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特别策划【对谈】找不到价值出口,只能靠油腻度日?从油腻聊到男、女之别

本期节目为《太男了》两周年特别策划活动内容

嘉宾:小藏(《门道》主播)

节目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3c791d353bcde74b44f841f

说到油腻,我们通常会想到谁呢?也许不是某个具体的形象,但一定会想到一些语言表达,通常也是很容易令人感到不适的言语。而在网络环境中,一旦有人表现油腻,或者是谈到油腻的问题,大家也都会积极探讨。不过,这毕竟只是个人素质、品格的问题,真的遇到,最多也只是表达个人的主观感而已。

【关键词】

#油腻  #素养  #独立  #自我价值

【本期感受】

虽然后面有点“跑题”,但小藏的分享实在太好,不舍删减,尤其是关于男女在历史发展中的区别的角度来看,非常值得在当下的环境中更进一步探讨。回到油腻的主题来看,当我们更靠近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时,更容易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逐步构建了我们对于环境与人的反应和姿态。油腻或者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价值寻求和输出。

【时间轴】

07:24——男性形象的展示与自我表达

14:34——互联网词汇的概念框住了我们

22:45——女性职场遭遇的不尊重和漠视

27:55——男性油腻的根本原因是过嘴瘾

36:00——历史与个人价值的认知

40:52——年轻人整顿职场背后的责任问题

50:42——男女沟通的议题和挑战

55:36——油腻的定义及对待方式

64:16——如何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78:57——男女平等不只是性别问题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105:特别策划【对谈】迷思-结婚率低是因为不想结?还是因为结不起?还是因为怕分离?

本期节目为《太男了》两周年特别策划活动内容

嘉宾:Icer(《坐下聊会儿》主播)

节目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f8ef753d440d4809b5d87b

亲密关系、婚姻、结婚这些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眼前,长辈们尽管也生活在这个发展快速,物质丰富,精神紧张的时代里,但却仍然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晚结婚,越来越不想结婚了。一方面的确有认识、信息方面的差异,而更关键的一个方面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家庭的认知,对结婚关系所构建的亲密关系的需要发生转变,也就是越来越淡泊了,我们似乎可以找到多种自我满足和寻求满足的方式,家庭不再被信任,亲密关系也不那么容易建立起来了。

【关键词】

#结婚  #生育  #大龄  #未婚  #已婚  #婚姻

【本期感受】

Icer的真诚分享,让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更踏实,面对实际的问题,我们不想只探讨对错、是非,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这些困境时,应该如果调整自我,更深入地反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识自己整全的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因谨慎而有的小心翼翼是不可取的,坦然自己,也包容他人,或许这会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有更好的帮助。不恐、不悔、不卑、不亢。结婚、生育,不是每个人一生必经的任务。而对每一个身处关系中的人来说,更要面对永远要比逃避更有意义。

【时间轴】

00:45——欢迎一起来《坐下聊会儿》

08:23——未婚男性眼中的“恨嫁女”,其实并没有那么招“恨”

19:26——身为一个独立的人,思想上不再依附传统的“男大当婚,女磊当嫁”,独立地认识自己、认识婚姻、思考亲密关系,很重要!

26:10——我不是不想结婚,甚至我也渴望结婚,但是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34:47——亲密关系需要磨合,建立关系也需要过程:给自己一个预备的机会,也给他人一个表现的机会

45:39——中年男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成就感来自于这个小家的每个家庭成员:妻子、孩子

53:51——亲密关系不是解药,结婚不是目的本身!

65:18——生育更应该促进我们思考生命,更深认识自己,同时也是渴望更多联系于亲密伴侣

75:17——我们看过的风景,也希望这个传承于我们的小生命也可以去欣赏,去体会。但孩子不是夫妻的全部

84:44——当你发现“自己”的存在,你或许会变得特别勇敢,像楚门一样

96:46——不由自主地端上一碗鸡汤: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9:花式吐槽(二):再没有比吐槽老公更欢乐的了!

老公乱扔臭袜子、乱扔东西、不爱干净、抽烟、不搞家务还搞破坏、记不住老婆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很少给老婆买花买礼物……如果你已为人妻,以上经典款老公的毛病,你中了几条?

妈妈们吐槽孩子时小心翼翼、一个比一个求生欲强烈,可吐槽起老公来就肆无忌惮了,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欢声笑语,主打的就是一个欢乐。

年过半百、大半生夫妻,老公们的毛病都曾经是令妻子无法忍受的槽点,但如今说起来,已大都有接纳之意。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吐槽是为了秀恩爱,有人吐槽是要表达自己多么优秀……

但意外惊喜就在发现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

104:特别策划【对谈】——已婚者回望来时路,探索爱情消逝或充盈的秘诀-中年夫妻就是一边相互嫌弃,一边携手不离

本期节目为《太男了》两周年特别策划活动内容

嘉宾:姝琦(《津津乐道》《不叁不肆》主播)

节目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15db2e884910d43c3087a22

为什么要结婚?这似乎一直是个大问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困惑。就当下的环境来看,许多人倾向的,似乎是“婚姻无意义”。认为婚姻除了是一张纸的契约,带给人更多的是压力、束缚、消耗等等。好像婚姻不再是爱情的结果,正像网上流传的: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可,这些是事实吗?至少对于正在婚姻中的人来说,妻子、丈夫,不同的视角,又如何看待婚姻的价值呢?

【关键词】

#婚姻  #夫妻  #家庭  #感情  #爱情

【本期感受】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自此,这句话成了有关婚姻的“箴言”。人们常以此来形容婚姻的不易,表达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困境。但在本期的对谈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婚姻处境,爱情仍然是婚姻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婚姻也并不是爱情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是夫妻双方在婚姻这个盟约中,共同努力,成就更深入的爱情的机会。

【时间轴】

9:00——自问自答:十年婚姻中爱情的成分还有多少?

16:36——婚姻中的爱情与现实的博弈,是看清自己,还是认出对方?

23:30——男性与女性对婚姻的认知差异都有哪些?性别、成长环境、社会宣导,都是构成差异的因素

39:56——结婚带给我们什么?除了压力,难道还有好处?

51:50——那一纸婚约的意义还有多少?婚姻关系的演变以及责任的明确

65:12——如何确认一个这就是适合结婚的那个人?或者说,这是你要相守一生的人?

76:33——婚姻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告诉你的,而是自己经历的!

84:09——婚礼仪式与承诺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仪式感,那又何必呢?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103:特别策划【对谈】——再思城市与家乡,感悟物理距离与精神距离的落差

本期节目为《太男了》两周年特别策划活动内容

嘉宾:青禾(《篇篇起舞》主播)

节目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4b54a57d0844ea812d5cb72

当我们重新再回看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这条路,我们心中多了许多惆怅,一些酸楚,也许还会有一点无奈。不管怎样,面对当下的选择,仍然是首选。所以,无论是家乡与农村,是一个必要面对的选择,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

#家乡  #城市  #留下  #离开  #机会  #挣扎

【本期感受】

非常感恩今天的嘉宾:青禾,分享了许多自己的经历以及所读的那些很好的书籍作品。而当我们不断增加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事物的观察视角时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本就很复杂,加上本身就很复杂的人,那么想要走好接下来人生道路,绝对不是一道决定“去城市”或“留家乡”的选择题可以解决的。

【时间轴】

02:13——新的嘉宾、新的视角、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07:00——逃离北上广,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个目的

15:21——当代人的疲惫和心累往往来自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哪个更好,而是哪个更糟糕

22:44——对于年轻的父母们来说,选择一个常住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资源

29:56——那是我们儿时的生活啊?!可现在的孩子们就连体验的机会都那么稀有了

36:59——家乡中的平淡如水怎么比得上大城市的灯红酒绿

43:34——当资源向城市“倾斜”,人们信任的不再是资质或技术,而是名声以及所谓的“共识(大城市里啥都好)”

51:36——或许我们的成长都伴随着疼痛,或许时间也无法抚平那些伤痕,但一定可以见证我们的成长——《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59:50——那些荒诞和离奇,不过是我们抛下的乡村里生活本来的样子《王能好》

86:33——《盐镇》里生活着的,是谁的女儿、谁的姐妹、谁的妈妈、谁的外婆、谁的奶奶

94:35——我们的社会,跑那么快干嘛?

【本期所提书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王能好》——魏思孝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郑在欢

《盐镇》——易小荷

《梁庄三部曲》——梁鸿

《山中的糖果》——邓安庆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102: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精神赤贫”,究竟是外界的消耗,还是自身的空洞?

说到“精神赤贫”,我想有些朋友会不自然的对号入座,同时也会有些朋友对这样的名词冷眼相对,并不以为如何。无论我们各自如何看待这个名词,在网络中它的出现率的确很高,而且,当我们更细致地观察体会整个网络环境气氛,其实也不难品出“精神赤贫”的味道。但,这究竟是个人的困境,还是社会的窘迫,大概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相对有意义的一个思考就是,我是否“精神赤贫”,我该如何摆脱“精神赤贫”

【关键词】

#精神赤贫  #空虚  #充实  #满足  #空洞  #压力

【本期感受】

似乎我们很容易把艺术等高雅的形式,当作精神、文明的养分。听得出巴洛克,看得清印象派,似乎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精神赤贫”?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出身不同,处境不同,际遇不同。生活是否充实,人生是否意义,当然不是靠一些飘在空中的艺术去定义的,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与期待,是否从生命本我出发,还是周而复始地亦步亦趋。

【时间轴】

01:40——首先,如何定义“精神赤贫”

07:13——精神层面的匮乏与物质层面的缺乏,是否有直接比对关系?

13:05——为啥你那么累?不就是因为一直是为别人活?

21:49——那条看不见的代沟,让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只停留在:吃了吗?那边下雨没?

29:56——“经济”与“精神”,孰重孰轻?

34:38——精神需求中,可以有艺术,但艺术不是全部的精神食粮

41:26——在一个群体性的社会环境中,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去“野蛮生长”

46:54——如果可以,谁不想体验那个汉江荒岛上的男人的生活

55:06——有个扎心的理论:一个思想深邃的年轻人大概率一事无成

62:47——从前,我们跟随“模式”,后来适应“模式”,接着讨厌“模式”,最后寻求“模式”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8:花式吐槽(一):一边吐槽孩子一边标榜自己,忘记母亲的身份有多难!

吐槽能排解郁闷、寻求安慰、释放情绪垃圾、减少心理问题,但吐槽很爽却也需要点智慧和勇气,特别是向熟悉你的人吐槽身边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火烧身,伤已又伤人。

把吐槽放到台面上来,妈妈们更是小心翼翼。一边吐槽,一边维护吐槽对象;一边吐槽,一边寻求认同与安慰;也一边吐槽,一边展示和表达自己。看似在吐槽孩子的毛病,却掩藏不住母亲对孩子的嗔爱,也掩饰不住妈妈们惯有的自我标榜欲,不知不觉吐槽变成了花式亲子教育。

没办法,也许做母亲的在孩子面前永远都有强烈的求生欲,生怕给孩子的形象抹了黑;而孩子的形象也是父母形象的延续,黑了孩子就是在黑自己。当然游戏规则的设计有一定的限制,何况台上与台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与其说是吐槽,不如说已将那些糟糕的、难堪的事悄悄做了转化。于是妈妈口中的孩子们似乎都是同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不过,母亲们的自我反省多少都是个进步,在控制欲父母的管制下长大的孩子们或许能从中看到一些希望与出路吧。

你在与人交往中,喜欢用吐槽这种方法来拉近关系吗?

101:年近四十、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有爱妻、有儿女,辞职开了一家柠檬茶店?!

创业,在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择?是主动进取?还是被动拼一场?就当下的就业、职场发展的状况来看,总觉得有些消极,35岁的就业困境、大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反差比例、越来越贵,买不起的日用品,简直就是一重又一重的压力袭来。这是一个社会性困境,也是全民困境,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时间里,用自己的节奏,做出自己的选择。老吴,就是这样!

【关键词】

#创业  #职场  #辞职  #家庭  #规划  #压力

【本期感受】

今天更像是老吴开了一堂职业(男性)咨询课。从家庭、事业、个人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同时也可以成为大家思路上的一种开拓。常常觉得,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了解环境正发生什么,也可以做坚定的选择,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真盼望,我们都可以从自己出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

【时间轴】

01:14——职场发展到头了?所以就跨界开个店?

06:38——身为一个男人,当然要以事业为重,总想老婆孩子算怎么回事?

13:09——想干就干?还是谋定而动?

22:13——职场经历带给人的,不只是收入,还有品格、阅历、能力及心态上的训练

32:15——要创业就开公司,开个小店,是躺平了吗?

38:59——创业必备的条件,有什么?

47:57——立足自己,持定选择,坚守梦想,不忘初心

54:53——执行力才是成长、进步的“门槛”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100:我们对“抑郁症”这三个字,究竟有多大的误解?!

常听有人把抑郁和矫情划上等号,似乎有抑郁问题的人都是心理素质极差,想法虚无缥缈的。但事实真是否如此呢?随着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播普及,再加上诸多病例惨痛的结果,让大众更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个“心理癌”,但只是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就够了么?面对抑郁的朋友如何付出援手,又成了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

#抑郁  #心理  #陪伴  #帮助  #爱心  #理解

【本期感受】

有人需要你陪他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路。面对抑郁这类看不见摸不着,又会造成伤痛的问题,作为陪伴者或帮助者,需要预备好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甚至抑郁的病症也不像其他外伤一样,有看得见的恢复,对人身心上的消耗的确很大,不过有抑郁问题的朋友自己也不想这样。如有必要当然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过,做为亲友,起码别说些高高在上的话,给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收起那副轻视的表情。TA需要你陪着,一起走,共同面对!

【时间轴】

03:25——过了好长时间,他的公众号更新了

09:30——怎么了?抑郁了?心情不好?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就好了!

17:56——平时你表现的挺乐观的啊,你这人平时应该没什么压力,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吧?

23:51——就是因为你没有体会过,所以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30:10——跟其他患病的人一样,有抑郁症状的朋友,同样需要体贴、理解和陪伴,是基于TA的需要!

37:55——当我们试图去“纠正”一个人的抑郁症状时,就相当于在嘲讽他的难处,并要求TA靠不可靠的自己摆脱困境

45:10——也许外人看到的是一个健全、充满活力的肉身,但心灵的溃败只有自己知道

52:52——别用你轻飘飘的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压垮TA不堪重负的心灵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indeep@breakpod.net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37:特别治愈(一)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有裂隙——越亲密越有控制和伤害,但仍要亲密!

唐漫采访手记:55岁的老阿姨对话15岁的青春少女。最难能可贵的是:单纯的小姑娘毫无掩饰的分享,揭开了一个叫人艳羡的亲子关系背后,也曾有情绪事故留下的触目惊心的伤痕,然而这早已愈合的伤痕,竟带来意想不到的治愈效果。

经验告诉我们:亲密的关系里面,难免有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所以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受到伤害。也因此,亲子关系要有界限,要做好最亲密的人也会渐行渐远的心理准备。但或许这还是一个从身体到心理都暂时不能离开母亲的小女生;又或许特殊的家庭环境与母亲的熏陶,让她拥有超出普通孩子的高情商;当她说起那个被生气的母亲丢在路旁的瞬间,当她描述母女俩互相撕打的画面,竟没有丝毫揭露伤疤该有的一丝丝痛、一些些难过、一点点哀伤,那些大人眼里的事故,在小姑娘毫无心机与欢畅的描述中,竟变得那么合情合理。我突然被安慰到了!

也许我们太过注重别人的眼光,也太在意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一边不自觉地精心包裹那些难堪的伤疤,免得叫别人看见;一边拿起自我防御的武器,刻意与亲爱的人保持距离,划分界限,当那条冷漠的鸿沟越来越宽,以至不可逾越,我们怅然所失,却无能为力。

欣欣和妈妈的故事让人看到:在最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中仍然有裂隙,但这岂不是最正常不过的吗?再多的裂缝也都好过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眼泪与争吵的关系也总好过冷漠到形同陌路直至失去。

这期节目是唐漫与主播红雨15岁的女儿欣欣的对话。之前有听过《更年期刊》的朋友一定知道欣欣是一个跟妈妈很亲密,性格活泼、有点话唠、在陌生场合也能自来熟的孩子,跟她聊天很愉快,基本上不用担心隔代人没话说。之前,我们录节目,她会跟妈妈一起来,对我们做节目充满了好奇,偶尔会在我们节目里冒个泡。去年小姑娘跑去美国读书,暑假回来时,听说可以上节目,立刻欢呼雀跃,没做任何准备,坐在麦前也丝毫不露怯,思维清晰、对答如流,智商情商都很在线。

欣欣跟妈妈的冲突故事震惊到了主播,也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

不知你听完会有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