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当我们看到【高层次人才候车区】,会想到什么?

前段时间,一张显示着【高层次人才候车区】等字的标示牌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样特别的公共服务的看法。当然负面或者说讥讽的声音是居多的,毕竟我们很难对于自己没有,或者说是自己不能去享受的服务有什么天然的好感。当然很多人会理性地分析,这种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而从个体来看,无论是否是【高层次人才】,都会感到这种服务方式的尴尬。

【关键词】

#公共服务 #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候车区 #市场经济 #公众意识

【本期感受】

特权也好,优待也罢,在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从来没有真正地消失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很容易接受所谓的阶级划分的概念,甚至就连基层社会还要出现“三六九等”这样的区分。只不过,当有些东西被摆在明面上,对于大众来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多一些,毕竟在整个社会环境里,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占比是非常少的,更多的人是普通的、平凡的。试想想,我们这一群群普通的人,每当经过标注着【高层次】这类字眼的区域时,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当然,作为个体,我们需要看自己合乎中道,不被外界的定义所影响,只是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有关制定规则的人,应该要好好思考,甚至修正。

【时间轴】

3:00——听过【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12:27——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过才是【高层次人才】?

30:30——明明已经享有那么多的社会福利,为何又会出现这样的公共服务?

25:46——【我花钱,我享受】这样的社会主流思想,会带人们什么样的影响?

32:09——从普通人的视角认识的市场经济发展、特性和影响

37:22——假如我是【高层次人才】,会去【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42:46——问题从来都不在【高层次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候车区】,重点在于制定规则并宣传的,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

46:11——公共服务到底在服务谁?从个人角度,我们谁不想成为那群中可以被优待的人?

48:59——人们不是觉得自己少,而是不想别人比自己多

52:21——当下环境中,成就感未必是来自成就本身,而是因为有人被踩在脚下?

58:00——只有制定规则的不尴尬,所有人都很尴尬

61:57——说到底,还是:我不配!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27:性教育越发重要的背后是迷茫缺爱的年轻人生存与生长环境的恶化

搜寻回顾我们的社会开始广泛关注重视性教育,似乎是在儿童、青少年遭受性侵害日益增多,甚至社会各个层面都在陆续爆出性丑闻的时候。特别是五年前,美国一位女星在社交网站揭露某位大导演性侵多位女演员,由此拉开反性侵运动,然后,国内一些高校女生站出来加入该运动,揭发性侵的老师……与此同时,性侵杀人案、猥亵儿童案等不断被揭露、不断发酵,令人触目惊心,整个社会都发现为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已迫在眉睫。

对于生长于六十、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曾经的性教育是简单粗暴和极为缺乏的。当我们在一个社会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开始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才发现西方国家可以大大方方地用视频、动漫等艺术的方式告诉孩子——父母的精子卵子怎么结合、怎么长成人型,包括在妈妈肚子里怎样一天天长大,而我们却畏手畏脚,不知如何跟孩子谈性。

反思性教育的缺乏,当然跟无知有关,也当然与时代背景和代际传承脱不了干系。然而性犯罪如此猖獗、如此触目惊心,难道是性教育缺乏导致的恶果吗?性教育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一位12岁留守女童被同村老人性侵生下了孩子,这桩悲剧以丑恶的面目呈现,刺痛所有尚未失去良知的人心,而对这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来说,她的悲剧人生也由此拉开序幕,14岁生二胎,19岁生三胎……没被爱过的孩子,在寻爱的路上倒底有多疯狂?谁能拦阻?谁为她负责?

本应该常态化的性教育因无知被扭曲,因生存环境的恶变而被无限放大。其实性教育更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在爱的氛围中,性教育才会顺理成章、也会潜移默化,离开爱的教育,只谈性教育,就如同没有根的浮萍;只有性教育,却没有给孩子该有的爱的滋养,性教育可能是无效的。

放眼如今这个时代,年轻孩子们不愿进入婚姻,不愿生育,又是谁造成的呢?

070:沉迷当然不好,但只有青少年需要预防?

沉迷、上瘾,往往给人带来的观感都是比较负面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想到的都是一群似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特别是面对游戏等娱乐化的媒介,仿佛他们完全没有分辨能力,也没有清晰的头脑可以去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但认真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所见的沉迷者,又岂止是青少年,或者说是未成年呢?就算是成年人,不也会沉迷、不也会上瘾?所以,当我们听到防沉迷、杜绝成瘾时,可不能天然地以为:与我(这个成年人)无关了。

【关键词】

#游戏 #娱乐 #沉迷 #上瘾 #成就感 #亲子教育

【本期感受】

诚然,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沉迷某些事物,似乎我们可以用好,或者坏,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是否应该沉迷,甚至上瘾。但本质上,当我们回归到各自在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应该沉迷,或者是被允许沉迷的,毕竟在生活中,我们在不同身份中所需要做的各不相同,过于沉浸在某种事物中,总会给自己的生活,甚至别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大多数时候是不好的。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很大,也很杂,怎样给他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骂孩子不争气,责游戏导致沉迷,都不如以身作则,用心陪伴来得更有效。至于游戏,本身就没有好坏,当然这里说的是优质游戏,很大程度上,开发团队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或者说制作游戏有门槛,对玩游戏的人同样有门槛的要求,反倒是当下许多低级游戏拉低了大众对游戏的观感,也消耗、捆绑了许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大可以说,游戏(优质的)无罪,被游戏捆绑和消耗的人,才是最应该回头的。

【时间轴】

2:36——由一档青少年综艺的视频片断,引发的话题——究竟谁需要防沉迷?

7:36——作为父亲,当发现自己儿子受到电影影响,并开始模仿时~

10:00——就算影视分了级,就算玩具、游戏设了限,那又怎么样呢?

13:30——孩子没学好,是老师的责任、同学的责任、邻居的责任……就是没有家长的责任!?

21:31——娱乐、游戏千千万,动与不动大不同

28:02——亲子教育好难啊,真正的难点在于哪里?

32:15——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当我们没有了取舍的自由,就是被捆绑,就需要防沉迷了

40:46——游戏也分优、良、劣、差~说到底还是供人选择的工具。

43:29——生活不易,游戏代替:大多数娱乐化的游戏更容易满足人的成就感

46:35——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成为了孩子成长最大的动力~

50:36——凡事都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55:42——《孟母三迁》的故事,能带给当代 人什么样的启示呢?

59:54——当孩子能以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成就感

62:37——当受到环境影响时,要记得:我们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26:恶俗的时代,你愿意逆行吗?

我们常常会把青春期跟叛逆期等同,认为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很叛逆,不想听父母的话,不想听有权柄的教导,故意跟社会的规则对着干……但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一根反骨,自从有了独立意识开始,就开始向权威挑战,对规则、教导、约束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逆着来、反着干。只不过,人在进入社会后,会发现不遵守一定的规则、不听从一些教导,自己会吃亏的,所以就把逆反的秉性尽可能收敛一些,至少在人前要收敛一些,看起来不逆反了,但其实表面的顺服、甚至顺应一些潮流都不一定是真相。

以前读大学,学校不让谈恋爱,大家悄悄谈;以前的时代,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婚外情是让人觉得可耻的,人就暗地里行;然而,现在同居普遍被认可接受,婚前性行为已约定成俗,为何人却普遍都不逆着来呢?甚至偶有不想同居、不愿婚前性行为的人,好像需要极大的勇气似的,这说明什么呢?

其实,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善恶机制,什么是好的不好的,人的良知都知道,但善恶交战之间,一不小心,恶念就占了上锋,比如人很容易骄傲、却都很难谦卑;很容易贪大求全、却不容易舍弃小我;很容易生气发怒,却很难控制情绪……立志为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加上环境的影响,恶俗的熏陶,即使你明知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可别人都这么做,好像你不做挺吃亏似的,于是随着潮流而行的我们早已忘记了分辨、忘记了最初的底线。

同居时代开启了一个恶俗的世代,在这样的恶俗世代里,你愿意逆流而行吗?

069: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浅谈中年危机

聊到中年危机,似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个男人,在家庭中要承担起责任,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以个体,甚至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也是十分脆弱的,往往也会另人感到焦虑、无助。因此,我们都要经历一种中年危机,而这种危机究竟与其它危机有什么区别,以至于要用“中年”这个代表一定时间节点的词语来形容呢?今天,李诺和刘辉跟嘉宾一起浅谈“中年危机”!

本期嘉宾:Jay(金融行业从业者)

【关键词】

#中年危机 #选择 #价值 #职场 #使命感 #生活

【本期感受】

每个人面对危机时,心态都会有所不同,危机的内容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我们探讨的,更多是如何以更加平和的状态去迎接这种人生中的意外。因为,无论我们多不想经历,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太重要了。危与机,常常是并存的,过分地关注危难的部分,而忽略了机遇的部分,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就像在节目里聊到的,当我们遇到危机、难处、迷茫时,就算不往前跑,至少脚尖得朝前啊!

【时间轴】

3:14——“我心里跟长了草似的,工作都没什么心情了,就想回家养羊!”

5:12——突然有一天发现,快乐没有了~

10:24——人到一定程度,总要经历迷茫的

13:44——《中年漂流》这本书,不只启发思考,同样也照进现实

18:09——当下的困境与未来的关系

21:50——所谓“中年危机”,考验的正是抵御风险的能力!

24:47——职场提供的多数工作机会的同质化与差异化,打工人很难积累深厚、专精的工作经验,以此提升个人竞争力

30:49——中年危机=物质危机=心灵危机

34:48——面对前途、生活、关系的选择,总会让人作难!

42:39——国内外基本国情有区别,但社会性问题还是要具体化看待,具体到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时代

53:02——大多数的问题能否被解决,如何解决,可能都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问题

62:38——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对现状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67:17——如果你可以对25岁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25:随意的城市、随意的茶,包容的背后有见识

三位主播,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另两位是外地来的北方人,不过也都在广州生活二十多年了。谈起广州印象,单是一个早茶,就仍然刷新两位外地人对广州人的认识。

原来喝早茶并不是没事可干的老年人的专利。对于老广们来说,喝早茶是沿袭已久的生活习惯,是凝聚和培养亲情、增进联络感情的方式。老老小小一大家人笑盈盈围坐一起,品茶吃茶点,闲话唠家常,想想这都是一幅充满了热腾腾烟火气息的温馨画面。

如今在广州,有名气的茶肆不单有早茶,还有午茶、晚茶,那些排队候场的火爆场面,见证着广州茶文化的诱惑力。当然,许多人是冲着好看又好吃的茶点去的。

相比酒文化的粗犷烈性、虚假客套、不容拒绝的相互伤害,茶文化更显得温和大方、健康暖心、真实而不矫揉造作。即便是外来的酒文化,在糅合本地茶文化之后也变得柔和很多。

一如没有任务、没有任何压力的早茶所带来的轻松惬意氛围,广州作为现代化的城市,也随意得让人没有什么压迫感,有钱的、没钱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随意的茶文化正反应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透析这座低调却有温度的城市,既有历史的沉淀积累,也有内外交融、兼收并蓄的大度;有见识才有大气,不排斥异类文化,才能吸收外来的好处,变成本地的特色。 

人与人之间不也应该如此吗?对别人多点接纳、多点包容,少一点窥探别人的隐私,少一些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人与人的关系会好很多。 

用品茶的心态与人打交道,用品茶的心态生活,这样的随意可以有。

067:【30+】【40+】【50+】一起聊聊业余时间怎么打发

业余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吗?当我们听多了类似“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勤奋”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卷起来,有时候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卷,为什么会那么忙碌,以至于业余时间都没有了。当然,定义很重要,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是业余时间,怎么样,才算是打发业余时间呢?本期节目中,李诺邀请了两位好友一起聊聊关于业余时间的话题。

本期嘉宾:老爻(职业音乐人)、小胖(老师/IT)

【关键词】

#业余时间 #兴趣 #爱好 #自洽 #对话 #热爱

【本期感受】

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所以,当我们聊到同一个话题时,自然就有一些差别。对于各人来说,业余时间的打发问题,反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是说,我们只不过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谓的一些兴趣爱好只不过是从众的一种表现。那些被我们时常晒出来,时常挂在嘴边的所爱的事物,我们也许并未付出多少的代价去深入去探索。投入热情,拥抱生活,收获的,会是一种生命的丰盛!

【时间轴】

2:51——嘉宾介绍

7:30——特别鸣谢《银杏树下》——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14:52——业余时间的定义:工作之外的,整块的,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

20:26——这要是在年轻时,谁说打发时间跟谁急!卷还来不及呢

29:40——年纪大怎么了?年纪大了还可以年轻,也还可以摇滚!

36:02——新话题预定:如何放过自己?!

38:36——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社交诚意:放弃自我,尊重(接纳)他人

43:56——对于一个职业音乐人来说,老爻拥有的是大块业余时间~

47:34——非职业酿酒师的翻车经历

51:22——如果人生凡事都要上价值,都要有意义,会不会也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无意义呢?

53:18——当背上相机,走出家门,休憩就开始了,舒适地自我对话就开始了

58:40——做一个像晚年的奥雷里亚诺上校那样的人,也算一种幸福和满足吧?

64:58——功夫在诗外,生活也无须刻意

71:45——真正的大师,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大师

80:28——究竟什么是”陶冶情操“?

86:31——我们其实是走在一条探索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24:喊话年过半百的你“还相信爱情吗?”从相不相信爱情中发现爱的本质……

爱情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她总是与年轻、青春、激情有关。然而现在我们常常听到年轻人一会说:“不相信爱情了!”一会又说:“又相信爱情了!”爱情仿佛与某些人或事件有着神秘的关联;还有很多人遭遇失恋的挫败会发出质疑:“这世上还有爱情吗?”而上了年纪的人聚在一起,不谈爱情,只谈亲情,于是当“你还相信爱情吗?”这个话题,郑重摆在年过半百的主播们面前,就好像有了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不相信爱情的人,其实讲的是一种被爱的感觉;而相信爱情的人,除了正在追求或感受爱与被爱的感觉,更明白爱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行动,也更愿意内观自己的心还有没有爱的意愿。

一个人走进婚姻多是怀揣着爱情的梦想,而美好稳定持久的婚姻也不可能没有爱情的滋养。只不过对于走过漫漫人生几十年的人来说,仍然还拥有爱情的婚姻,并不是曾经对爱的憧憬、期待、感觉从未消失过,而是早已从最初有条件的、索取的原始爱情观中觉醒,走过磕磕碰碰的岁月,进入到心甘情愿舍弃自我、付出爱情的最佳境界。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无论人相不相信爱情,爱是永恒,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如今,爱情被人强加了许多附加条件,甚至爱情竟被人间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与外在条件取代。

爱的本质是向内的自我省察。先去爱了,才会有爱的感觉;先去找感觉,爱很快会消失。就是说只有自己先付出爱的行动,才能收获爱的感觉,弄错了次序,凭着肉体的本能向外找感觉,只会让爱的感觉与冲动快速消失。

值得思考的是:当孩子们在溺爱中长大,从未被真爱熏陶,从未见识过父母真正的爱情,他们又如何能理解爱的本质?

066:串台-人越是向外探索,就越应该向内心发问——关于《流浪地球2》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都看了吗?《流浪地球2》作为中国科幻代表作《流浪地球》的续集(前传)表现不错。更宏大的场景,更细致地世界观设定,更丰富的故事线,无论是否是科幻迷,或者是书作《流浪地球》的书迷,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当然在观影过程中,难免也会回溯曾看过的科幻佳作,比如《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试图作些比对,但话说回来,文无第一,不同导演的表达手法不同,不同演员的诠释能力不同,不同观众的解读立场也不同,对比往往也都是很主观的。而本期节目,就是播客【创意玩具】的主播Roger邀请了播客【大兔电影漫游】的主播大维和李诺一起串台录制的,在本期内容中,你将会听到每个主播自己在观看《流浪地球2》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各自对于中国科幻、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见解!

本期串台播客

【创意玩具】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ca2f9821a514053c1e73e9

【大兔电影漫游】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18cb91d82e950fe658b2024

【关键词】

#科幻 #流浪地球 #人工智能 #春节档 #电影 #国产电影

【本期感受】

科幻题材电影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精彩设定以及超现实的场景震撼,更多的,还是引发我们对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有人说:未来已来。是的,在人的有限中,时间不停地流逝,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但对于这个高深莫测的大自然乃至宇宙,我们总得抱持敬畏之心。就像今天节目中聊到的:当人越是向外探索,就越是向内发问,然后,也越是会向上仰望~

【时间轴】

00:00——主播介绍

03:07——正片开始 – 万物复苏的春节档,主播们的观影感受

11:22——片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角色和故事线

21:52——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科幻设定 – 相控阵,量子计算机

26:41——为什么行星发动机建在北半球?

30:11——充实的细节使得近未来的设定令人信服

32:30——精彩场景复盘 – 太空电梯/根服务器/点读机拯救世界/门框机器人

37:40——影片的节奏(与《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对比)

46:00——你支持“流浪地球”还是“数字永生”?

61:15——人工智能与艺术

69:10——展望中国科幻电影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