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我们无法通过的哪里是第二关?而是所谓的“终极关卡”

你通关了吗?准确一点,第二关过了吗?前段时间,这句话差点替代了我们传承许久的问候语:吃了没?的确,一款小游戏快速地爆火,似乎是给我们的生活注了一剂新鲜的元素,甚至一度推动了我们平淡的社交。但从游戏的体验来说,大多数用户应该都并不太好,毕竟,第二关也太难了吧。而且,游戏设定还没有第三关!这么特别的游戏,玩过之后,确实让人思绪良多,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它吧!

【关键词】

#游戏 #底层逻辑 #沉迷 #价值观

【本期感受】

通关靠运气,这大概就是这款游戏火爆的原因之一吧!毕竟这符合大多数人对人生的判断,也似乎只有这样的设定才让我们感到一点点的公平?不过话说回来,游戏在我们的常态生活中,毕竟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我们要面对更多的还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又是否会陷入类似的陷阱,似乎只有达成某个目标,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定义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答卷确实是在终点交的,不过,答题的过程正是我们现在、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时间轴】

1:41——一夜爆火,不是梦!

7:32——原来,我们都曾沉迷游戏

12:48——大家评评理,张凡受气了吗?我们针对他了吗?啊?

17:49——无脑游戏大行其道?

22:09——面对开发者另辟蹊径的阳谋,你我欲罢不能!

25:32——玩个游戏也得争当幸运儿?

32:03——流量当道,你我都是产品+用户

38:30——人生是否也有明明无力却又非执着通关的关卡?

41:31——这场马拉松,你执着的究竟是终点,还是每一个阶段?

45:35——时代发展了、进步了,那些老话都没意义了吗?我们不再需要努力、克己和拼搏了吗?

49:38——成功的定义渐渐狭隘和扁平

55:02——做一个清醒独立的人,比做一个哪怕“成功”,但随波逐流的人,更重要!

58:44——如果你有一支人生遥控器?

63:30——走出去,没那么难,外面的世界也没那么差劲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5:谈死亡也能聊得这么嗨,当然不是“怕不怕死”这么简单的问题

死是一个令人忌讳谈论的话题。怕不怕死看起来是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却并不好回答,因为没有面对或亲历死亡的人,谁也不知道究竟会有怎样的感受。

死亡意味着什么?人对待逝者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小时候听过鬼故事的人,会错误地以为死人会变成鬼,鬼又是在夜晚才出现,所以对死亡与黑暗的恐惧害怕会伴随到长大。

长大了遇到坎坷打击,也曾有过极端的念头,但真正付诸行动又怕东怕西,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人死了会去哪里?人对未知的东西总会有本能的恐惧感,所以若不明白人活着为啥?死后又去到哪里?当面对死亡时一定都会恐惧害怕。

人若认识生命信仰就很容易解释死亡,也会很清楚人离开这个世界会去到哪里。很多人从不想活着的意义与死亡的去处,却在亲人离世时,想当然地认为逝者已去到天堂;但同时,却又习惯性地做着所谓阴间地府的仪式。如果都不相信人有灵魂,做再多的仪式有何意义呢?难道是做给活人看的吗?如果相信人有灵魂,这么矛盾的做法究竟是希望亲人的灵魂去哪里呢?

人生前未获得的尊重敬意,却能死后得到?意义又在哪里?

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明白了生,就对灵魂的躯壳不那么在意了。故此,捐献遗体恐怕谈不上什么高尚,却只是想明白了而已。

053:“对不起”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礼貌用语一定会有“对不起”,通常在对他人造成不便,或者无意间冒犯到他人时,“对不起”似乎就常常挂在嘴边,以便我们随时向对方表达歉意。但,这样的礼貌性表达,可以贯穿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中吗?如果一旦出现了真切的伤害,彼此双方都难以释怀、无法坦然面对时,道歉还有用吗?

【关键词】

#道歉 #冲突 #争执 #对不起

【本期感受】

真诚确实是我们人类社会,或者说每个个体生命中稀缺的资源,也正因为如此,真诚是那么珍贵,一旦我们被真诚对待,我们同样也为因此而感动。所以说来说去,“对不起”“我错了”这些说出来的话都不是关键点,重点还是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去表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当我们让一步、服个软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是为着彼此的关系?还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道德优越感。

【时间轴】

2:55——想让我给你道歉?没门!

6:40——有些道歉只不过是礼貌,并非是真正真诚的道歉

12:10——当爹的,给儿子道歉,没啥了不起!

16:40——道歉=低头,低头=认输,认输=我不如你,所以,我不道歉!

19:20——男女思维大不同?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

25:56——在亲密关系中,最先道歉的那个人是最爱对方的人?

30:53——对与错,有那么重要吗?所以,道歉究竟有什么意义?

38:47——争吵的重点究竟是就事论事,还是为了赢得话语权?

42:02——“刚刚你的玩笑伤害了我,希望你向我道歉,要不然就去打一架”——直球式交流多畅快!

45:27——当有人欠你一句“对不起”

53:02——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放下了,那为什么还会这样?

58:52——这世界上的强大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强力摧毁一些事物,另一种是无论如何都不被打倒。

63:42——过度或排斥道歉,其实都是缺乏真诚的表现

66:30——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造成伤害,也越容易忽略伤害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4:妈妈的世界除了你还有谁?

更年期刊播出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收听这个节目的听众朋友,居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其中有些朋友更是直接表示说:来为自己的妈妈听节目!好感动呀!

一位朋友听了一期节目有感而发说:“从前觉得妈妈的世界很小,好像只有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妈妈离自己越来越远。她好像变笨了,听不懂你的话;她好像变懒了,不再变着花样表达爱意,她的世界中心好像不再是我;她好像多了很多朋友,插花、烘焙、广场舞,样样没落下……”

三位主播妈妈闻此既感动又有感触,话题由“妈妈的世界除了孩子还有谁?”展开。孩子的需要与妈妈的责任曾经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妈妈的全部,更是孩子的全部,但无论是妈妈还是孩子,都需要走出这个狭小的世界,透过其它视角去看到彼此心灵与情感的需要,从而更深地了解彼此、产生更多的共鸣与连接。

妈妈的世界不能永远都只有孩子,如果母亲太过投入由自己营造的与孩子构成的小小世界,不仅母亲的视野会越来越窄、极易变成控制型的妈妈,孩子也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而不肯长大、也不会承担责任。

妈妈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要不断经营好自己的世界。妈妈的世界扩展了,孩子的世界才会越来越扩大。即便孩子会渐行渐远,会离开妈妈的视野,但两个都不断成长的世界才会有更多的交集。

052:“不知道”究竟有多难说出口,无知难道就是错,是原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无知”似乎成了人的原罪。一旦我们在公众场合表现出一副懵懂的样子,发表了一些浅薄的言论,很容易就会成为被针对的对象。当然很多时候针对的是你的“无知”,这样就好满足一下对方好为人师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许是满足了对方高高在上而践踏你的快感。总得来说,一旦我们表现出无知,就自然成了他人借以满足虚荣心的工具,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是如何,你是否会受到打击,是否会感到沮丧,统统都与对方无关。

【关键词】

#无知 #尊重 #优越感 #原罪

【本期感受】

肆意指责、教训他人的言行确实不对,但那种故作理性客观的劝客就毫无问题吗?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的无知恰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长久地保持谦卑的姿态,尽可能丰富自己的内在,少一点指责、批判,竭力地远离自我的无知,同时也对他人报以宽容。这大概更像是一个丰满的生命的表现了吧!

【时间轴】

2:13——在这个资讯爆棚的社会中,“无敌”似乎成了一种原罪

7:25——这是一个需要各种“商”的时代,其中重要的一种就是“搜商”

9:34——承认自己的“无知”到底有多难

14:15——你不知道?这不就是对我赤裸裸的冒犯?

19:18——问出口的问题,是否是思考过的问题?

23:51——教训你是为了刺激你,受挫了才会成长嘛!

28:08——张凡的悔改——理中客之罪

32:40——你我都是三维世界中的二维人

37:29——穷苦人何苦为难穷苦人?原来鸡毛可以当令箭

44:26——那些温暖的人,成了我们生命里的光

50:10——相互谅解的基础是:彼此尊重

56:24——少一点指责、批判,多一点包容、体谅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其实是训练父母要学会放手

今天的话题从一个视频《妈妈的七次退出》谈起。视频中的专家说:3岁要退出孩子的餐桌;5岁要退出孩子的卧室;6岁要退出孩子的浴室;8岁要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13岁退出孩子的家务;18岁要退出帮孩子做选择;孩子结婚后,妈妈要退出孩子的家庭。听起来,专家说得很有道理,但妈妈们能做到吗? 

专家说的七次退出在三位妈妈看来,就是放手,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位妈妈不仅有意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习惯,而且在细节上也会有意识训练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另两位妈妈只是告诉过孩子应该怎样,或者只是自己做给孩子看(因为当年自己的妈妈也是大包大揽过来的)。按着专家说的在孩子不同年龄段有意识退出的似乎很少,但孩子们似乎也没有长成生活能力低下的人,那么放手孩子到底重不重要呢?

经过讨论妈妈们得出结论:即使没有持续训练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但至少要输入给孩子有独立意识。做妈妈的先有意识,或先有好习惯,就会潜移默化进入到孩子的意识里,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想到妈妈当年的做法。

看似训练孩子培养好习惯,其实是训练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事负责任。比如读书写作业,让孩子明白他们是为自己读书,而不是为父母读;做家务看似为自己做,却是培养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里一份子、要为家庭负责任的意识。

妈妈们认为:放手时间段不一定按专家说的,但有意识放手是必要的。训练思维和意识比训练技能更重要;因为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所以培养一个孩子应该是全方面的,意识也是多方位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放手,家长不能把控孩子的人生与未来。

051:人均斜杠、头衔密集的时代里,最贵重的冠冕竟然是一头浓密的头发?!

从前,我们会从穿搭、容貌来判断人的年龄,而如今,这样的规律正逐渐被打破,因为脱发这么恐怖的现象已经提前发生了。每次我们眼见梳子上、手指间、地漏上的头发丝,一 阵阵心疼的同时,也感到了不断加强的焦虑感。与此同时,我们收集各种偏方、小技巧,屡试屡败,屡败屡试,最后我们不得不向假发妥协,以至于向植发妥协,但面对高额的植发费用,我们又陷入了更多的焦虑中……

【关键词】

#脱发 #植发 #形象焦虑 #自我价值

【本期感受】

脱发焦虑又或者是容貌焦虑,终归我们都要与自己和解,同时,也需要以独立的自己,来面对这个审美、标准不断变化的环境。无论如何,我们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如若连真诚的心都没有了,那么我们将如何漫长的一生呢?每一次受挫,其实也是跟自己对话的机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挑战,不只有脱发而已,而在挑战来临的时候,坦然面对,是第一步,其次才是如何去应对。就像有人说,要先学会爱自己。这个爱不是一种遮掩的爱,而是从内心深处的接纳和释怀!

【时间轴】

4:43——当脱发开始普遍化、年轻化~

10:41——怎么就脱发焦虑了呢?张凡有话说!

24:25——不就是戴个假发吗?怎么又扯到真诚上去了?

27:23——其实把自己的弱点、缺陷露出来,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

37: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脱发,我们该焦虑些什么?

41:44——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计不住计几啊!

46:24——即便是已经自我接纳,那外界的声音,也很毫不在乎地屏蔽掉

52:38——适当的焦虑的确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但若是过度焦虑,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那就得不偿失了!

56:08——外形、能力、性格、见识等等方面组成了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也意味着我们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既然无法做十全十美的人,那至少要成为清醒且不被裹挟的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2:吃过生活的苦,才发现人需要回到小孩子、学会格式化

电脑中毒、系统坏了,需要用到格式化的功能。如果生活中也能用这个功能,比如把负面情绪格式化,不留下任何阴影该多好……

妈妈们发现红雨的女儿欣欣情商很高。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什么年龄的人,她都能迅速跟对方熟络起来;青春期的年龄还可以做到发生不开心的事转头就忘,跟妈妈闹了别扭,妈妈还没好,她就已经很快没事了。

用欣欣的话说:生活需要简单点,把它(不好的东西)格式化不就没了!小姑娘为何能做到简单格式化?听欣欣妈怎么说……

孩子天生就有格式化的本领,前一分钟哭闹,后一分钟就喜笑颜开,迅速把前面的事就忘了。

其实格式化可以操练:发生矛盾时,换个角度想问题;转变身份时,重新认识自己、接受现实;过去不开心的事就从记忆的库存里删除;问题暂时处理不了,先保证维护好关系;对每天发生的各种不好的消息、事件,要懂得分辨、清理思绪,不留下苦毒仇恨……

孩子常是大人的老师,我们要回转像小孩子;学习格式化,是净化自己的里面。

050:串台-别怪我们“爹里爹气”,也许是因为有人“求爹得爹”呢!

【本期嘉宾】

《坐井说天阔》-沈浩翔

《露天广播》-Coin

好像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讲道理,而且容易讲一些空泛缺乏实际的道理,自然也很会被指控说教,爹味很重。而当爹味这个标签越多被应用之后,似乎大家对说教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当大家需要得到直接经验、具体方法而得不到时,那些非“正确答案”的回应都可以被判定为是爹味很重,久而久之,人们也不愿再给建议,不愿分享经验,甚至也不愿再交流了。

【关键词】

#说教 #爹味 #沟通 #情绪 #功利

【本期感受】

所谓“求爹得爹”,真正需要反思的,恰恰是整个互联网环境,包括你、我。面对网络上复杂又单纯的环境,我们的一言一行都面临着被评判、被贴标签的风险,所以,某种程度上,当我们想要在公开的环境中表达一些观点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当然从某个角度来看,爹味虽然往往给人一种嘲讽、贬义的感受,但至少还没有到那个需要被人人喊打的地步,若真是出于真诚的态度,也许只是避重就轻地回应,或者站在理智的角度讲几句中肯的话,就算被说爹味,那又如何?

【时间轴】

3:41——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爹味”这个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00——“爹味”携带者往往都是爱说教且不够成功~

11:18——当衡量成功的纬度或标准过于单一,我们就难逃成功学的支配!

16:37——之所以“爹味”满满,难道是因为年轻人“求爹得爹”?

20:53——“快”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直接经验,而非“爹味”道理;但“爹味”回应恰恰是一种言简意赅,有时候也是面对复杂的问题的一种回避

25:54——为父为师,本在高位,若无价值,都是爹味!

34:11——当我们放弃思考、忽略学习的同时,又把自己放在高位,那你离“爹味”不远了~

42:20——别守着过去的成就散发满身的“爹味”,保持学习、保持进步,保持“少年感”

47:36——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究竟是什么在过时?

50:32——“爹味”也算不上什么PUA,最多算是PUA未遂

54:18——年轻人对中年男性最大的褒奖竟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1:我终于活成了当年让自己很讨厌的样子……

年轻时都会憧憬未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但看到身边比自己年长的人一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也会想将来的自己一定不要活成那样。可长大了,进入婚姻成立自己的家庭,在一地鸡毛的日子里,突然有一天就意识到:我怎么就活成了当年最不想活成的样子呢?

对于原生家庭某些不好的习惯、模式,比如婆媳关系不和、比如吵吵闹闹,我们都不想继续沿袭到自己身上。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人会充分地警戒自己重蹈覆辙,也有人却无奈地发现已将原生家庭的模式搬到了自己的小家庭……

妈妈们的反省很扎心:我们走进婚姻是走进了什么?为何知道什么是好的,就是做不到呢?

讨论的结果让大家眼前一亮:如果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坟墓,那女孩家走进婚姻岂不就是走进坟墓?坟墓里还能产生什么好的妇人形象来呢!不明白什么是爱,就没办法经营好婚姻;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纯粹的忍耐只会忍出苦毒和麻木,但体会过源头的真爱,才会无条件地流露出带有恩慈的忍耐。

懂得了真爱的妈妈们发现:以前不是在表达情绪,而是发泄情绪。原来正确地表达情绪对建立关系是那么重要!

人生都不可能按着编好的剧本去活,但有了爱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