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有一种信任叫分享,有一种安慰叫倾听;你愿意陪我多走一里路吗?

在网络时代,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里,分享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许多人早就习惯了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日常等等。按理说,我们应该更擅长分享,也更善于社交了,为什么现在又有那么多人自称社恐呢?也许,我们的分享欲一直都没有真正的满足过,或者说,当我们享受分享的时候,都忘记学会倾听了。

【关键词】

#分享欲  #倾听  #安慰  #陪伴  #关系  #信任

【本期感受】

能有人一起坐下聊聊,也许只是这个时代所稀少的。那就更不要说在聊天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坦露心声、交换意见了。我想,人之所以有分享欲,恰恰是证明人有别于动物,人的生命里不只是有思想,有气息,还有灵。而分享、倾听这样的互动,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只是两个个体之间相同或不同的资讯的交换,更多的时候,是灵性中的触碰与探索。因为有关系,我们更加认识自己,因为有关系,我们更加明确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学习成为那个陪别人多走一里路的人吧!

【时间轴】

00:35——录(聊天)播客,其实是有疗愈功能的!

07:09——也许正因为我们的生活被“二元论”包围,所以,我们才需要被听见,才需要真实的关系

11:30——那个要好的同学、朋友,为什么渐渐少了联络?

19:30——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圈子?还是真实贴近经得起考验的关系?

28:53——有一种毒鸡汤:叫你关上心门,不再分享

33:28——表达能力提升的同时,是不是倾听能力会下降?

44:06——凡事都只靠自己?何必依赖网络或其他?要承认自己的需要和欠缺

55:38——陌生又熟悉的人啊,值得我信任吗?

61:28——作为男性,你有资格分享你的情绪、压力、困惑、无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4:在一个习惯性冷漠的世界里,习得性抑郁也不奇怪了

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自杀,让人感到震惊、让人唏嘘难过不已,同时也引来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与关注。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之前几起被怀疑同样可能身患抑郁症者的自杀事件,虽也有一些媒体关注,但关注的面与报道的力度就相差太远了!也许只因他们是小人物,即使是三个人、四个人相约集体赴死,可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悲伤磨难?没有多少人知道,虽然他们的死去令人同情,可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深挖他们的身世、讲述他们的故事,甚至有一起发生在出租屋里的自杀事件,逝者还会被人批评他们选择自杀的地点没有考虑别人,给别人带来很大麻烦⋯⋯

纵然是人间最平等的死亡,这个世界也总能对逝者贴上不同的价值标签。

已成为世上最大杀手之一的抑郁病是怎么来的?也许是压力造成,也许是由人人都会有的抑郁情绪积攒而来。但最可怕的不一定是疾病本身,而是这个世界总在灌输给人无意义、无价值感的谎言,藉由疾病,谎言更是自行加重。无意义、无价值感,导致人对生活的一切产生幻灭感,无爱更加速一个人的无望;“死了就一了百了”的死亡观,更成为邪恶力量上最强大的推手⋯⋯

但连一个杯子都有价值、有意义,有灵的活人怎会没意义、没价值?如果知道人死并不是结束,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了的那种了结,而是可能比世上一切的痛苦加起来还要更煎熬,人还会求死吗?

如果说抑郁症死亡最后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绝望,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冷漠?而我们既然没有人是孤立的,既然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对他人的死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很可能我们自己也在习惯性冷漠,很可能我们的习惯性冷漠,也让他人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温度。

那么,如果就从最小的“我”开始,每天尽己所能向他人释放最大的温暖与善意,这个世界会怎样呢?

093:所谓的那快乐,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是不再属于我们的暑假?

说到暑假,就想起了童年,而我们的童年总有各自的烦恼和快乐。终究已经是过去的时光,无论好坏也无法回首。不过,有人长大了,就有人仍在童年,所以说暑假仍然是一年当中颇重要的日子,因为孩子们又要休假了,而父母们又要为着如何安排孩子们的假期而伤脑筋。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谁的假期谁发愁。

【关键词】

#暑假  #童年  #快乐  #成长  #矛盾  #责任

【本期感受】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的时光。但或许有些相通的,那就是随着年纪渐长,当我们各自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管我们是否接受,都必然要经历分离、孤独,这同时也叫做:成长。而暑假的意义也会因着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从前的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在小溪中畅快,如今的孩子们在网络中遨游,在科技产物中流连忘返。时代不同,感受不同,记忆点不同,或者,情感是想通的呢?!

【时间轴】

00:12——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暑假

06:01——追蜻蜓、捕知了,那是一段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回忆

14:22——有一种开心是纯天然的释放和玩耍

24:09——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8:45——旅游真正的意义是?

32:48——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成了成年人的新难题

39:59——当小伙伴逐渐分离,假期的乐趣也慢慢消失

44:38——那些假期中陪伴父母工作的孩子

56:01——发展,有时候竟然成了限制?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92:有位“外地人”说:别让Pressure变成Stress,你必须相信,未来有希望!

很特别的机会,可以和这位对中国有深厚情感的“外地”朋友一起聊天,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所以聊的并不是很深入,但我想,这是一个开始,也许以后可以和Bob,有更深入地交流。不过,就单单这几十分钟的内容,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眼光放在一些很微小的事物上,或者常常被困在信息茧房之中,心境和眼界总是比较窄,除非我们能走出来,或者先把心打开。

【关键词】

#焦虑  #中西差异  #中西文化  #压力  #分享  #希望

【本期感受】

面对,这个词是我们常常会用到的。只不过是用在口头或者书面上。有多少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清晰且坚定地知道,我们本来就应该要面对每一个环境,无论是高山,还是低谷,我们总是要面对的。毕竟,无论是沉迷还是逃避,都不能使我们的状态更好,也不能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轻快。老话说:长痛不如短痛。但往往我们最不容易讲道理的对象,就是自己。不管怎么说,无比认同Bob说的:你必须相信,未来有希望!

【时间轴】

02:00——刚来的时候觉得:这是另一个地球?

07:52——不同的文化,都有好与坏,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12:52——学习外语不只是学习语言,还有“文化”

18:18——学习而已,别给自己太多压力了

24:37——压力并不是绝对的糟糕,如果可以善用,这也是一种动力

32:36——尽管在全球范围内,这里的发展是飞速的,但也不能忽略那些发展带来的好处之下的问题

39:28——卷成这样的现实,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吗?

44:06——生活总有那些高山或低谷,最重要的就是“面对”

48:19——也许你正在那个谷底,但是你就慢慢向上爬,早晚你会出来!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3:现实比电影《消失的她》还邪恶,你还相信爱情吗?

电影《消失的她》,无疑在宣传上做得非常到位。结合现实版的真人真事,直击当下热点、痛点话题,精准抓住年轻人的心理,加上自媒体的跟风、从众效应,几乎360度无死角的植入,连平时很少看电影的老阿姨们都被启动了要看的欲望,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但看完之后,对追求电影技巧与内涵的人来说,只有失望与对高票房的不解。

当然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对人心理的冲击效果也很显然。有人不敢相信爱情了,有人直呼:“抵制渣男!”有人再次感慨:“不婚不育保平安!”一位小姐姐说:“看完之后就是觉得:人性经不起考验,爱情也不一定如你所想的美好,爱是可以伪装出来的。所以在遇到一个你很有感觉的人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沉浸在美好之中,还是要多留个心眼观察对方,特别是有赌博和毒品这两种行为的,不要指望一个赌徒的良心和悔过”。这些看点大概率年轻人都能Get到,也差不多是自媒体跟风热评的几个重点角度。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原型的经历,都似乎会让本来已经恐婚恐育的年轻人,更加重恐惧……然而,真是电影与现实中几个“人渣”个案就导致今天那么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生育吗?显然不是。

有位小姐姐说:“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对感情的看法与态度和老一辈很不一样,是根本不相信感情,因为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是很影响年轻人的恋爱观、婚姻观的。”

现在是怎样的社会环境?表面看:女性更独立、选择强更多、不需要依附男人,感情宣泄可以有多种途径,与其遭遇“渣男”导致婚姻不幸,还不如不婚不育;加上内卷的时代,单是打工赚钱就已经很辛苦了,养育孩子得多麻烦呀!这种逻辑推理从表面看确实成立,但就像电影因其局限性与目的性所呈现的那么表面化,更深层的问题被忽略掉,隐藏的毒瘤只会越来越大,人人也终将都被反噬。正如一个个案被放大,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且一个比一个更恶、更毒。

不相信爱情会怎样呢?不结婚、不生育……然后呢?正常的婚姻关系一旦不存在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还相信爱情,那就更要慎重交友、谈恋爱,更要遵循婚姻的规则;相信爱情才更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体交出去;相信爱情才会更用心考察对方是不是同路人……因为爱情是双方的,不是一厢情愿就够了。

老阿姨们从自身过来的角度掀开那潜藏在表面问题下的冰山的一角,目的不是为了恐吓,而是让我们自己认清真相后,更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珍重爱情、珍重婚姻。

欢迎留言讨论,你的任何分享与观点都非常宝贵。谢谢你!

091:沉默是成年人的必修课?谁能教教我?

“是非有真理,慎言莫冒犯别人”,这句取自经典粤语歌曲《沉默是金》的歌词,有段时间时常浮现脑海。所谓的人生智慧,如何取舍,嘻笑有时,沉默有时,静下心来想想,这比读大学时拿下几个学业证书还要难!毕竟我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环境太复杂了,复杂的关系、复杂的人。更何况,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的确缺少良师益友的陪伴,就更难以认识自己,训练自己了,就连沉默,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不要,都是那么迷茫、无助。

【关键词】

#沉默  #成熟  #成长  #筛选  #城府  #修养

【本期感受】

沉默与否,当然取决于自己。而这又基于个人有独立且接近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各样的处境和关系里,清楚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是不该说。就像有句话说: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大概很少有什么事是完全与他人无关的,既然有关系,就需要有各样的考量,不过,这种考量也并非是要人随时都要审时度势,那样又会让自己常常陷入一种很疲累的状态里。还是那句老话:认识自己,从自己出发。

【时间轴】

00:42——原来成熟的标志,还有沉默

05:08——也许成熟后会变得圆滑、世故,但成长时却需要进行筛选

15:26——网络时代的人们,可以任意加入社群,同时又难以融入及信任社群

24:58——人们总是要经历学会闭嘴的阶段

32:08——修养与城府,究竟有什么区别?

38:50——掌握了流量密码的辉哥说:……

42:50——始终保持沉默,是否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呢?

50:02——其实有时候,一句话足以表明观点或立场了

57:07——真正让我们羡慕的,反倒是那些随心所欲不逾矩,活得通透的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2:当你养育了一款看起来很失败的孩子……怎么办?

引用的故事:一对父母省吃俭用养大一个女儿。女儿考上211大学,每月生活费3千,大三开始每月4千,读研究生5千,生活上没受过亏待,但女儿平时很少主动关心父母,跟父母联系就是要钱;找的男友是985名校研究生,从交友谈恋爱到准备结婚,都是向父母报告一声完事,父母不能多问,更不能有不同意见,有意见直接挂电话不理你。

女儿准备结婚前带男友第一次回家,俩人像做客一样,全程被老人家侍候。老父老母做好饭菜,还未等父母上桌,俩人就先开吃,并且男友当面评价母亲做的菜不如自已的妈做的好吃,女儿随声附合;男方家长前来谈彩礼,女儿父母陪嫁旗鼓相当,双方都满意。但一桌小县城的酒饭吃出5千多大洋,让这女儿的父母愣是把喜宴吃出了黄莲味,心里的不悦再度增加。

女儿出嫁那天,老俩口提着20万陪嫁现金,开车一千多公里路程赶到女儿远嫁男方的所在地,无意间看到女儿手机上的备注:母亲——老家伙、父亲——老头子,老俩口彻底崩不住了,给女儿的陪嫁只留下2万元,打道回府……

如果你有一款这样的女儿:跟父母关系很疏离(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不关心父母、不尊重父母、对父母态度冷漠的女儿,你会怎么办?

因为四位妈妈主持养的都是女儿,当中更有妈妈说自己的女儿跟故事里的几乎同款,所以大家的代入感都很深,伤心、难过、气愤……心理上难以接受是显然的,但冷静地思考:孩子养成如此是谁之过?还不是父母自己的责任更大嘛!女儿应该是跟母亲很贴心、很亲密的关系,但如此疏离一定是养育过程出了问题。有妈妈反思到当年养育过程的功利性,反思到自己对孩子只有要求、没有体恤,严厉的苛责多、温柔的体贴少,还有妈妈往上反思发现,上一代对孩子没有太多要求,可我们这代人对孩子投资多、要求期待也高了许多,越要求越疏离……查找原因或许不难,难的是一旦形成这种生硬、僵持的关系模式,改变起来会更难。

不过,人生只要还活着,就还有机会重建关系。妈妈们已在付出改变自己的行动,带着期盼与爱,忍耐等候宝贝的回转。

宝贝,你呢?

090:人生不是轨道,但谁又想被困在旷野?

当我们说:“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的时候,往往是对成长过程中那种被支配感的控诉,谁都不希望人生是在安排、规划中按步就班完成的,我们期盼可以度过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一生。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代价,为自己的选择而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我们身处旷野,找不到方向时的那种迷茫,没有依靠时的那种匮乏感,都是实实在在需要面对的

【关键词】

#意外  #人生  #轨道  #旷野  #规划  #枯燥

【本期感受】

人生的确不是轨道,其实,也不是旷野,因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不可逆的,而一生中所有决定集合在一起,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在乎我们过了一个怎样的人生,而是我们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是由环境加诸给我们标准、要求,而我们去迎合、去满足呢?还是从自我出发,认真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呢?

【时间轴】

00:37——又是一年高考,人生未成定局

05:16——认识规则,看透规则,不要依赖规则

09:05——生活中有太多的规划:买房、买车……哪一样是我想要的?哪样与自我有关?

14:02——身处旷野或许是迷茫,但同样也是重新确定方向的机会

22:35——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这种种的title,是如何融与一身的?

24:51——几千年过去了,当初中榜的状元在京城游街的时候那种热闹和繁华,还有谁记得呢?唯一被人记得的是当年的落榜者张继和他那一场不朽的失眠

29:54——旷野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方向,没有资源

33:44——生活中总需要有plan B,但究竟是具体的举措,还是要有迎接意外的良好心态呢?

40:50——我们总是在寻找可以属于自己的逻辑自洽

47:07——也许我们在旷野中,也会一直打转,走不出来

56:31——社交那么累,干脆做个社恐吧

63:00——真正的强者,往往是在逆境中诞生的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89:当我满眼都是失望,还能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吗?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当代人的主要情绪,也许很多人会用“emo”来总结。尤其是当我们认真仔细地和自己对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心灵深处那些失落、沮丧、迷茫、困惑,甚至是绝望。这些情绪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更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吸收的有害气体,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我们快速进入一种很丧的状态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emo”了。可人不能总是“emo”,负面情绪总要面对,总要解决的。那该怎么办呢

【关键词】

#生活  #emo  #热情  #失望  #心灵  #情绪  #抑郁  #压抑  #倾诉

【本期感受】

说到底,要对付自己,总是很难的。特别是当自己处在一种低落、负面的情绪中,似乎人性里有些东西会主动贴近这种负面的状态,甚至会慢慢放大,叫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过,一旦我们能将自己抽离,就会看见那样的自己和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糟糕。因此,我们灰暗的生活需要被照亮,当那光照进生活,照进心灵,我们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面对自我,也可以去面对身边的人了。确实,人类本身没有希望,但人类需要希望,也可以有盼望。

【时间轴】

01:50——在那个《漫长的季节》,我们似乎找不到希望,只看到撕裂

06:03——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教育,因此凡事总要分一个是非对错

13:00——因为一部剧,引出了深埋内心的emo情绪

19:49——这个世界怎么了?这艘船究竟是零件坏了?还是即将要沉船了?

25:28——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

31:57——问题在我

37:25——大环境的问题,导致个体在主观选择的时候,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47:50——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51:11——他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逆行者,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信念!

59:34——我们并不需要歌颂苦难,但我们需要肯定那些经过水火的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1:真正优雅的女性,都有一颗强大的心

典型意义上的优雅女性都跟容貌、打扮、身材、学识、气质有关,优雅女性通常也会让人想到魅力四射、气场十足,但今天我们谈到优雅女性,更关注的是这样一种有爱的能力、内心很强大的女性。

永不过时的优雅跟美丽的容颜无关,却跟内在的品质有关。

上海最后一位名媛郭婉莹,她的优雅是那份在绝境中也不放弃、刻在骨子里的独立与信心;法国71岁“香奈尔公主”娜塔莉,她的优雅是在贫穷落魄中,把自己活成了一道温暖靓丽的风景线;影星鲍曼的优雅,在于她有一颗爱人的天使心;德兰修女对穷人的爱,更影响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

这些女性令人佩服和记住的不是长相,而是足以面对各样处境的强大内心;无论贫穷或富足,她们都已知足;无论失去什么,她们从未失去爱、也从未失去对生活、对人的热爱,这就是我们所羡慕、所以为榜样的优雅女性。

您对优雅女性的看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