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为何我们总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

《更年期刊》最近新鲜热辣的头条事件:主播红雨的女儿,14岁的小女生欣欣拎着两个大箱子,独自出国到大洋彼岸读书去了。听说此事的妈妈们无不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那个从小到大偎依在妈妈身边,整天跟在妈妈后面,随时要抱抱的孩子,怎么就敢独自飞到那么远的地方……面对淡定如常的欣欣妈,这边的两位妈妈试图骗出她两行老泪,却不料让她破防的竟是友人的短信……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情理常态!但很多时候,儿女就在身边,老母亲仍担心得不要不要的,为什么呢?三位妈妈谈到各自的女儿,有忧心的地方,但更有对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特别是没有对孩子做好风险教育和操练放手的功课,让妈妈们只能给自己重新励志了。

妈妈们也有自己的妈妈!回忆自己的成长岁月发现:年少时因贫穷而学会的担当、独立,其实都有那个时代父母不得已的放手鼓励在当中。

041:我们需要治愈,而非教育

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素质教育已不再是多么稀缺的社会性质的活动。义务教育推广之路漫长且艰难,也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扫盲。但在时下的网络世界中,似乎我们又常常会看到因各种原因、各种形式、各种群体之间的相互“攻击”,使得大环境常常呈现出一种撕裂的状态,而在这样撕裂的大环境中的我们,要么就是被各种立场冲昏了头脑,要么就是被负面、消极的情绪影响,以至于常常emo,但这真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想要的环境吗?

【关键词】

#治愈 #拥抱 #撕裂 #争论 #对喷

【本期感受】

出于利己的角度,我们往往会期盼自己会是那个被治愈的对象,所以,我们时常不自觉地在网络上寻觅各样能带给我们温暖,给予我们治愈力的事物。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个体都是具备能量的,而我们这些个体所散发的能量,直接构建出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所以,我们究竟需要爱的环境?还是需要撕裂的环境?这个答案在你、在我的心里!

【时间轴】

1:41——我们需要被治愈,未必是被教育

5:10——那个古典又美好的画面《雅典学派》

6:19——所谓标准答案

11:18——我“撕”故我在?

14:03——总有些人肩负着“拨乱反正”的使命?

17:49——无利益,不站队?

24:17——内心里有一团渴望成为偶像的欲望的火苗

30:18——公平从来不是听我的;合理从来不是合我的道理

35:53——人性之复杂 VS 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

38:49——人之初,性本____?

42:04——只吃“甜品”有益于成长吗?

44:38——生活的假象,是我们一手缔造的

50:00——无论是撕还是躲,都只会让我们之间更冷漠

54:24——爱是什么?爱是包容、爱是相信、爱是忍耐……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02:爱自己是一个觉醒

说到爱自己,女性首先都会想到维护和装扮一个美好的外在形象,在享受生活方面不亏待自己,这的确都很重要!

外在的好形象,会带给自己和他人美好的感觉;懂得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爱自己也是在爱他人!

但爱自己更是一种觉醒,一种心灵层面的觉醒,会让人关注自己的内在,学会反思、省察自己的情绪并安抚情绪。

当内在的灵魂得到滋养,就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带给自己更持久的好形象,也带给他人更舒服的美好感觉。

040:该给自己放个假

放假!一看就是让人快乐愉悦的字眼!每每在假期前,我们总是会计划周密的假期行程,要去看心心念念的美景,要去品朝思暮想的美食。往往这个状态下的人,是比较亢奋的。哪怕静静地躺在床上,也是“身为动,心已远。”只不过,一回到现实,我们又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重压之下,我们不仅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假期所带来的放松,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就处是人在假期,心也常常不清闲。通常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浅笑一声,调侃一句:社畜不配有假期!真是这样吗?

【关键词】

#社畜 #假期 #抽离 #保养 #焦虑

【本期感受】

正如今天张凡在节目中所分享的:就连土地都需要休息,更何况人呢?诚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似乎就是往一种非正常非人性化的状态下发展,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选择越来越少,面对生活、生存、价值、责任等多重问题,我们的顾虑也越来越多,妥协也越来越多。但,生活也好、生命也好,其本质应该是值得我们去享受,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掌控,无法体会到生命里那种真实的美好,岂不是一种更大的遗憾吗?所以,适时的抽离,可以给我们一点喘息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容易厘清前面的路!

【时间轴】

1:56——社畜不配得有假期?

4:32——全职太太需要放假?

8:36——所谓放假,即是抽离

12:34——因为没有,所以向往

15:40——放假了,还得干啥?

21:04——下班回家后,不再看手机?

25:02——当我们适合、接受不正常

28:29——有假也不放,为啥?赚钱啊!

35:55——越长大越不能肆无忌惮

40:57——定期“保养”很重要

44:12——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重担”

47:22——别说人了,就连“地”都得休息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001:更年期刊,更点啥?

“更年期”本是女性生理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但由于女性在这个阶段不单会经历生理变化所带来的烦恼,还会因此导致各种心理情绪的不稳定,以致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常常带有嫌弃甚至人身攻击的味道。

然而就像“青春期”并不只有叛逆,“更年期”也并不只是喜怒无常,除去负面化的标签,即便是“白领”(每个月白白领钱),也能找到最佳的生命状态。

与其说更年期是一个坎,不如说它是经过反思、调理后更加迈向成熟的另一个成长季。

039:骗局?慎入!

有话说的好“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各类骗局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还是有更加新鲜、未知的骗局层出不穷,往往让我们猝不及防,一旦中招还会损失惨重。也不怪我们的执法部门要强化反诈意识宣传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细心专研,是否能完全了解所有骗局?把握骗局的逻辑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很不乐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消极对待属于自己的生活吧?

【关键词】

#爱心 #反诈 #诈骗 #骗局

【本期感受】 面对时下的许多高科技骗局,也许我们无力识破,甚至难以避免,但是当我们时常警醒,总能保持冷静,骗局也并不是不可预防。“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这是一份美好的祝福,首先想送给每一个【太男了】的听众。同时,也想说,现实,很多时候确实很糟糕,但是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该丢掉。也许,随着我们看到、经历过不法、不道德的事越来越多,我们的爱心会渐渐冷淡,这样的冷淡也可以是以冷静的方式呈现的,我们依然可以对生活满怀热爱,对生命充满盼望。

【时间轴】

2:03——骗局与反诈已成生活一部分

6:40——现代化、高科技骗局

10:44——警察叔叔:这就被骗了?

16:34——网购陷阱!!!

21:39——坏人不可怕,就怕~~~

27:01——防骗要素:警醒!

30:39——消费爱心的骗局

35:51——领导:在吗?

41:47——没被骗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47:00——警察叔叔”好可怕“?

48:44——想看智商有多高?请先扫码!

55:12——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

60:23——世间难寻真善美?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038:态度 VS 技巧

如果三天能学会用吉他弹唱几首歌,那多好!

要是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背下考试的答案就太好了!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学会这些你就秒变社交达人!

如果一切都讲技巧,都追求技巧。这样的世界会好吗?当我们遇到难处,我们该认真审视并坦然面对?还是力求找到轻便的方法快速度过?面对我们珍爱的亲友,我们是否要用一套套生产于所谓为人处事的道理之下的技巧把大家都“哄”得开开心心?

【关键词】

#态度 #技巧 #捷径 #真诚

【本期感受】对于当下社会的环境来说,如果没有练就十八般武艺,也许挺“难”过得好。而如果一昧地强调所谓“真诚的态度”,似乎又很容易成为被人指点的“傻白甜”。诚然,技巧往往能给我们更高效的助力,让我们在为人、处事上看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但,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做基石的话,许多的技巧只能沦为华丽又空洞的外壳。所以,态度与技巧不该是对立的,因态度而有的技巧,更持久且更有价值。

【时间轴】

2:28——沟通技巧是刚需

8:40——铁磨铁,磨出刃来

12:53——好的态度=好的基础?

19:42——没有内在的技巧是空洞的

27:32——学习技巧并非要走捷径

35:13——与亲友相处,需要技巧吗

43:12——一个惧怕真诚的时代?

47:42——沟通是相互的

50:31——思维、态度是基础

55:45——自己的人生,别太马虎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037:快乐,与我无关?

快乐,在如今似乎成了一个充满矛盾性的词语。一方面,我们在现代化的生活中随时、轻易地享受着快乐,另一方面,我们在深夜、独处时又时常反问自己,是否快乐,同时也思考着,为什么快乐那么难?而作为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似乎也从生活中渐渐消失。生活的压力、环境的艰困,常常另我们无力喘息,更别提什么快乐了。所以,一种消极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快乐都是别人了,就是与我无关!

【关键词】

#中年 #男人 #快乐 #成长

【本期感受】

如果成长的代价就是失去快乐,那么,我情愿不要成长。这是录完本期节目最深刻的感受。快乐原本应该属于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刻,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我们过度追求物质满足的时候,快乐正在主动消失。即便我们偶尔追忆起曾经的快乐时光,那也不过只是去而不返的从前,在当下这个浮躁、繁杂的生活状态中,找寻快乐的难度不只是一星半点。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重新享受快乐,那我们就需要做属于自己的选择题,是不断追求那种虚浮闪现的物欲所带来的快感,还是在精神层面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更在其中体味纯粹的快乐呢?

【时间轴】

1:47——快乐与中年男人的距离

5:46——父与子的梦想

9:15——首要原则:趋利避害

19:47——目标达成带来的快乐

23:00——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35:41——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

43:37——不会做人的张凡?

47:09——分享是快乐放大器

52:27——不要单顾自己的事

63:50——被忽视的快乐

67:27——别轻易放纵自己的物欲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036:低谷时,电话打给谁?

一段街头采访,引发了今天的话题:低谷时,电话打给谁?当问题没有问及我们的时候,可能我们还会试图梳理一下自己相识的人,想想谁可以在自己低谷的时候陪伴、安慰自己。但慢慢就会发现,可以打电话的对象,越来越少,曾以为有足够信任的朋友,突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畅聊,内心对彼此的关系,已经有所顾虑,那些原本应该亲密的家人,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想把自己的软弱、无助展现在他们面前,然后就发现,竟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打给谁。所以你呢?

【关键词】

#低谷 #男人 #倾诉 #无助 #分享 #孤独

【本期感受】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倾诉、分享显得十分矛盾。我们内心十分期望能有一个真诚的伙伴,彼此分享自己的真实,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分享欲被卡在了第一关“男”,身为男性,应该要独立、坚强、自主。。。。。。诸多的标签,让我们学会了欲言又止,懂得了自我消化。以至于,当我们面对一些个人无力应对的问题时,要么就是硬撑,要么就是逃避。当然,这指的是大部分男性,其实能够自我处理好情绪确实很棒,不过,懂得表达自我的真实,会让我们活得更真切,而这种真切感,会成为我们的生活中坚强的支撑。而最后,我们还是要问问自己:低谷时,电话打给谁?

【时间轴】

1:34——当你低谷时,你会打给谁?

7:23——你的低谷,我的低谷,好像不一样

11:18——男人之间的默契

15:13——那个难关叫:男

19:52——面对或逃避

23:34——软弱也有力量

289:22——倾诉无需技巧

34:40——分享也是一项技能

40:44——理解、接受、帮助来自谁?

46:05——想要真诚交友却没了真诚

51:21——你需要跟自己对话

57:40——找回那颗赤诚的心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