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质量三人行

S3E9:精准测试,是乌托邦?

精准测试的产生背景,远不如它的名称那样令人激动和心驰神往:大量待运行的测试案例,费力,耗时,怎样才是更有效率的运行方式呢?现在越多越多的企业,在尝试精简测试力量,提升研发效能时,都把相当比例的精力投入在对精准测试的研究和实现中。

精准测试的内核很简单,在代码版本变更和测试案例的执行之间,建立高效明晰的关联,再加上外围比如数据分析,自动案例生成、缺陷定位和覆盖率分析等增值功能。但对它投入的成本和持续维护所需要的努力,在有限的开发周期和成本约束下,变成一件值得商榷是事情。

这一期我们对精准测试做了有限的讨论。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林冰玉,于晓南

时间轴

  • 04:37 团队的割裂也是造成浪费的原因之一
  • 13:40 可以完全信赖精准测试的结果吗?
  • 18:55 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精准测试?
  • 30:22 精准测试的投资回报率是值得思考的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8:测试人员的自我修养

在测试这个行业,仍然有不少比例的人,在日常对工作的内容和未来产生怀疑,纷纷转行,反而可能错失了本来拥有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职业素养,以及自我修养,其实是可以在一份工作中同时获得的。测试人员的工作,可以赋予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这在职业乃至人生中都会让自己获益匪浅。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12:05 有人加入大厂后都是先做点工
  • 18:35 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并不是问题
  • 31:30 演员也有自己的自我修养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7:探索式测试有没有套路?

“让QA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式测试”,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推崇探索式测试的高价值时,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相比较传统的根据文档和案例进行测试,探索给了QA更大的主动性,但似乎也强烈依赖个人的经验。

这一期我们讨论了探索式测试的由来,与其他类型测试的关系,以及对于可能存在的测试套路的探讨。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2:54 探索式测试最初是为了节省成本
  • 11:40 bug bash,随机测试,探索式测试的关系
  • 19:53 不要循规蹈矩按照模型来做探索式测试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6:测试和质量的提升,就能提升研发效能?

研发效能是在业界和社区里越来越热的话题,很显然测试和质量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各个组织对研发效能的认知和建立的体系并不相同,那我们所认为的研发效能是什么呢?以及从我们的视角看,研发效能和质量是什么关系?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麻广广

时间轴

  • 07:32 研发效能是在做减法,更关注速率和质量
  • 14:10 测试和质量的提升,真的能提升研发效能吗?
  • 20:05 使用工具就能提升研发效能?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5:当我们说团队为质量负责,是在说什么?

当我们聊到质量时,会认为它是团队整体的能力,而团队整体都需要为质量负责。本期内容围绕着“团队为质量负责”这一观点展开深入的讨论。我们聊到团队可以关注哪些质量活动来为质量负责,一些团队负责的反面现象,该如何建立质量责任感,以及责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土壤。

我们期望责任感的建立是发自内心的,而非因为外部的什么评定标准。质量人人有责。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13:00 团队可以关注哪些质量活动?
  • 19:52 团队为质量负责的反模式
  • 24:55 责任的流程模型及建立责任感
  • 36:12 团队需要营造安全和信任的氛围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4:如何有效地提升软件内部质量?

在第三季的开头,我们一起讨论过如何度量质量,在那里区分了软件的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这次我们尝试对内部质量作进一步的探究,而且特地邀请到一位仍然工作在开发一线的同事,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内部质量具体会体现在软件的生命周期的哪些部分,它们只是技术债吗?

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如何互相影响?

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或者实践,可以帮助提升内部质量,以及具体融入到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呢?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于晓南,麻广广

时间轴

  • 05:34 开发阶段有很多妥协的时刻
  • 14:50 盘点内部质量影响到外部质量的情况
  • 28:35 如何让客户为提升内部质量买单

相关链接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3:toB和toC软件的测试差异

第三期,我们聊一个新话题,对于toB和toC这两种不同的软件形态来讲,在测试和质量上有哪些差异。

录制过程中,我们展开了较为发散的探讨。开始的一段时间更多是在辨析两种软件本身的差异,进而引申到对质量要求的差异,以及测试人员需求量的差异。因为软件本身的形态区别较大,测试人员的工作重点也有所区别,未来的成长和选择也有一定的区别。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1:30 为什么聊这个话题?到底有什么区别?
  • 12:08 toC的测试要更先进一些?
  • 17:28 toB就不要抢占市场了?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2:当我们说度量质量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下)

第二期,我们继续聊如何度量质量。

我们回顾了质量的概念: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以及度量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用指标性的数据来衡量质量外,也存在一些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度量。而定性的方法在某些角度下尤为重要。度量的周期性和时间点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5:55 消费度量结果的人往往更期待定量的结果
  • 19:50 度量的体系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
  • 26:51 需要专家自上而下设计度量体系

相关链接

于晓南关于度量质量的系列文章: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3E1:当我们说度量质量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上)

在第三季的第一期,我们开始聊如何度量质量。

我们回顾了质量的概念: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以及度量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用指标性的数据来衡量质量外,也存在一些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度量。而定性的方法在某些角度下尤为重要。度量的周期性和时间点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这个话题我们会分为上下两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5:20 质量就是用户能够接收到的价值
  • 11:15 关于度量的人不一定是测试人员
  • 17:39 可以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进行统计和度量质量

相关链接

于晓南关于度量质量的系列文章: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S2E12:第二季完结篇,以及请期待第三季

2020年9月,我们上线第一期《质量三人行》,到现在完成两季共25期节目。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期内容里,我们几个人讨论了这将近一年来的心路历程,话题和内容早已超出记忆的承载,但自由表达、创作,以及能分享和帮助他人,是无法被磨灭的体验。

真相是,质量三人行在第二季才开始渐入佳境,以及我们并不擅长内容运营。在如今自媒体红海中,一个只专注测试和质量的垂直内容品牌,既生存不易,又颇有必要。刘冉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更想说,这个行业毕竟有那么多真实喜欢这个领域的人,我们确实可以做点什么,交流,或者只是为了告诉你不是一个人。

现在看,播客这个形式再好不过,陆陆续续获得到的积极反馈和认可,也让我们更确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可以持续做下去专属于测试人的内容。

敬请期待第三季

作为新策划人,刘冉制定了《质量三人行》的五年计划,罗列了远超前两季容量的话题。我们借此机会,发起一次简单的调查问卷,对受关注最多的话题,优先进入第三季的讨论和录制。在这里可以参加问卷调查,或者点击下面这个链接。

https://jinshuju.net/f/ewmNha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8:10 表达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 17:15 听众更喜欢我们在吵架
  • 36:45 几位嘉宾纷纷立起下一步的Flag

相关链接

  • 刘冉的微信公众号:刘冉的思辨悟
  • 林冰玉的微信公众号:BY林子
  • 于晓南的微信公众号:圆小豆的美梦工场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