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作为普通人,面对随时变身狠活的科技,如何自处?

你会看配料表吗?这大概会成为本年度的关键句之一。随着“科技与狠活儿”相关的视频冲进大众视野,我们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又再一次被强化了。同时,诸多日常食品的卫生、健康等问题被摆上台面。随着网络发酵,大家的情绪越发激动,大有一种重订食品规范的心志。不过,当热度渐减,回归现实。似乎又只能无力地感叹自己身为普通人,并没有太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但,我们就容让狠活儿刺透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吗?在各类资讯不断冲击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自处?

【关键词】

#科技与狠活儿 #食品安全 #行业规范 #商业发展

【本期感受】

其实关于“科技与狠活儿”的话题,已经被大家广泛探讨了,包括很多食品、健康相关行业的朋友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都探讨了这一问题,以及其引发的网络现象。而太男了,之所以想聊,主要还是基于这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我们也试图可以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更具体感知一下“狠活儿”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冲击。当然,说到底,我们不是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更多地还是代入个人感受,同时也期盼着,当普通民众更加重视我们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标准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在乎个体生命。

【时间轴】

1:53——面对热点话题,首要准则:让子弹飞一会儿~

5:28——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发展科技,打倒传统?

12:16——毁童年的现实——当科技成为赚钱的工具

19:27——改变未必都是颠覆性的,有时候更是潜移默化

23:56——在享受科技的时代里,如何定义“狠活”?

27:39——面对商业化的市场,普通人往往只能亦步亦趋

32:46——选择是一回事,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是另一回事

38:00——能量守恒,诚不欺我!要品相,无营养,无美味!

45:00——行业标准设定的,只不过是底线

50:16——纯天然的食物、怡人的风景、宜居的环境,留不住想要赚钱的心!

53:11——来自灵魂的拷问:如果我有选择权?

60:17——当吃饱成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68:42——越是复杂的处境下,越需要独立的思辨能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8:更年期有多可怕?

生活里总会听到有人用“你更年期了吗?”来调侃或责骂对方,原本“更年期”用来定义女性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变化阶段,结果却仿佛成了一个骂名。

从医学上对更年期的定义描述来看,原来更年期成为骂名的原因,果然是因为这是一个既普通又常见的病症。而当一个人在骂另一个人有病的时候,不仅感觉很爽,还能有效地拿捏、刺痛、激怒对方;若是当成开玩笑的话,它又瞬间充满了诙谐幽默,莫名增加了亲切感。这大概就是为何我们会喜欢回敬他人“你有病吧!”“你更年期了吧!”诸如此类的原因。

或许三位妈妈缺少点幽默,直接绕开“更年期”三个字常带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喜感,特别投入地聊各自的更年期症状,但仍有收获。

原来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而且即使同样的症状,有人经历的时间很短,有人经历的时间很长。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才发现:纵然年龄相仿,所承受的症状压力也完全不同。有人可以轻松度过,有人却需要很多年过不去。所以,了解了这些细节,我们真不必再大言不惭地夸口说:自己经历过就很能体会和明白别人当下的感受。

另一个发现是:更年期就跟青春期一样,不可忽略,也不必惊惶。觉察自己,对症下药,早发现也早处理。虽都是老生常谈,却都是最朴素的道理。

从现实的角度看,更年期面对的挑战除了生理和心理的动荡不安,最主要是人际关系更容易发生张力,来自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陡增,因此更需要察觉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的软弱,不以向人求助为耻。

其实认识并接纳自己,理解别人才会发生。

056:有人说,与其瞻前顾后,不如进厂包吃包住

对于80、90年龄段的人来说,一提到进厂打工,一般想到的就是各种以加工、生产为主的工厂,而不是现如今的网络大厂。而在工厂的日子如何?三位主播都有属于自己的工厂回忆。之所以今天想聊聊,只不过是因为在当下的环境中,常常看到、听到有人因为收入不稳定而抱怨或者哀叹,这样对比之下,似乎包吃包住还有加班费的工厂,是更好的选择啊?!

【关键词】

#打工 #进厂 #前途 #发展 #困境 #选择

【本期感受】

辉哥最后那段有关工厂阶级的分享,实在让人动容。诚然,在工厂的工作和生活,在当下的标准下,似乎有很多非人的处境和遭遇。而现实是,对于大多数没有足够的条件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工厂可能已经是最优选择了,因为至少能赚钱。确实,眼下的大环境呈现出一副疲态,任何行业、工作都可能是没有保障的,只是,当环境变得没那么好时,我们可能也要逐渐清醒起来,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再从实处出发,放下所谓的虚荣、抛开虚幻的梦,脚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轴】

3:26——工厂的入职门槛那么低?

11:46——那些年,人们对进厂打工趋之若鹜!

19:57——辉哥那些有关工厂的日子

31:04——工厂的娱乐活动也是单调且匮乏的!

36:34——师傅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困在这里

41:43——好或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清楚自己所要的是什么!

47:37——当我们被消费主义包围,一不小心陷入信贷危机时,一份有稳定收入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工作就显得犹为可贵!

51:00——高比例失业人群与用工荒的魔幻处境

55:25——当你的选项越来越少时……

59:26——工作算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但不应该完全代表我们的脸面

64:59——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吃了行业或公司的红利,才有了貌似可观的收入。这收入水平并不完全代表我们的个人综合能力

68:05——我们还是应该乐观,尽已所能,成为别人的光,也是自己的幸福。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73:02——社会应当发展,但阶级应当摒弃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7:亲爱的,你还好吗?

润到米国的红雨与分开三个月的心爱女儿欣欣终于相见啦。电话那头嗲嗲的声音依然是少女不识愁滋味的阳光快乐。被寄住家庭恩待着,被异域他乡美丽小姐姐恩宠着,被每天喜欢的食物和热情友好的人关爱着,这位适应力极强的14岁小姑娘似乎也找不到不开心的理由。

对了,留言板上还有同在米国的热情小一哥不仅回应我们的节目,听说我们的小姑娘一个人跑去美丽国,立刻就动了善心,毫不犹豫向欣欣抛出友情的橄榄枝。坦白说,我这被冷漠、恶意、谎言所伤透了的大妈的心,瞬间就被这份陌生的善意所融化了!

不敢说我们能看见这世上那么多困苦无助的人,也不敢说已被痛苦哀号的声音击碎了心的我们有什么能力共情他人。在回顾这一年或平稳、或动荡、或不安的日子里,我们能做的仍然是在兵荒马乱中尽力安排妥自己的小日子,努力收起沮丧、挫败与无助,或去远方暂时避开现实的无奈换种活法,或留在当下的困境与哀哭的人同哭……

我们尽力安抚自己,积极面对自己的处境,展开笑颜,向彼此真诚地问候。当跳出自己的狭窄空间,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许能化解自己的忧伤,也理解了他人的苦难。

亲爱的,你还好吗?

055:树,你在干嘛?树,你要去哪?——观《Hello!树先生》有感

2011年的11月,《Hello!树先生》上映。以并不精良的画面和较弱的卡司阵容荣获了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获得第9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网友们在豆瓣网也打出了8.3的高分。这个叫树的人,和这个发生在东北乡村的故事,又有什么魅力呢?今天,太男了三人组,一起来聊聊树先生!

【关键词】

#Hello!树先生 #魔幻 #成年人 #分裂

【本期感受】

成年人的崩溃,也许会在一瞬之间发动,但这是积蓄已久的结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树的人生都可以有一种解读,最重要的不是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而是我们与树的距离,或者说,是我们生命中,树的影子有多重。面对生活的无常与魔幻,我们所渴望的是臆想中的美好?还是扎根现实的踏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别忘记小梅的那句提醒:让别人决定你的命运,那不可悲吗?

【时间轴】

3:01——《Hello!树先生》算是喜剧片吗?

8:41——时髦的名词与破败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充满魔幻和张力的故事

13:27——人嘛,总想去好点的地方。在农村想县城,在县城想城市

15:54——文化也会水土不服

19:53——那些身处不同地方,但同样在寻求认同感,找寻自我存在感的树们!

26:54——树在寻找的,也是我们正在寻找的~

32:25——生活中的魔幻感,往往来源于那些难以明状的难处,或者是无所事事的瞎想~

40:09——所谓的“有钱人”的生活,也只不过包裹着华丽的外衣

44:51——成年人的崩溃,也许会在一瞬之间发动,但这是积蓄已久的结果~

48:09——原来我们都是“树”,只不过他生活在乡村,我们生活在网络

52:21——电影落幕时,沉浸在幻想中的树,是开心的,是快乐的,是自在的,也是幸福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不踏实的!

57:04——社会发展必然会造成阶级吗?我们该理所当然地接受阶级意识吗?

64:16——让别人决定你的命运,那不可悲吗?

72:19——也许这个时代缺失的,正是那种直面失败的勇气

78:02——2022年度CPA播客活动宣发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6:后疫情时代的焦虑意识

大疫三年,人们从疫情初期爆发的恐慌害怕、手足无措,到如今对病毒已淡定很多,可在不断加强的疫情管控力度下,人们的生活已发生很大变化。

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其中一位主播回家乡奔丧被疫情封控滞留一个多月,如今因当地静默管控还未解封,仍无法返回。亲身经历被封居,也深能体会那些居家隔离超过百天的人们是怎样的心情。虽说人类的悲欢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仍要努力推己及人,尝试看到自己的处境,才能看到别人的处境。

在一个连空气都仿佛充满焦虑的时代,注定谈焦虑是困难的,也是不讨喜的。但一边掩藏逃避,一边躲躲闪闪,我们还是想对自己和他人说:承认焦虑并不可耻,意识到焦虑才有可能放下焦虑!

回想疫情之前人们普遍的对容貌焦虑、对年龄的焦虑……现在看来好像很矫情。尽管育儿的焦虑从不曾停止,但如今也被掩盖在共同的关注经济生活、甚至生存焦虑等更大的方面。当我们从自己个人的焦虑,被不由自主拉到一个更高更全方位角度的时候,不仅感知到了自己的焦虑,也更多看到和感觉到他人的焦虑。

作为普通人处在一个容易焦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在关注疫情。每天的生活像开盲盒,不知道明天醒来,打开盲盒后是糟糕呢还是更糟糕。三位妈妈身处不同疫情环境,感觉自是不同。

这个时代的人都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看见。但是在不能被看见、被理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在一种愤愤不平、郁闷、生气、怒骂中走不出来?还是虚幻地以为一切终将过去,生活依然会重新回到正轨?又或者即使环境不会变好,生活回不到从前,还能积极面对,平心静气接受糟糕的现实?你愿意自己是哪一种?

理解自己也理解对方是很难的,却是缓解焦虑的办法之一。也许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灾难来了,那就应对,做好自己,也尽量体谅别人的难处,慢慢熬吧。看透生活的本质就是一场熬炼,就不会太为难自己、为难别人,就少一些对立面,保护好自己的心,才能让自己有精力和心力应对当下的局面。

亲爱的,你焦虑吗?

054:我们无法通过的哪里是第二关?而是所谓的“终极关卡”

你通关了吗?准确一点,第二关过了吗?前段时间,这句话差点替代了我们传承许久的问候语:吃了没?的确,一款小游戏快速地爆火,似乎是给我们的生活注了一剂新鲜的元素,甚至一度推动了我们平淡的社交。但从游戏的体验来说,大多数用户应该都并不太好,毕竟,第二关也太难了吧。而且,游戏设定还没有第三关!这么特别的游戏,玩过之后,确实让人思绪良多,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它吧!

【关键词】

#游戏 #底层逻辑 #沉迷 #价值观

【本期感受】

通关靠运气,这大概就是这款游戏火爆的原因之一吧!毕竟这符合大多数人对人生的判断,也似乎只有这样的设定才让我们感到一点点的公平?不过话说回来,游戏在我们的常态生活中,毕竟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我们要面对更多的还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又是否会陷入类似的陷阱,似乎只有达成某个目标,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定义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答卷确实是在终点交的,不过,答题的过程正是我们现在、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时间轴】

1:41——一夜爆火,不是梦!

7:32——原来,我们都曾沉迷游戏

12:48——大家评评理,张凡受气了吗?我们针对他了吗?啊?

17:49——无脑游戏大行其道?

22:09——面对开发者另辟蹊径的阳谋,你我欲罢不能!

25:32——玩个游戏也得争当幸运儿?

32:03——流量当道,你我都是产品+用户

38:30——人生是否也有明明无力却又非执着通关的关卡?

41:31——这场马拉松,你执着的究竟是终点,还是每一个阶段?

45:35——时代发展了、进步了,那些老话都没意义了吗?我们不再需要努力、克己和拼搏了吗?

49:38——成功的定义渐渐狭隘和扁平

55:02——做一个清醒独立的人,比做一个哪怕“成功”,但随波逐流的人,更重要!

58:44——如果你有一支人生遥控器?

63:30——走出去,没那么难,外面的世界也没那么差劲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5:谈死亡也能聊得这么嗨,当然不是“怕不怕死”这么简单的问题

死是一个令人忌讳谈论的话题。怕不怕死看起来是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却并不好回答,因为没有面对或亲历死亡的人,谁也不知道究竟会有怎样的感受。

死亡意味着什么?人对待逝者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小时候听过鬼故事的人,会错误地以为死人会变成鬼,鬼又是在夜晚才出现,所以对死亡与黑暗的恐惧害怕会伴随到长大。

长大了遇到坎坷打击,也曾有过极端的念头,但真正付诸行动又怕东怕西,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人死了会去哪里?人对未知的东西总会有本能的恐惧感,所以若不明白人活着为啥?死后又去到哪里?当面对死亡时一定都会恐惧害怕。

人若认识生命信仰就很容易解释死亡,也会很清楚人离开这个世界会去到哪里。很多人从不想活着的意义与死亡的去处,却在亲人离世时,想当然地认为逝者已去到天堂;但同时,却又习惯性地做着所谓阴间地府的仪式。如果都不相信人有灵魂,做再多的仪式有何意义呢?难道是做给活人看的吗?如果相信人有灵魂,这么矛盾的做法究竟是希望亲人的灵魂去哪里呢?

人生前未获得的尊重敬意,却能死后得到?意义又在哪里?

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明白了生,就对灵魂的躯壳不那么在意了。故此,捐献遗体恐怕谈不上什么高尚,却只是想明白了而已。

053:“对不起”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礼貌用语一定会有“对不起”,通常在对他人造成不便,或者无意间冒犯到他人时,“对不起”似乎就常常挂在嘴边,以便我们随时向对方表达歉意。但,这样的礼貌性表达,可以贯穿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中吗?如果一旦出现了真切的伤害,彼此双方都难以释怀、无法坦然面对时,道歉还有用吗?

【关键词】

#道歉 #冲突 #争执 #对不起

【本期感受】

真诚确实是我们人类社会,或者说每个个体生命中稀缺的资源,也正因为如此,真诚是那么珍贵,一旦我们被真诚对待,我们同样也为因此而感动。所以说来说去,“对不起”“我错了”这些说出来的话都不是关键点,重点还是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去表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当我们让一步、服个软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是为着彼此的关系?还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道德优越感。

【时间轴】

2:55——想让我给你道歉?没门!

6:40——有些道歉只不过是礼貌,并非是真正真诚的道歉

12:10——当爹的,给儿子道歉,没啥了不起!

16:40——道歉=低头,低头=认输,认输=我不如你,所以,我不道歉!

19:20——男女思维大不同?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

25:56——在亲密关系中,最先道歉的那个人是最爱对方的人?

30:53——对与错,有那么重要吗?所以,道歉究竟有什么意义?

38:47——争吵的重点究竟是就事论事,还是为了赢得话语权?

42:02——“刚刚你的玩笑伤害了我,希望你向我道歉,要不然就去打一架”——直球式交流多畅快!

45:27——当有人欠你一句“对不起”

53:02——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放下了,那为什么还会这样?

58:52——这世界上的强大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强力摧毁一些事物,另一种是无论如何都不被打倒。

63:42——过度或排斥道歉,其实都是缺乏真诚的表现

66:30——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造成伤害,也越容易忽略伤害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4:妈妈的世界除了你还有谁?

更年期刊播出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收听这个节目的听众朋友,居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其中有些朋友更是直接表示说:来为自己的妈妈听节目!好感动呀!

一位朋友听了一期节目有感而发说:“从前觉得妈妈的世界很小,好像只有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妈妈离自己越来越远。她好像变笨了,听不懂你的话;她好像变懒了,不再变着花样表达爱意,她的世界中心好像不再是我;她好像多了很多朋友,插花、烘焙、广场舞,样样没落下……”

三位主播妈妈闻此既感动又有感触,话题由“妈妈的世界除了孩子还有谁?”展开。孩子的需要与妈妈的责任曾经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妈妈的全部,更是孩子的全部,但无论是妈妈还是孩子,都需要走出这个狭小的世界,透过其它视角去看到彼此心灵与情感的需要,从而更深地了解彼此、产生更多的共鸣与连接。

妈妈的世界不能永远都只有孩子,如果母亲太过投入由自己营造的与孩子构成的小小世界,不仅母亲的视野会越来越窄、极易变成控制型的妈妈,孩子也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而不肯长大、也不会承担责任。

妈妈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要不断经营好自己的世界。妈妈的世界扩展了,孩子的世界才会越来越扩大。即便孩子会渐行渐远,会离开妈妈的视野,但两个都不断成长的世界才会有更多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