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离不开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当我们背起行囊,面向着心中的大城市出发,总是有很多向往。我们期待着明天有更好的生活,将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也甘愿为此而努力。但当一切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之时,就容易感到灰心,我们的投入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许我们是知难而退,又或者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上回乡的路,大城市被我们抛弃。可有时候,我们似乎又无法轻易放得下,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有丰富的资源,有许多我们的习惯,可这些习惯一旦与现实一起摆在面前,反而让人更加难以取舍。

【关键词】

#打拼 #理想 #城市 #乡村 #返乡

【本期感受】

当辉哥真诚地表达自己身为城里人的困顿时,立刻有一种生活的真相被披露的感觉。的确,人人都想做城里人,却没想过城里人的生活也都并非那么优越和惬意。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只有自己在读,也只有自己读的懂。面对生活的困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要面对自己,接纳生活,尽可能走一条属于自己,也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有位朋友说的好: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而且真正的深渊不会以深渊的形式示人。

【时间轴】

3:15——当环境不再那么尽如人意,人就会想转换环境

8:14——那群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城里孩子

11:00——当我想要定居在城市,意味着我的级别上升了

17:49——社会发展,同样有逆行者

22:45——营营役役地生活,匆匆忙忙地活着

26:07——我只是想安定下来,扎下根来,为什么这么难呢?

33:14——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享受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41:32——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本来就不相同

51:28——做为一个城里的人,退路何在?

57:21——既然到了大城市,凭什么我只能做个普通人?

64:33——不理想的环境,不积极的状态,成长还有意义吗?学习还有价值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59:【剧透预警】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小伟》

看着电影中熟悉的场景,听着熟悉的口语,我们与电影中的故事,又更近一步了。《小伟》这部上映成绩并不抢眼,但诸多好评的电影,并不打算跟大家讲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导演只是透过镜头娓娓道来,告诉人们,这个三口之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该如何继续往前走,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坚持和守护的。

【关键词】

#小伟 #病痛 #慕怜一鸣伟明 #家庭 #亲情

【本期感受】

本期有大量剧情探讨,所以时间轴很少。不过不是讨论拍摄手法或者剧本的技巧,而是在电影中,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生活本就没那么多反转,或者意外的惊喜,更多的是一种近乎残忍的现实,而在这种现实之下,难道生活就毫无价值了吗?面对我们在乎的人,我们亲爱的家人,生命里总是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不只是为了自己走下去,更是为了让我们在意的人,走下去。爱,始终都是我们走下去,最坚实的力量!

【时间轴】

2:54——普通家庭中,发生的普通故事

8:35——跟《小伟》比起来,《隐入尘烟》倒显得用力过猛了~

12:44——被娱乐化电影养刁的胃口,面对这么普通且无戏剧张力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是失望还是满足?

21:44——面对突然的噩耗,从无法接受,再到直面难处,最后的释然,这是何等难得

34:30——善意的谎言,是我们都该学习的功课~不是学说谎,而是学善意

41:58——在我们共同面对艰难的时候,感同身受,是多么宝贵啊!

48:53——父亲、母亲、儿子,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成长!

58:23——沉默的荧幕形象,坚强的家庭角色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9:妈妈们的聊天总绕不开教育

这是一次讨论更年期刊话题的会议。对母亲而言,这一生最熟悉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日子吧,尤其是说起教女有方,便忍不住有点小得意。

说到教育,就有人要拿中西方的不同来说事,即使说好了不谈西方只谈自己,可说着说着还是会拿西方的例子做对比。没办法,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哦不,就没有鉴别。因为人家的教育好,所以我们才愿意送孩子出国求学嘛,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向别人虚心学习进步呀。

从小孩子的教育聊到妈妈们对美商的反思,这些话题都有可聊的,开了个头,但愿还有聊的机会吧。

058:我想做个好人!你去跟法官说啊!

刚刚过去的12月12日,《无间道》4K修复版在香港地区重映。《无间道》做为港片代表作品之一,不只是开创了双向卧底的先河,更加是向大众呈现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省察,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每一个角色,也对应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种形态。这也是为什么《无间道》自上映以来,观众们一直反复观看的原因。也许一开始是看电影、看故事、看角色、看演员,而到后来就是看自己了。

【关键词】

#无间道 #我想做个好人 #悔改 #公平 #卧底

【本期感受】

有人说:若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终极审判,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当我们以人的标准和眼光去判断,大概我们很难分辨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做个好人”,这是刘建明的贪心,因为他只想轻松地转换身份,却不愿承担自己过去所作该付的代价。“去跟法官说”,这是陈永仁心中的正义,因着这份正义,他虽活在黑暗中,但心却向着光明。

【时间轴】

3:14——原版的魅力与配音的差距

8:31——警匪片多的是,无间道却只有一个!

16:30——当他说:我想做个好人

22:42——真正的悔改是悔恨+改正

28:35——做好人难,做坏人却很容易

35:09——那个听广播的逃犯

40:05——不是我不想做好人,而是因为世风日下

43:57——难道现实的世界就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48:20——跟法官说!法官呢?谁是法官?谁能判断?

54:28——早期TVB无线训练班太牛了!

59:02——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人心隔肚皮!

65:23——做好人那么难,何必呢?因为人心始终还是向着光!

71:33——!!!卧底竟然就在身边?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57:作为普通人,面对随时变身狠活的科技,如何自处?

你会看配料表吗?这大概会成为本年度的关键句之一。随着“科技与狠活儿”相关的视频冲进大众视野,我们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又再一次被强化了。同时,诸多日常食品的卫生、健康等问题被摆上台面。随着网络发酵,大家的情绪越发激动,大有一种重订食品规范的心志。不过,当热度渐减,回归现实。似乎又只能无力地感叹自己身为普通人,并没有太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但,我们就容让狠活儿刺透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吗?在各类资讯不断冲击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自处?

【关键词】

#科技与狠活儿 #食品安全 #行业规范 #商业发展

【本期感受】

其实关于“科技与狠活儿”的话题,已经被大家广泛探讨了,包括很多食品、健康相关行业的朋友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都探讨了这一问题,以及其引发的网络现象。而太男了,之所以想聊,主要还是基于这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我们也试图可以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更具体感知一下“狠活儿”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冲击。当然,说到底,我们不是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更多地还是代入个人感受,同时也期盼着,当普通民众更加重视我们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标准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在乎个体生命。

【时间轴】

1:53——面对热点话题,首要准则:让子弹飞一会儿~

5:28——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发展科技,打倒传统?

12:16——毁童年的现实——当科技成为赚钱的工具

19:27——改变未必都是颠覆性的,有时候更是潜移默化

23:56——在享受科技的时代里,如何定义“狠活”?

27:39——面对商业化的市场,普通人往往只能亦步亦趋

32:46——选择是一回事,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是另一回事

38:00——能量守恒,诚不欺我!要品相,无营养,无美味!

45:00——行业标准设定的,只不过是底线

50:16——纯天然的食物、怡人的风景、宜居的环境,留不住想要赚钱的心!

53:11——来自灵魂的拷问:如果我有选择权?

60:17——当吃饱成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68:42——越是复杂的处境下,越需要独立的思辨能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8:更年期有多可怕?

生活里总会听到有人用“你更年期了吗?”来调侃或责骂对方,原本“更年期”用来定义女性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变化阶段,结果却仿佛成了一个骂名。

从医学上对更年期的定义描述来看,原来更年期成为骂名的原因,果然是因为这是一个既普通又常见的病症。而当一个人在骂另一个人有病的时候,不仅感觉很爽,还能有效地拿捏、刺痛、激怒对方;若是当成开玩笑的话,它又瞬间充满了诙谐幽默,莫名增加了亲切感。这大概就是为何我们会喜欢回敬他人“你有病吧!”“你更年期了吧!”诸如此类的原因。

或许三位妈妈缺少点幽默,直接绕开“更年期”三个字常带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喜感,特别投入地聊各自的更年期症状,但仍有收获。

原来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而且即使同样的症状,有人经历的时间很短,有人经历的时间很长。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才发现:纵然年龄相仿,所承受的症状压力也完全不同。有人可以轻松度过,有人却需要很多年过不去。所以,了解了这些细节,我们真不必再大言不惭地夸口说:自己经历过就很能体会和明白别人当下的感受。

另一个发现是:更年期就跟青春期一样,不可忽略,也不必惊惶。觉察自己,对症下药,早发现也早处理。虽都是老生常谈,却都是最朴素的道理。

从现实的角度看,更年期面对的挑战除了生理和心理的动荡不安,最主要是人际关系更容易发生张力,来自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陡增,因此更需要察觉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的软弱,不以向人求助为耻。

其实认识并接纳自己,理解别人才会发生。

056:有人说,与其瞻前顾后,不如进厂包吃包住

对于80、90年龄段的人来说,一提到进厂打工,一般想到的就是各种以加工、生产为主的工厂,而不是现如今的网络大厂。而在工厂的日子如何?三位主播都有属于自己的工厂回忆。之所以今天想聊聊,只不过是因为在当下的环境中,常常看到、听到有人因为收入不稳定而抱怨或者哀叹,这样对比之下,似乎包吃包住还有加班费的工厂,是更好的选择啊?!

【关键词】

#打工 #进厂 #前途 #发展 #困境 #选择

【本期感受】

辉哥最后那段有关工厂阶级的分享,实在让人动容。诚然,在工厂的工作和生活,在当下的标准下,似乎有很多非人的处境和遭遇。而现实是,对于大多数没有足够的条件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工厂可能已经是最优选择了,因为至少能赚钱。确实,眼下的大环境呈现出一副疲态,任何行业、工作都可能是没有保障的,只是,当环境变得没那么好时,我们可能也要逐渐清醒起来,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再从实处出发,放下所谓的虚荣、抛开虚幻的梦,脚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轴】

3:26——工厂的入职门槛那么低?

11:46——那些年,人们对进厂打工趋之若鹜!

19:57——辉哥那些有关工厂的日子

31:04——工厂的娱乐活动也是单调且匮乏的!

36:34——师傅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困在这里

41:43——好或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清楚自己所要的是什么!

47:37——当我们被消费主义包围,一不小心陷入信贷危机时,一份有稳定收入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工作就显得犹为可贵!

51:00——高比例失业人群与用工荒的魔幻处境

55:25——当你的选项越来越少时……

59:26——工作算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但不应该完全代表我们的脸面

64:59——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吃了行业或公司的红利,才有了貌似可观的收入。这收入水平并不完全代表我们的个人综合能力

68:05——我们还是应该乐观,尽已所能,成为别人的光,也是自己的幸福。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73:02——社会应当发展,但阶级应当摒弃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7:亲爱的,你还好吗?

润到米国的红雨与分开三个月的心爱女儿欣欣终于相见啦。电话那头嗲嗲的声音依然是少女不识愁滋味的阳光快乐。被寄住家庭恩待着,被异域他乡美丽小姐姐恩宠着,被每天喜欢的食物和热情友好的人关爱着,这位适应力极强的14岁小姑娘似乎也找不到不开心的理由。

对了,留言板上还有同在米国的热情小一哥不仅回应我们的节目,听说我们的小姑娘一个人跑去美丽国,立刻就动了善心,毫不犹豫向欣欣抛出友情的橄榄枝。坦白说,我这被冷漠、恶意、谎言所伤透了的大妈的心,瞬间就被这份陌生的善意所融化了!

不敢说我们能看见这世上那么多困苦无助的人,也不敢说已被痛苦哀号的声音击碎了心的我们有什么能力共情他人。在回顾这一年或平稳、或动荡、或不安的日子里,我们能做的仍然是在兵荒马乱中尽力安排妥自己的小日子,努力收起沮丧、挫败与无助,或去远方暂时避开现实的无奈换种活法,或留在当下的困境与哀哭的人同哭……

我们尽力安抚自己,积极面对自己的处境,展开笑颜,向彼此真诚地问候。当跳出自己的狭窄空间,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许能化解自己的忧伤,也理解了他人的苦难。

亲爱的,你还好吗?

055:树,你在干嘛?树,你要去哪?——观《Hello!树先生》有感

2011年的11月,《Hello!树先生》上映。以并不精良的画面和较弱的卡司阵容荣获了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获得第9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网友们在豆瓣网也打出了8.3的高分。这个叫树的人,和这个发生在东北乡村的故事,又有什么魅力呢?今天,太男了三人组,一起来聊聊树先生!

【关键词】

#Hello!树先生 #魔幻 #成年人 #分裂

【本期感受】

成年人的崩溃,也许会在一瞬之间发动,但这是积蓄已久的结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树的人生都可以有一种解读,最重要的不是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而是我们与树的距离,或者说,是我们生命中,树的影子有多重。面对生活的无常与魔幻,我们所渴望的是臆想中的美好?还是扎根现实的踏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别忘记小梅的那句提醒:让别人决定你的命运,那不可悲吗?

【时间轴】

3:01——《Hello!树先生》算是喜剧片吗?

8:41——时髦的名词与破败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充满魔幻和张力的故事

13:27——人嘛,总想去好点的地方。在农村想县城,在县城想城市

15:54——文化也会水土不服

19:53——那些身处不同地方,但同样在寻求认同感,找寻自我存在感的树们!

26:54——树在寻找的,也是我们正在寻找的~

32:25——生活中的魔幻感,往往来源于那些难以明状的难处,或者是无所事事的瞎想~

40:09——所谓的“有钱人”的生活,也只不过包裹着华丽的外衣

44:51——成年人的崩溃,也许会在一瞬之间发动,但这是积蓄已久的结果~

48:09——原来我们都是“树”,只不过他生活在乡村,我们生活在网络

52:21——电影落幕时,沉浸在幻想中的树,是开心的,是快乐的,是自在的,也是幸福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不踏实的!

57:04——社会发展必然会造成阶级吗?我们该理所当然地接受阶级意识吗?

64:16——让别人决定你的命运,那不可悲吗?

72:19——也许这个时代缺失的,正是那种直面失败的勇气

78:02——2022年度CPA播客活动宣发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16:后疫情时代的焦虑意识

大疫三年,人们从疫情初期爆发的恐慌害怕、手足无措,到如今对病毒已淡定很多,可在不断加强的疫情管控力度下,人们的生活已发生很大变化。

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其中一位主播回家乡奔丧被疫情封控滞留一个多月,如今因当地静默管控还未解封,仍无法返回。亲身经历被封居,也深能体会那些居家隔离超过百天的人们是怎样的心情。虽说人类的悲欢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仍要努力推己及人,尝试看到自己的处境,才能看到别人的处境。

在一个连空气都仿佛充满焦虑的时代,注定谈焦虑是困难的,也是不讨喜的。但一边掩藏逃避,一边躲躲闪闪,我们还是想对自己和他人说:承认焦虑并不可耻,意识到焦虑才有可能放下焦虑!

回想疫情之前人们普遍的对容貌焦虑、对年龄的焦虑……现在看来好像很矫情。尽管育儿的焦虑从不曾停止,但如今也被掩盖在共同的关注经济生活、甚至生存焦虑等更大的方面。当我们从自己个人的焦虑,被不由自主拉到一个更高更全方位角度的时候,不仅感知到了自己的焦虑,也更多看到和感觉到他人的焦虑。

作为普通人处在一个容易焦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在关注疫情。每天的生活像开盲盒,不知道明天醒来,打开盲盒后是糟糕呢还是更糟糕。三位妈妈身处不同疫情环境,感觉自是不同。

这个时代的人都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看见。但是在不能被看见、被理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在一种愤愤不平、郁闷、生气、怒骂中走不出来?还是虚幻地以为一切终将过去,生活依然会重新回到正轨?又或者即使环境不会变好,生活回不到从前,还能积极面对,平心静气接受糟糕的现实?你愿意自己是哪一种?

理解自己也理解对方是很难的,却是缓解焦虑的办法之一。也许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灾难来了,那就应对,做好自己,也尽量体谅别人的难处,慢慢熬吧。看透生活的本质就是一场熬炼,就不会太为难自己、为难别人,就少一些对立面,保护好自己的心,才能让自己有精力和心力应对当下的局面。

亲爱的,你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