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条》而起的长谈 – 看电影的震撼也源于“相信”

本期是接着上集的由《信条 Tenet》而起的话题,也是继续跟一位5年没见的老朋友Lu sir 的聊天。


本期画风:平缓对谈


预警:

未剪环境音预警

偶尔音轨错位预警

音质前后不一致预警


嘉宾:Lu Sir

目前有一头飘逸的长发

曾经强迫症完美主义者

上学期间被“抱大腿”的对象

毕业于美国排名第一的电影学院

刚回国不久的

电影剪辑师


Previously:

这集是有点硬着头皮出来的,因为刚上传完前一集,就有点后悔把一次的对话硬剪成两集…

之前想剪成两集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怕一集太长了会听不下去…但得不偿失。

这样分两集一是没有保持内容的连贯性,二是最重要的剪断了收听的氛围和情绪。

所以,建议先听上一期(弱弱地提示…)

Timeline:

00:00-02:05

前情提要 

02:21-05:44

喜欢80年代的科幻《Akira》《Blade Runner》

05:56-07:36

科幻题材发展到现在,似乎就两条路了

08:33-09:17

电影比较擅长表达细碎的情绪

09:25-13:03

 “任何艺术门类都希望能够达到音乐的境界…”

但是“故事不够,音乐来凑?”

《信条》有这个“音乐来凑”的嫌疑吗?

13:17-17:15

视听的感受是电影传递信息的手段

120帧4K的《比利林恩》带来情感上的震撼

远超乎《双子杀手》的流畅的动作戏

17:19-22:07

看电影其实也是在寻求一种最坦诚的情感交流

22:30-23:30

学电影和学心理咨询真的是“两条路”吗?

24:03

开始探讨人的复杂的问题…

人天然无法接受人的存在没有意义?

29:15

天然的时空限制中,人类就是有很多不可知;

被电影打动,其实也因为有“a leap of faith”

32:28-42:27

信仰不只是停留在脑海中,并非“出世”而需要是由内而外地彰显

信仰肯定不是不需要理解,只需要遵守的

43:42

剪辑到底是在增熵还是减熵?

48:18

后记


总之,很高兴能够跟朋友天南地北聊了一堆,其实很多都是Personal的感受和观点。

不论是《信条》、关于看电影,还是关于信仰等等,你是怎么想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