融资,他们的员工非常优秀,沟通、协同能力包括管理能力都很强,但是相同能力的人在不同的赛道能获得的报酬其实是不一样的

今年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对金融的冲击其实没有像对互联网或者说实体经济这么强,因为金融作为一个中介的服务,可能会缩量。利用一些资金优势、体量优势去获得更加便宜的资金成本。

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不管从总资产还是员工数量,包括盈利能力上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这类公司在近年没有非常激进的发展,不像互联网公司因为前几年争相上市抢占市场,高薪从同行业挖人,所以员工的架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基于这种情况下,金融行业今年对于应届生来讲还是相对友好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缩招,但是不会像互联网行业影响那么大。会受影响的一个方面是以前分流到比如说教培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优秀学生可能今年都涌到金融这一个赛道上来,竞争更加激烈

 26:31

企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会淘汰掉一大批基础岗位,对一些没有学历背景和技术能力的人来说,会逐渐失去劳动力资格。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已经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8:34

整体来说会有阵痛期,比如对民工或包工头来说,在大基建和房地产盛行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机会才多。如果财政收入紧张大基建也会缩表。而现在房地产的资金流比较紧张,可能付不起包工头和农民工的工资。之前几年工人其实是不愁活干的,基本上都还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收入。现在基建房地产萎缩,对于他们会造成收入的骤减。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是农村人口往城市人口迁移的过程,现在在用工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短期内再返回成为一个农民,这是比较难的一个转变

今年你给应届生做咨询规划时,你觉得他们在普遍焦虑或者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凯文30:38

对于应届生来讲,首先是关心能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对于应届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大部分的跳槽还是基于同方向或是同类型,如果是要跨行业或跨赛道跳槽的话,可能需要资源或需要内推。国家对于应届生校招政策有很好保护的,那些大型的国企央企、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通公司等等,都会有校招指标的要求

对于HR来讲,更愿意招有工作经验的人节约培训成本,所以金融领域公司对于校招岗位其实比较排斥。但出于身为国企央企或者是比较大型的纳税机构,他有方方面面的责任,有社会给予他的要求,所以他也会放出一些校招的岗位,这些岗位是国家或者说政府为应届生争取来的福利

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参加社招与其他人竞争是非常不具备优势的。在春秋季校招时应届生们比较焦虑,会想以应届生的身份能不能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 ?再加上今年形式不好,可能岗位还会缩表。本来往届我这样的能力能去更好的公司。那现在是要去比较差一点的公司先苟着,然后伺机再跳,还是说我干脆就是宁缺毋滥,等经济形势再好一点,参加明年的招聘

 34:17

社会的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会让整个社会从共识或者规则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存在的工作将来不一定存在了,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将来不一定有了,所以其实还有60%多的行业是还没有被生产出来的,或者是职业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整个社会在变,技术在变,你的就业方向也一定是变的

那些没有很顺利进入校招或者很顺利进入社招的同学们,也不要非常焦虑,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特长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对于社会价值方面有没有自己能做的。自由职业的话,大部分养活自己或者生存其实还没那么难。也不要觉得一开始就要把每一步都想得那么清楚,或每一步递进的关系都走得那么明白。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知道你所做的东西真正有没有意义,对这个社会的未来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就不要太心急。说不定你现在在做的,在未来它就会变得很有价值或者是很有商业意义

要对未来有一个信念,未来的社会规则不一定只是固化固死的。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积极去学习,不断摄取新的知识,从原有的固有模式和固有思想里跳出来,可能你就更有前瞻性和未来性一点

两个方面的价值——ability和business

40:48

商业模式从经济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新的增长点和需求点将围绕意义展开

整个社会其实是震荡上行的,大家新的生产力等各个方面都会逐渐被开发出来。所以对于未来还是要有信心


Vol.23从堕胎问题出发,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女性权利?

本期嘉宾:性别议题领域自由撰稿人Randy

我们上期邀请了法学博士黄韬和教会史研究方向的周同学跟大家就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这一事件从政治、宗教、美国宪法体制聊了聊为什么美国会发生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这一期我邀请了做性别议题的自由撰稿人——Randy从女权问题和女性困境的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从堕胎问题出发,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女权?

 00:34 ——10:16

因为大学时的性骚扰经历,让自己对女性话题更为关注,通过《第二性》等女性主义书籍一点点构建自己的性别意识启蒙

对于所有性别意识觉醒的女性来说,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经济独立

毕业后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做记者,然后找到自己的专攻领域——性别议题领域

在大理做女性社群是为了回应丰县事件,让被社会孤立的女性通过这个社群彼此连接

 11:08

当年美国堕胎合法化改变了很多妇女对自身的看法,她们会觉得成为母亲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的命运。当一个法案出来的时候,很多被规训了的女性才开始一下子意识到自己还可以有堕胎的选择,还可以去支配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女性拥有了对人生的部分选择权


在罗诉韦案被正式推翻之前,看到中国法律学会的一篇文章提到这个法案很有可能被推翻,但美国女性永远不会停止为了争取自己自由而斗争

纽约客一篇文章中提到即使在堕胎合法化时,有些州也因为过于严格的堕胎审查和民间保守组织阻碍而让大部分女性无法顺利堕胎

14:52

支撑这项草案的根本不是对法律的忠诚,甚至不是对胎儿生命价值的尊重,而是一种极度厌恶女性的世界观——“它试图恢复传统的性别角色,恢复男性对公共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以及女性的屈从和依附。” 

女性的生育能力使其在国家层面和男性主导的社会面被当做生育资源

 16:39

在堕胎问题上,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已经通过了反堕胎法案的州的美国公民,为了避免承担意外怀孕的后果,我将丧失对性生活的积极意愿 

避孕的成本更高

就算在法律层面已经禁止了堕胎的合法性,但在社会层面依然禁止不了堕胎行为,因为很多美国女性会用类似衣钩这样的粗暴手段来为自己堕胎。从这个层面来说,反堕胎法案没有禁止女性的堕胎行为,而是剥夺了女性更符合医疗卫生条件的堕胎行为 

19:02 ——24:02


因为生活在基督教家庭的原因,小时候上主日学,教会会教导一些关于性的知识。这些性知识包含对各种性病的学习和在课件中目睹残忍的堕胎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教会利用这些恐怖的病态性行为后果让我产生了对性的恐惧与厌恶

签婚前守贞协议、宗教保守派的思想意识对我之后亲密关系中的思想审查影响

32:06 ——35:05

故事FM前几天播出的——大山里的女人的故事

要嫁人生孩子的规训路径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平原上的娜拉——刘小样

 38:39

女权主义在当下语境中被污名化

 法案推翻后美国女性游行里的口号:

“my body my choice.”

“My rapist has more rights than I do.”

“I have fewer rights than my grandma.”(全球一起开倒车)

我们仍然生活在后第二波女权时代

41:06

 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把更多的问题集中在酷儿问题上,矛盾被转移,女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

有人说在金斯伯格去世后没多久,她毕生奋斗的成就就开始坍塌。然后就想问一句,美国女性在干嘛?明明有枪可以用,有选票可以投、有媒体自由可以发言、有结社自由可以立党。美国女性的条件比东亚三国女性好太多,可他们这代人干了什么?

不能一昧的把女性失去堕胎权的责任推卸给强权,推卸给这届保守派大法官,美国女性也要自己反思自己的责任 

 42:39

在堕胎问题上,美国女性或者世界女性还可以做什么?

Randy 42:50

其实我对于很多的性别议题看法是一致的,我会认为你去抨击这个社会结构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讨论问题并不是只指向个人,这样就划向受害者有罪论,因为个人是没有办法抵抗这个结构的。但我觉得如果你只去抨击结构的话,你其实是放弃了你为自己负责的这个可能性,你放弃了去为自己生育权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你不能一味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其他人,你这个主体性还是要自己承担起来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要活成一个好的样子做起,活成一个女权主义者,而不是你表现出非常愤怒的样子,然后表现出你好像比所有人都懂得更多,你比所有人都更女权,所有其他人都是蒙昧的,就你自己一个人是优越的

从这种孤芳自赏中醒过来,我们要做的是真真正正去思考我们生活中的每个选择、你的每一次发言、你的每一次行动给你这个生命造成什么影响,去把握自己,去活出一个真正女权主义者的内核,而不是流于一些表面的言论和表面的形式


Vol.22为什么美国会出现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

 本期嘉宾:

  美国杜克大学 法学博士 黄韬

  北京大学 历史学 教会史研究方向  周同学

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背后涉及各方考量比较复杂,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分别是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的黄韬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教会史研究方向在读的周同学,与大家一起从政治、宗教和美国宪法体制这几个方面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关于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女权问题及女性困境,我将在下期与相关嘉宾展开讨论

一.此次罗伊诉韦德被推翻的法律逻辑:

01:43

罗伊案是援引了第十四修正案中的“隐私权”胜诉

但“隐私权”宪法中没有明确的文本,当时罗伊案引用的“隐私权”理论来自之前Griswold案,这个案子论证了宪法中有隐私权

隐私权的论证思路:

道格拉斯大法官认为隐私权可从宪法的不同修正案里推导如:

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第四第五修正案:每个人公民不能自证其罪,个人财产受法律的保护,在没有正当程序下不接受不合理搜查

这些权利有一个共同点——私领域不受这个公权力侵犯,公民在这个私领域内有自主自治、尊严等权利。他用了“半影”这个词来形容被推导出来的隐私权

第九修正案:宪法中没有明文的权利不代表公民不能拥有

第十四修正案:非经正当程序,国家和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正当程序里面应该包含了一个基本的权利,而这个基本的权利基本的自由就应该有隐私权

法官认为州可以基于两点利益来限制妇女的堕胎权,一个是母亲的健康,一个是胎儿的潜在生命

 05:30

判定母亲健康和胎儿的潜在生命的三分法:

第一个临界点:孕期前三个月,此时堕胎对女性造成的死亡率低于正常的生产所造成的死亡率。所以这个阶段可由孕妇和医生商量自主决定堕胎

第二个临界点:孕期六个月之后,胎儿可以离开母体独自存活。根据这个标准,胎儿潜在生命的利益很大。所以孕期最后三个月,各州可限制

中间阶段的三个月(孕期3~6个月)州政府可以根据母亲的健康对堕胎进行适当的限制

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反对派大法官观点:

这几个临界时间线随着医学的发展会移动,最高法院的全国适用性标准不能满足各州的实际状况,关于堕胎的权利要交给各个州和人民来决定

10:37

各宗教对堕胎的观点:

天主教版本圣经——「我还没有在母腹内形成你之前,我已认识了你;在你还没有出离母胎以前,我已祝圣了你」

《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天主教法典以及圣座信理部的训令说明教会在这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它也涉及两个有关的问题∶

人的生命自受孕之初便应受到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在其生存的第一时刻便应让别人承认其基本人权,其中包括每一个无辜的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反堕胎的社会行动和他们的宗教信仰做捆绑

有天主教徒认可在立法层面女性可以自由选择,但她们本人绝对不会去跟堕胎

有些神父就是说为什么我可以支持堕胎,因为耶稣就愿意倾听人民大众的声音

 基督教中的三种自由:

人有选择堕落的自由——是一种通向犯罪和骄傲的自由

第二种自由是真理给人自由

第三种是世俗话语当中的自由——个人自由

宗教考量是否影响到美国的立法?

15:45

宪法中很多东西它的思想源头基督教都有关系

大法官本身除了有党派,有政治观念,也有宗教信仰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第二款有一条政教分离的条款,明确规定在公共生活中,在政治中,国家不能够明显的支持或者打压某一个宗教,也就是尽可能避免用宗教的词汇和修辞来论证他的观点

罗伊诉韦德案当年会赢是否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21:15

六七十年代,越战后社会流行的改革思想和冷战中美国完善民主意识形态,推动了很多社会改革

两党通过包容社会上的多元文化从而转移社会上的矛盾冲突

民主党和共和党还没有在社会问题上有这么分裂的政治主张

宗教的世俗化过程

堕胎与反堕胎看似是社会层面上的女权问题,是逐步渐变成政治议题的?

 24:39

美国现在存在20~30%的单一议题选民

两党向外释放的信号和一些极端社会团体共同促成了两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完全分裂

 25:57

对堕胎问题的看法成为了美国的一种身份认同

26:56

从过往的判例看出,法案的判决受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构成比例影响较大,川普任内提名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加上老布什政府提名的一名和小布什政府提名的两名,目前保守派对自由派6:3的比例也导致像罗伊诉韦德案这种偏自由派的判决被推翻

那法律的公正力还在吗?宪法的可讨论空间是否会沦为政客利用的工具?

有人做过一个实证研究,把最高法院在判决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就是尤其是左右对立的案件的判决结果和最高法院意识形态的立场做了一个相关性分析。认为如果我们提前知道这个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们是属于哪个党派,属于自由派、是保守派,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话,那么仅根据这个因素来预测它的判决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80%的案件都能预测成功

宪法文本的笼统性和模糊性给大法官或者说给党派斗争留下空间,但不一定所有情况都是负面的,也可以牵制一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或者说反改革,这都是一个民主制度下面比较完善的互相牵制方式

32:01

民主立法程序与普通立法的区别

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直接由总统提名,不是民选选出,所以州政府要求最高法院将堕胎立法交到各州手里,由各州根据民意和实际情况自己立法

 美国的“反多数机制”对大部分人的结果保持质疑,为了防止大部分人脑袋抽风

反多数机制,是防止民主犯错,但同时它也有可能被滥用来绕过民主机制,把法官的个人偏好加给人民

在社会议题下更深刻的经济矛盾与阶层对立

37:23

从罗伊诉韦德案胜诉到被推翻,民调数据显示其实五十多年来,支持和反对者的比例并没有太大变化。在这个时间节点罗诉韦案被推翻显示不是民意对此有大的波动,是否跟中期选举相关?毕竟今年大家普遍关心的议题是通货膨胀、暴力犯罪、移民新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这次引爆堕胎权的话题,卡在这个时间点是在转移矛盾

41:31

蓝州主要分布在东西海岸科技发达地区

红州和摇摆州在中部、南部、五大湖铁锈带分布居多

民主党选民由原来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old money 变为东西海岸的科技新贵

共和党现在的选民中部、南部、五大湖铁锈带传统制造业居多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社会层面的堕胎与反堕胎之争其实在更深层是美国产业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是经济矛盾也是阶级矛盾

很多反堕胎的团体,其实不是真的在乎堕不堕胎,他们更多是表达他们在网络时代失去了话语权的不满,感到过去习惯的价值观,生活都受到威胁,就对比较激进的新意识形态冲击抱有敌意

 46:19

 改革派议题如种族问题、少数族裔、LGBT群体在好莱坞在美国主流社会变成一种不可怀疑的政治正确,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黄韬老师在美国上学期间经历的废除院徽运动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非斗争的方式,既能够保障女性的权益,保障那个种少数主义权益,又不带来那么大的社会分裂。就首先我觉得还是要牵扯到就是说整个不同群体间互的宽容

这种以加入某个阵营和党派的方式通过尖锐的社会矛盾去发声,期望被看到的方式可能会让我们忘记了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不过另一方面,尖锐和极端都是有代价的,敢发声的人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被忽视的边缘群体,期望平等对话的方式不会有人真的在乎

多元文化ploralism本质上是说因为社会有不同声音,所以我们需要包容对话,通过尊重不同声音,让大家都平等地去解决问题,避免事情发生冲突。但事实上它导致的冲突变得更多了

关于堕胎有一个比较荒唐毫无根据的阴谋论:美国白人堕胎之后,生育率降低,美国白人就会被有色人种移民取代。就当然是一个很荒唐的毫无依据的一个阴谋论

尽管美国有很大社会分裂,但是主流声音都没有去宣传这种就是说太过疯狂的太过极端的阴谋论,大家还是相信就是能够在民主框架内解决。这也是我觉得美国民主在国内意识较好的体现

 54:09

罗伊诉韦德案虽然被推翻,但是否可能还有其他案子上诉,导致堕胎权的问题会有一个反转?新的案子有一个可以切实保护女性利益的立法?

美国法院在判决案例的时候有一个遵循先例的原则。但是这个遵循先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不遵循的,就是比如说判错了或者形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等等这些所以未来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金斯伯格认为隐私权这个基础不够牢靠,他当时强调了一点就是平等保护。它除了正当程序之外,还有一个平等保护也就是说罗伊案把妇女的堕胎权寄予正当程序里面的这个隐私权

根据美国传统的法理,判例只有在政府有明确意图基于性别的法律对性别做出一个划分,法院才会基于这个平等保护条款进行审查。所以未来会不会根据这个理论再一次推翻这个dops案确立堕胎权呢?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好像可能性不是那么大。也当然他可能基于其他的理论来做一个翻转,或者说就是有一些州和联邦层面的一些立法。修宪也是可能的。当然修宪这个难度肯定是比司法判决难度更大,但未来如何我们还是无法预判

 01:01:28

关于此次泄密的讨论

在判决前泄密,打破了民主传统,让判例结果在社会层面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Vol.21春节假期闲聊的中国历史与考古

循环往复Vol.21我再次邀请到之前跟大家聊过唐宋古建筑的薛卓老师,在春节假期期间与大家聊一聊关于研究中国历史的那些有趣故事

00:02:00

说起“中国历史”这个庞大的词汇,大部分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博物馆中出土的文物和史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物的记载

但这种从博物馆中认识历史的方式可能对历史认知造成一定的混淆

我国的博物馆往往以文物类型来排列,比如壁画展、瓷器展、金石展。但这种分类方式容易把朝代混淆,比如明清的青花瓷看起来也差不多。这会使不同朝代的区别变得不再明晰

我们课本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形象大部分来源于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汉画像砖其民俗性和大规模模印的流通性,造成我们对真实历史的认知混淆,成为后代帝王相的典型模板。这样的模板式信息存在于历代的帝王图之中,侍女图之中,陶瓷画之中,这样模糊的信息积累多了就容易产生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称之为“朝代循环论”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提出中国历史、古代埃及历史都是一样的,每一个朝代都遵循内在的相同模式——因为农民起义而结束,新的土地贵族崛起。又是因为旧有的中央集权,没有办法继续维持对地方贵族的管束而没落。这种循环史观带有一定的西方历史优越感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想顺从于这种简单的循环论,通过阅读整理大量史书及第一手资料,按社会制度给中国历史重新分类,提出了在当时备受争议的“中国的中世纪”

——从南北朝至唐末为中国的中世纪

00:15:20

从唐朝到宋朝人们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唐宋变革论”

宋朝制度不是袭唐,而是反唐

“唐朝重武,宋朝文官制度”这个结论的得出不是史书的明确记载,而是内藤湖南比较研究的结果

00:25:20

宋朝的去军事化

赵匡胤是地方贵族“拥兵自立”的直接受益者

使唐朝覆灭的“安禄山”兵变与长达五十多年的五代混战是否是宋朝释兵权的考量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真的吗?如何用一杯酒释了一千年的兵权

00:31:10

唐末所有的“武人”脸上都有刺青,在连年战乱中作为身份标识

宋朝建立后的第一项法令就是取消“刺青”制,把当时所有武人脸上的刺青硬生生刮掉

在“杯酒释兵权”这个温和故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从底层开始的暴力的去军事化

宋朝的科举录取人口扩招

仁宗之后,宋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在王安石变法政策方面左右摇摆。最剧烈的变化发生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执政时期:每年的科举考试都会发生变化,科举录取人数每年都在扩招,去容纳社会上的流动人口,以文人社会取代武人社会,从而达到去军事化的目的,从武不再能实现阶级跨越,但从文可以

00:39:12

宋朝文官众多,且制度奇葩。宋朝有一种“称呼”的制度:一个官员由有官、职、称呼三个部分组成。“官”代表名头,比如财务部长。“职”代表层级,比如一品、二品。“称呼”代表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扫大街

在这样的构成中“称呼”代表了你具体的工作内容

宋朝文官犯了大案,一般“官”和“职”不会改变,但是称呼会变。这就是苏轼虽被贬海南还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原因——苏轼的“职”未变,依然是五品官,领与之前相同的俸禄,只是“称呼”改变,让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也是宋朝只有失意文人,而不像唐朝是落魄文人的原因

这样的官僚体系会滋生非常庞大的文官“蠹虫”群体,形成了庞大的统治阶级派系网络,以此出现“王安石变法”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长年争斗

宋朝开始出现山水画、文人画,之前的宫廷画学院派的画风渐渐不受欢迎。文化审美由专业性趋向于写意的艺术创作

00:53:00

以上是内藤湖南从社会制度、官职制度、和文化演变方面为唐宋变革论阐述的注释

这种学说在现在已经替代“朝代循环论”成为主流,大家不再喜欢马克思和黑格尔那种偏哲学概括式的大一统理论,这也是第一次比较科学系统的现代史学研究的开端

01:06:48

当时黑格尔认为中国朝代循环理论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贬低态度。他们认为西方的历史更为这个复杂,他们有更好的政治体系。但其实西方等于是一直处在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西方没有所谓的朝代,也就没有朝代史

青岛一战博物馆 德皇威廉二世与俄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弟感情

从简单归纳的“朝代循环论”到中国的中世纪“唐宋变革论”,是中国乃至东方在文化历史领域上的文化自信

五四运动前后对西方文化的空前热情、马首是瞻——1927年中国版的歌剧魅影、昆曲版的《哈姆雷特》川剧版的《麦克白》

1:12:16

全球史方向上的趋同演化设想 

气候史学说:小冰川期和火山爆发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提出轴心时代,试图搞大一统理论,但出现的问题远比联系更多

研究好各个地方的地区史才能更好的着眼于更庞大版图联系的研究

1:18:05

虽然已有二里头遗址、良渚遗址,但没有挖到“夏”这个字,西方史学界还不认可“夏”的存在。目前发掘的甲骨文还有很大一部分无法被解读

比如四川如果消失,虽然在周边国家文献中都发现与“蜀国”的往来和记载,但在四川挖不到“蜀”字就无法被承认。“蜀”字之所以难以被原在国遗址挖掘是因为“蜀”是周边国家或后代对它的称呼,他们自己不称呼自己为“蜀”

就像不会在南宋的地域上发掘出来他们自称“南宋”的字样,他们自称为“宋”

1:26:40——1:43:15

欢乐碎碎念之考古与盗墓,下期薛老师专栏预定!

秦始皇陵里可能会藏有的秘密

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墓

一座完备、完整的陵墓对考古研究的重要突破

希望有一天我能变有钱,然后去赞助考古!

Vol.20极客公园IF大会——元宇宙、消费互联网寒潮、转型硬科技?

【循环往复】Vol.20  我来到深圳参加极客公园为期三天的2022 IF创新大会, 在大会第二天晚上我与GEEKPARK主办方小伙伴和共同参会的麻雀船长在会场后台,一起聊了聊我们参加这次大会的感受,以及对元宇宙、消费互联网寒冬、转型硬科技与深圳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硅谷这几个问题的看法与思考


音频时间轴|00:03:40 – 01:03:07

对谈成员

维鹏

 极客公园作者、IF大会工作人员


麻雀船长

 赛博科技UFO、正在代码创业的程序员


阿鲸

▷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部分剧透

极客公园IF大会现场

1. 极客公园IF大会Day2后台感受


 00:03:40


阿鲸:

这次2022极客IF大会的前期宣传向观众征集了很多跟科技领域相关的有趣问题,比如:大脑的算力可以量化吗?人工智能有一天能够理解尴尬吗?我怎样欺骗算法才能让它不够了解我?

我同样也在后台留言了在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时产生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所掌握的基础技能逐渐被技术所取代,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科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失,未来的核能及其他技术被遗忘,人类逐渐倒退回原始的能源时代?

麻雀船长:

我觉得不会,除非有超大规模的太阳黑子爆发,可能会切断我们目前所有的电力,破坏数据的存储介质。但那些基础科学的文献已经用很多介质来存储了,这些知识不光被存储到硬盘,也有纸质的档案管理,更重要的是它会存在于每个聪明的头脑里,如果用计算机视角去看碳基人类智慧的话,我们是一个高度去中心化的计算和存储方式,每一个人的脑袋其实都是一个节点,而且我们之间是可以协作的

我看会场周围贴的那些很酷的好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我们定义的那些好问题,都是一些开放性问题,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创造答案




 ▷ 2. 关于元宇宙热潮我们的讨论


▷ 00:08:07


麻雀船长:


最近 Facebook 更名事件,引发了关于元宇宙的大讨论,我最大的感受是焦虑。现在整个行业盲目狂热的朝这个方向推进,最终建造出来的也将会是基于这种盲目狂热的未来


我有时和朋友想元宇宙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提出了一种比较科幻的假设:未来当马斯克解决了火星的运输和基建问题,我们在飞向火星的漫长几年中,如果不进入冬眠模式,要如何保证我们在一个狭小空间的精神状态。也许 Metaverse 是一个解决方案,但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虽然我清醒时有75%的时间花在手机,电脑上。但我不认为这就是进入了元宇宙的模式。手机对我来说只是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和线上生产工具



▷ 00:13:24


阿鲸:


元宇宙的未来或许还很远,今天诺亦腾(动作捕捉硬件公司)创始人提到,元宇宙需要像拼图一样,用底层基础技术一点点搭建起来,不光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都不一定能看到已经完善的元宇宙


我们真的去聊元宇宙的话,可能还得回到它爆火的原因去梳理它


比如为什么 Facebook 要改名 meta ?可能是为了扭转他们的公司形象或者改名字来逃避某些追责。还有是在互联网行业发展萎靡的当下,需要一些看起来有活力和有市场性的概念,来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诺亦腾】创始人戴若犁

我第一次听说元宇宙是今年 7 月份,在和从事区块链技术的朋友聊天时他表示非常拥抱元宇宙


现在VR、AR的虚拟交互设备逐成熟,又有了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数字货币体系和NFT,所以很自然的出现了这样一个集合各种技术,可社交、消费、工作、娱乐并相当沉浸式的世界入口,但当各个平台都在搭建自己的元宇宙时,这个入口在哪里依然充满随机性


▷ 00:15:40


极客公园作者,维鹏:


之前有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行业内第一款元宇宙产品,邀请我去做采访。当大家问他们推出元宇宙产品是为了什么?有什么需求?他们说不出来


其实就是为了去追热点迎合概念,希望通过热点产品来提升市值,仅仅如此


但你让他解释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怎么元宇宙了?他说不出太多东西。所以元宇宙到现在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都是大家对未来数字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阿鲸:


这个概念刚火的时候,我身边有几种观点:


一种是不屑,他觉得在十年前沉浸式游戏的画面体感已经做到非常高的水平。只是当时头戴 VR 还不够轻便,大家不是那么容易进入到那个端口,场景属性比较单一,现在元宇宙的描述跟当时也没太大改进。而且大量的实时渲染场景是对资源的极度浪费。所以他不觉得元宇宙是一个新鲜、有发展潜力的东西



另一种是从人文角度来观察,比较接近刘慈欣对元宇宙的看法:没有什么实际的创造产出,仅仅是娱乐化的感官刺激。人类如果仅满足于这种虚拟世界,就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真实世界,没有人去建设真实的物理世界,没有人再去探索宇宙,没有人把人类的文明带出地球进入宇宙文明。这种观点描述的未来就很像赛博朋克的感觉——科技高度发达,大家成瘾于虚拟世界,但是现实世界却是一片破败,人们被由技术引领的庞大机器压榨,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 3. 这届极客公园IF大会的价值主张

     由需求到科技而不是科技到需求


▷ 00:19:06


麻雀船长:


很好奇这次极客公园IF大会规避了一个非常大的热词—— web 3.0。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政策还没有特别明晰,所以说没有聊到,还是 web 3.0 在国内还没有太多人讨论?




极客公园作者,维鹏:


在这次大会上,你觉得你没有看到对 web 3.0 的讨论。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届大会邀请更多的是偏硬科技相关的公司。极客公园办大会一直以来都被称作是科技圈里面最酷的会议,每一年的会议都有自己强烈的价值主张


今年整个社会充满着对互联网巨头失望的情绪,大家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知道去抢小菜贩的生意,不像类似Space X这样的公司去做些仰望星空的事情?也让大家怀疑科技是不是没办法做些好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告诉大家说科技是可以去改变社会的,它是真的能发挥作用的,只不过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


如果想用科技改变社会,需要怎么做?会经历什么?所以今年邀请了一些在各自领域能够体现这种主张的公司。比如说【极飞科技】由做无人机到迈入农业领域。他们公司有一个我特别认同的观点是:“不是为了科技去找需求,而是为了需求去找科技”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



其实科技就是一种技术,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你的初心,你想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


前段时间我非常迷茫,因为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产生了质疑——互联网行业并不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而是无限的烧钱去内卷,是零和博弈,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比如说:国家给他们税收优惠政策,把他们当做高新企业。但这些企业拿到优惠的社会资源,并没有真正投入到科技里去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报道互联网公司,我在想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我开始反思


现在大家对于好公司的定义变了,以前是看市场规模、看营收。将来我想是以创造的社会价值来评定



▷ 00:25:44


阿鲸:


《沸腾新十年》中从2010-2015年间“千团大战”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行业乱象


极客大会创始人张鹏问沃兹尼亚克——“如果再次见到乔布斯,你会跟他聊聊哪些在他死后十年世界发生的事情?”


当时沃兹的回答是:“如果我再次见到他,我会跟他回忆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友谊和梦想”。他说乔布斯可能不太关心他死后这十年科技的巨变,因为乔布斯病重时打电话给他,就是两个人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回忆那些更具有人文关怀的过往,沃兹这样的回答让我很惊讶,也很感慨


【苹果】联合创始人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 4. IF大会单元分享回顾


00:36:09


▷ 【本末科技】拿掉减速器,打破路径依赖,做出直驱型机器人


【猎户星空】傅老板虽然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科技,但整合了各个品牌的组合技术,利用国内完备的硬件供应链及做好落地场景的服务应用,为国外市场提供服务机器人


▷ 看好【索迩电子】的“可编程宽频马达”技术及未来触觉反馈的庞大应用市场


▷红杉资本带火的【三迭纪】3D药物打印,将药物的缓释及作用效果利用改变药物物理形态发挥到极致


▷ 5.从科技颠覆到科技应用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00:37:08


阿鲸:


前几年有王兴在这里提出四横三纵的概念,后来alemask在这里提出第一性原理这样的概念。后来他们的概念确实预兆和预言了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向和趋势。今年极客公园IF大会到Day2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看起来可能会引领或预言未来发展走势的嘉宾


极客公园作者,维鹏


像王兴或者马斯克,他们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多年才能出一个的人


现在这个阶段的科技不再是一定要颠覆什么。过去 10 年,一提到科技,一提到互联网就是要颠覆,要改变世界,它让人热血澎湃。但现在科技不是要颠覆,而是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 6.深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硅谷


▷ 00:47:01


阿鲸:


沃兹说硅谷是很特别的,那里首先发明了晶体管,然后资本和人才的聚集让它形成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吸引、聚集人才,未来可能是各个地方都出现人才聚集区。深圳有很完备的硬件供应链和创新性,在整个地区列表上看是很值得期待的


不知道你们对未来深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硅谷,或者成为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有什么样的看法?


▷ 00:58:50——01:03:07


▷站在新一年的开端,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和对所从事行业的未来的展望和期望!


Vol.19深圳酒馆的年轻人们

Hi,各位正在收听【循环往复】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呀,我是阿鲸


这里是循环往复的第19期节目~从去年平安夜我录制第一次节目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啦!


感谢大家一年来的陪伴!


也借由这个播客节目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包括每一期邀请到的特别棒的嘉宾以及喜爱这个节目的小伙伴们给我发来鼓励~


在新的一年,【循环往复】将会以人文历史系列和科技未来系列【Future X 】的形式共同呈现,希望大家持续陪伴~


再次祝大家圣诞节及跨年夜快乐!


这期节目就像第一期一样,是一场随机的非策划性闲聊


我在深圳台风天的晚上误入腾讯大厂分会场与2AM酒馆的年轻人们录制了迄今为止【循环往复】最具活力的一期podcast!聊了聊深圳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个体感受



// 作为生活在深圳的年轻人

大家对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感受


�00:03:00


观众一(2AM酒馆老板):


通过开酒馆感受到深圳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办事效率提高,对比国外,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达也让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



�00:07:00


观众二(某互联网大厂员工):


反对观众一站在“既得利益者”角度发出的观点。如上所说社会的效率及便利性是建立在那些996和007的打工人的努力付出上实现的。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不想这么累,只想快乐的度过这一生,天天来2AM喝酒!


� 00:10:35


阿鲸(新媒体人):


来深圳这几天,我经常感觉手机的导航系统和方向感出了问题,放眼望去满是高楼密布的街道,朋友说可能因为钢结构太多或许会影响磁场。高楼密布影响的不仅是磁场,同样也让人的身体失去对昼夜温度的感知


来到深圳一周多的时间,感觉作息不再是以白天黑夜的12小时计,而是以不分昼夜的24小时计,永不熄灭的灯火和工作,让人的触感神经持续紧张


在地铁上看到的更多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生产工具,马上想到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的比喻是如此贴切。直到来到这个酒馆,才重新感受到那种作为人的个体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 00:13:00


观众三(大健康产业的康复方向从业者):


从5、6岁开始在深圳生活,记得十几二十年前,深圳的节奏没有这么快。这几年深圳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在这里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内心那种跟生活和人文相关的东西只是被工作和生活压下去了


我们来到2AM只是想找到一个出口,来释放一下。我服务的一些客户都是比较有钱的群体,他们因为工作的原因也长久的被亚健康困扰,以前是在拿健康换钱,现在有在拿钱换健康的感觉

� 00:17:35


观众四(正在试图上岸的考研党):


小时候家人就来到深圳,不过我弟弟是在深圳长大,我是在北方老家长大。我和弟弟比较明显的差别是他对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纽带看的比较淡


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确实感受到政府极高的办事效率,只不过更大的感受是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换,人的流动性很大


很多朋友走的时候说要保持联系,但因为地域影响,大家还是慢慢的断了联系。不过也像观众三说的,年轻人还是要为梦想多努力一些~



� 00:20:20


观众五(正在创业的程序员):


以前去不同的城市,都有比较明确的城市画像。在上海生活的朋友是什么样,在北京生活的朋友是什么样。但在深圳,感觉千人千面,这也是深圳文化的一部分。之前脱口秀里的段子说:“鼓励大家逃离北上广,说不定就是深圳的人才引进计划”!


// 当下的内卷和竞争是不是将来通向

更好生活的必经过程?


观众二:


我觉得这是一种野心问题。我们中国人民不会觉得达到温饱就OK了。我们自己觉得不行,外部的国际竞争也不允许我们停下。当年英美国家工业化五六十年之后转型是因为他们当年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端,但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目前来说中国还有比较充沛的劳动力来去发展(卷),未来可能会好一点,但我觉得离那一天还有点远



深圳前几年火热的创新创业浪潮已经过去了吗?



� 00:26:00


观众二:


14.15年的创业浪潮其实是一个机遇的问题,现在对于我们这种大厂的情况来说是人人自危。现在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门槛也越来越高,对创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过去了,未来还会有其他浪潮涌来


阿鲸:


我今天也在跟观众五讨论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大的风口还是相伴技术而生的,目前来看芯片和虚拟现实相关的领域或许又一次引起产业变革


但是这样的风口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越来越高,未来追赶风口的能力越来越掌握在那些拥有良好教育资源和学历背景的人的手里


所以会比较担心这种由技术带来的变革未来会不会更加加剧整个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产业结构的极端化的不平等

观众二:


我觉得不是技术导向的问题,而是资本导向的问题。互联网浪潮刚刚起来的时候机会和机遇都比较多,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各方面成本都比国外低所以催生了各种创业经济


现在来说还是有这样的机遇和机会,但是资本已经成形了,资本成形就会对那些实力较弱或资源比较少的创业机构有比较高的门槛。但凡你有一定发展,资本都会想踏入进来,让你的成本无限拔高


未来机遇还会有,只是可能会属于那些始终勇敢去创造,勇敢去加速的人


//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更勇敢的去创造

而是更勇敢的去当个平凡人



� 00:30:00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更勇敢的去创造,而是更勇敢的去当个平凡人


现在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创造什么,或者勇敢的突破什么,而是有勇气去做一个平凡的人,附庸大流的人,不一定非要做那个在浪潮里激起一点浪花的那个人


现在网上很多声音说力求不卷、力求躺平,这种声音是很多人意识到:我们为什么一定为了别人的看法,为了社会的前进而牺牲自己呢?


资源是有限的,现在大家的学历都在不断拔高,研究生博士学历比比皆是。等大家都是一样的层次之后,会发现与别人的区别和优势只能寄托于自己是不是足够幸运


我们在场的都是90/95后,我们这代人的特质是希望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和自己喜欢的事情


� 00:35:00


观众三:


我们的父辈因为生存和生活问题,不得不选一条路去努力,但对于现在我们这代人来说生活的选择性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努力做点什么总是饿不死的,所以我们愿意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和感到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很普通很平凡,但又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让自己在做事中感受到幸福,并且能对社会有益


这样的正面反馈能促使我让我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的越来越好,当每个人都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后我们的社会也一定是越来越好!



� 00:42:00~00:49:27


观众一、二、三、四、五对《循环往复》的听众们的新年祝福及他们的激情献唱!


节目制作人:阿鲸

音频剪辑:阿鲸

文字+排版:阿鲸

影像:阿鲸、炸弹、2AM

音乐:

Train of Love

New Boy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xunhuanwangfu@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


Vol.18|对话翟峰——“我想乘飞艇去看世界!”

2012年为了践行自己海上航行的梦想,翟峰在家人的支持下,从家乡——山东济宁的铁路系统辞职,卖了房子和车,为8岁的女儿办理休学,全家驾驶帆船环行世界


我们相识于2015年,翟峰“航海家庭”的事迹也一直鼓励着我,要敢于去打破一些既定的游戏规则,拿起“斧头”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较于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奇迹的世界。人们最简单的个性被抹杀了,人被压缩成为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人们拒绝使用自己的头脑,总希望某种抽象的社会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但翟峰和他的“航海家庭”身上,始终有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力量感~

翟峰

前县城铁路职工

中国首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庭”

驾驶动力三角翼环越澳洲

纪录片《飞越澳洲》主人公


翟乃馨

8岁开始随父母海上航行

11岁与父亲乘动力三角翼飞越澳洲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0:00:00—01:05:00




0:01:00



2019年学习风筝冲浪,找野海滩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附近海岸线的环境状况非常糟糕



萌生了想沿中国海岸线走一圈,看看除了旅游景区外中国真实海岸线环境状况的想法


培隆海滩上被渔网致死的海豚尸体

与粗放养殖业带来的垃圾

@航海家庭




0:04:00


在抖音上被吹嘘成度假胜地的海滩,现实情况却是垃圾遍地


当地粗放的养殖业带来的严重影响,比如依然使用塑料泡沫材质的浮标


想达到的目的是从广州到山东,沿海岸线一直走,把真实的海岸线环境状况用影像记录下来


对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海域,会反应给媒体或有关部门,希望官方能对污染严重的海域有所治理,让自己可以有在干净的海域玩风筝冲浪的自由


海洋研究领域的细分

与解决问题的脱节

00:06:30



在一些海域游泳之后很多人身上会有油点、粘腻甚至过敏现象,怀疑这片水域的海水被污染



联系了深圳大学以及国家海洋二所等机构,发现学科非常细分,评测标准需要检测三十多种数据,其中每一个数据又要采集大概几十公斤的海水样本量



对于只想搞清楚这片海域能不能下水,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普通民众来说,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在考察培隆海滩时看到很多附近居民在漂浮有塑料泡沫、污水和动物尸体的海域里游泳,在采访他们时当事人表示对这样的海滩状况比较习惯,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飞艇学校·乘飞艇去看世界





00:18:00


希望设计出一个太阳能折叠飞艇,目前自己做的飞艇设计图长约60米,宽约20米,载重在3吨左右,内部使用面积约100多平方


飞艇背部覆盖7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外加一个两吨的储能锂电池来保持驱动,目前的局限是在地面停放时需要机舱,这在环球旅行中会很不方便


飞艇里面的氦气能保证它的无动力滞空时间,即低能耗又非常安静


目的是住在天上,可以飞到地球上任意一个地方


无动力的滞空时间带来的作为科研工具的价值


在架着三角翼环澳洲飞行时,经过北澳大利亚上空,经常看到海洋里从极地迁徙到赤道繁衍的鲸鱼


如果驾驶飞艇,就可以在百米之内的高度,安静而不打扰的观察它们。甚至可以去安静的观察亚马逊丛林里的原始人,以免因为飞机的声音太大而引来他们的攻击


《伴你高飞》

Fly Away Home

(1996)




“飞艇时代”的辉煌


0:26:0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

这时的飞艇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 “兴登堡”号在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氢气爆炸,英、美也有多艘大型飞艇大都相继失事,此时飞机技术成熟,飞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逐渐被淘汰



德国齐柏林公司改进的硬式飞艇


目前美国米其林公司在生产用于“超级碗”等观光赛事中使用的飞艇


德国齐柏林公司重组后依然生产小型载人飞艇


中国武汉有两家军工型企业在设计一些实验型号的飞艇  英国的airland公司也在研发实验型号的飞艇



计算机模拟的太平洋垃圾带


0:31:00


计算机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太平洋中几个法国那么大的半漂浮垃圾带,因为面积太大,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去做整体测量


目前飞艇在海上的抗风能力还不足以在大洋中心进行长时间科考


我们目前的出行方式、出行工具和出行理念除了主流的汽车、飞机、船等工具,还有没有其他新的可能?




1916年的电瓶车



在城郊及荒土裸露的地方,看到有人覆盖绿色塑料膜来欺骗卫星,以增加当地的绿化覆盖比例


飞艇的教育和科研价值:在大的漂浮物下可以以人肉眼能看清的高度对地球做很细致的观察




0:44:00—0:59:00



翟峰与馨馨驾驶三角翼环越澳洲



关于驾驶动力三角翼飞越澳洲的飞行经验



低空飞行碰到的飞行事故



以及孩子们对“乘飞艇看世界”的想法


相关阅读


1:翟峰的第一次航海1

2:第一份,中国野海滩考察表

3:  新飞艇视频 和我要做的飞艇

4:住在天上的飞艇




主播:阿鲸

剪辑:阿鲸

文字+排版:阿鲸

音乐:

Keith Kenniff – Word of Mouth

IMary Chapin Carpenter – 10,000 Miles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xunhuanwangfu@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


Vol.17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医疗?


Future X系列是播客【循环往复】旗下对前沿科技、太空探索与生物医疗三个领域的持续探讨与声音呈现,希望我们能与您一起看见未来,探索未知~


Future X往期推荐:

2021,科技是否会把我们带向更好的未来?||《循环往复》第三期

循环往复Vol:12||区块链将如何参与我们的未来生活?





【循环往复】Vol.17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牟玮博士就关于模式识别与医学影像的交叉应用,聊了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学影像领域 ,以及基于AI的发展,未来我们的就医方式及癌症攻克有没有什么新的改变~



【00:01:00】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与医学领域的交叉,主要应用是医学影像辅助诊断


因为疫情期间,大量的肺部CT影像需要医生处理,所以专家在火神山、雷神山部署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来辅助医生诊断,这是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方面的技术应用于临床




【00:04:00】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另一方面的应用是提高阅片性能。比如肺结节,我们想判断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现在的方法是需要通过临床随访,过两年拍一次片,然后用内窥镜或者穿刺取一块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染色,或者在大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做诊断


但利用人工智能,我们可以通过拍一个CT或者拍一个PET,通过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算法来达到无创诊断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00:08:50】


对于晚期肺癌来说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常规的有化疗,效果比较好的有靶向治疗,还有这两年比较火的免疫治疗。但病人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标准


比如靶向治疗,我们最常用的EGFR,只有有A基因的突变做这样的治疗才有效,这个基因不突变用这个药就是无效的。即使有一个基因突变,在临床上也只有百分之几十的病人有效




所以这样的治疗方法就存在几个问题。要么就是治疗无效,病人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要么会造成过度医疗的问题,对病人不仅无效还会造成二次伤害,并且也耽误了病人使用其他方法治疗的最佳时机


【00:10:50】


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量数据建立多模态模型从而为病人推荐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建立多模态模型会使用不同来源的数据。比如医学影像中反映的病理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提取某些特征生成相应模式。再比如病人的临床信息或者家族病史。做影像分析时,可以把CT、PET、核磁几种不同的影像综合各种手段挖掘其中的信息,让人工智能通过这些大量的模式识别训练,建立模型,帮助病人匹配治疗方案并且计算准确率



【00:15:20】


目前字节跳动和腾讯都布局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研究部门,国家目前并不限制商业公司的参与,不过他们用于临床的话也得需要伦理审批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或者行业白皮书


【00:20:30】


人工智能与医学的另一个交叉点——手术机器人,现在最有名的是达芬奇机器人,对操刀手术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都有很大提升


远程医疗 在未来5G全覆盖的前提下,医生可以利用手术机器人进行线上跨国实时手术



【00:26: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对于产学研的结合


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很大程度上平衡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00:31:00】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可以通过大量计算来降低新药的研发成本和时间,例如:AlphaFold(Google旗下DeepMind团队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它能够预测蛋白质结构)



【00:35:00】


美国的医疗系统对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是分开的,做CT的话可以到专门的CT中心去做,而且各大医院都会通用和共享检查数据。不过国内三甲医院的医生好像不认可非三甲医院出具的检查结果


在美国医生的收入是来源于患者,而不是医院,所以检查和治疗可以分立,数据也可以共享


【00:41:00】


在美国这几年有一个深深的感触,他们会把癌症当一种慢性病来治疗,该打针打针,该吃药吃药,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有些病人得过好几种癌,也都还是积极健康的面对生活。国内在这种心理建设上还要加强一点


因为个体差异不一样,各种癌症的恶性程度不同,病人的状况也不同,但最根本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长期带瘤生存,只要不死,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00:48:00】


利用体检数据,做心脑血管的发病预测



Vol.16加密语言——那些影视剧中的“江湖黑话”


【循环往复】Vol.16我邀请了古文字的爱好者与研究者——王太平,做客本期节目。太平老师近年一直在研究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也涉猎到川地的巴文图语、纳西族语以及西夏文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今天我们将一起聊一聊“加密语言”这个概念,以及那些影视剧里我们常听到的“江湖黑话”



本期对谈成员:


王太平
古文字爱好者及研究者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制作者


The Timeline(部分剧透)


 “密语”与“圈层”的概念


徐冰

天书 系列


0:00:36


“密语”的概念比较宽泛,语言和文字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任何语言都带有“加密语言”的属性,如果不系统性的学习是无法理解的。从这一点来说语言不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也是一种隔离和隔绝的工具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地方的方言对于方言区以外,听不懂的人来说就起到了信息隔绝的作用,对方言区以内的人来说就是沟通工具,这也是语言加入“圈层”(方言区)的概念后形成的一体两面性


「Bronze Inscriptions」©️ 国博

Dong Ba Wen  

东巴文图语


“圈层”也相当于一个信息茧房,对外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比如说之前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圈层,还有宗教、社团党派、有共同兴趣的小团体甚至社会边缘群体等,会形成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

“切口”与“黑话”

0:04:30


切口与黑话,之前统称为【春典】。其中“春”字是“唇”字的加密


以前江湖人士或犯罪团体在讨论犯罪细节时,为了不让周围人听到,而方便团伙成员听懂,就必须使用【春典】


虽然现在【春典】的使用价值在消失,但有一些旧时代传承的特殊团体还会有一些黑话的保留。比如曲艺界

00:08:00


       情境喜剧「我爱我家」,1993 片段

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宋丹丹出演的角色—“和平”在剧中讲曲艺界切口的片段


“走穴”——演员进行私下演出


“底包”——给主要演员做演出前开场的陪衬节目


“黑杵”——捞点外快


“腕儿”——主角演员


“念”——代指否定、不好、消极的意思


虽然黑话是一种边缘文化,但日常生活中也有使用。比如:“门儿清”以前也是【春典】中的用语,现在已经是我们日常口头语了

不同行业的数字体系


00:15:00

汉字源于象形文字,由早期声音转变为图像,图像转变为文字,这是一种升级的过程


拉丁文中字母与象形文字的关系


以往不同行业之中也会存在不同的数字表达体系


绸缎庄、米店、酒店老板和伙计们讨论数字时因涉及商业机密,1~10会用不同的黑话表达


【春典】中的通用数字:


流、月、汪、则、中、神、心、张、爱、足


来代表数字的1~10


道教 符箓

道教中的“符箓”“咒语”也是一种加密语言


“咒语”是把图像以特殊的音频和音节转为声音的呈现方式


“符箓”是用笔画把声音转为文字的呈现方式


这两者是加密语言的两种可互相转换的呈现方式


国外“街头文化”中的帮派加密表达


00:21:00


美国嘻哈文化源于当时的地下帮派和犯罪色彩的背景。而现在嘻哈音乐中保留的一些手语和手势,有一些特殊的帮派含义在


早期街舞也承载黑帮间相互传递暗号的需求。鞋子上沾满颜料,借助舞步的变化,在地上画出不同的图案,以向帮派成员传递作案信息


这种手势和舞步也是一种加密语言,现在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文化


00:24:00


「智取威虎山」电影截图 2014


张涵予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杨子荣”初次面见“座山雕”时的经典黑话片段: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正晌午时说话=午+言=许


谁也没有家=“旅人”的意思


00:30:00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会把一些信息编织在彩带或者服饰装扮上,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诉求。这也属于一种加密语言



“纹饰” 系列 ©️少数民族图样


语言作为一种破除壁垒工具的强大意义


学会一种语言和文字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圈层的钥匙,各种圈层的钥匙越多,相当于有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在别人视为壁垒的地方任意穿梭,这是学习文字和语言最有意义的地方


西夏文因为已经无人使用,被称为“死掉的文字”这种不再具备生命力的文字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学习?


如果自己建造一种语言体系会是非常大的工作量,但这种远古的文字已经是一套非常健全的语言系统,而它的小众性让几乎大部分人都无法解读。这样一套现成的语言系统我们可以拿来做任何事情。类似电影《风语者》可以直接当密码使用

00:34: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趋向于使用计算机语言,使用二进制的语言。甚至以后脑机接口的背景下,人类进行交流的方式也从语言交流变为了大脑信号的交流。那以往语言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数字或信号所取代,这会不会是一件蛮无趣的变化?


诗歌在语言交流中是一种极低效的存在,但也恰恰是它所具备的美感,使这种载体一直传承下来


思想形成语言便失去了其真正的含义


语言的赘余性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00:40:40


中国的语言有那么多的可解读性,可能跟我们的哲学也有关系,东方哲学的涵混性就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旦被定性,就跟原本的意思差距很大了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同心同语”让语言和文字产生有序化,而不是无序化的内耗,充分发挥出这种交流工具的强大作用,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建成让上帝感到恐惧的“巴别塔”


00:43:00—00:46:00


中国古汉语复原演唱 音乐赏析

配图来源


部分图源:网络、王太平


片头音乐

7AND5 – Equality 7-2521


片尾音乐

愿成双套取—愿成双慢—中古汉语广韵版


后期剪辑及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xunhuanwangfu@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