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圣诞节跟我有什么关系?

备受争议又莫名叫人兴奋的圣诞节又到啦!在国人的概念里,这是个舶来的洋节,其喜庆热闹的元素跟中国人的春节有得一拼。特别是这个节日历年来都被商家利用得很好,温馨快乐的氛围加上打折促销的噱头,轻易就能掀起一个购物的狂欢节。那么,圣诞节对你来说,是跟购物狂欢嗨皮有关?跟祝福、礼物有关?还是跟什么有关?又或者是这年头比较流行的:“外国的节日跟我无关”?

回顾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过圣诞节的情形,蓦然惊觉时代已完全变了。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匮乏的年代,精美漂亮的圣诞卡就已叫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当年年少的穷学生居然愿意省吃俭用、绞尽脑汁买来一张张卡片,只为能寄出一份份相思、一份份浓烈又含蓄的祝福,而今天发一条微信就能做到的事,大家却已懒得做了。

倘若写卡片、买礼物、寄送祝福,还算与圣诞节的原意相符,那蹦迪、聚会喝酒、玩通宵可就是舶来品的本地化应用了。不明就里的狂欢确实也很快乐,但仔细想想那跟吃了兴奋剂、打了鸡血后的荷尔蒙失衡症很相似,快快地乐完,快快地烟消云散,每一个消费主义的节日其实都可以这样无差别地度过。

好在知天命的我们,从懵懂无知中惊醒,还能抓住那天命的应许,让生命回归生命,让意义回归意义,不然,那天大的喜讯真跟“我”毫无关系。

不知道圣诞节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114:我是河南的,被黑惯了的河南【一些关于地域黑的感受】

【引言】
首先声明:本期节目绝对无意蹭杨姓女星带来的热点。起初想聊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如:南阳迷笛节、哄抢药材等事件。诸如此类消息,再次将大众的眼光引向河南,且让大家众拾对河南负面的观感。但,提起这个话题,就连河南人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尤其是在面对网络上各种臆测、贴标签等评论,更是让河南朋友无力反驳。究竟是事出有因?还是无脑黑?先聊再说吧!

【时间轴】
00:00——地域黑的起源与影响(自古就有?)
04:45——地域标签与刻板印象
09:55——有多少井盖是河南人“偷”的?
18:43——在“地域黑”这件事上,通常人们先找到了一个“归因”
31:29——作为河南人,河南被黑意味着什么?
37:13——个人素质的确不能代表集体素质,但个体素质会反映集体问题
50:53——当包容越来越来,不只是地域黑,甚至会出现人人互黑,那将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本期感受】
地域黑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宣泄方式,常常形成共识。人们对地区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判断,归因于该地区的特点。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往往只是听说,并不太关注真相。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情绪宣泄,通过对地域的负面印象来疏解负面情绪。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放大了这种现象。人们往往关注事件的发展和惩罚,而不关心事件本身。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加剧了地域黑现象的传播。当人们只是沉迷于参与的过程,甚至会主动放弃真相乃至真理。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3:你想孩子怎样成长,你就做怎样的父母,别让孩子输在终点线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学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深夜里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的“惨烈”场景。当然,为人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更好,这本身是没错的,但过度的压力导致孩子厌学,父母情绪心理受挫,甚至影响家庭和睦的氛围,那就得不偿失了。那孩子的作业究竟怎么辅导?学习上的困难该如何克服呢?父母的心态该如何调整呢?每一个都是大难题!

【本期感受】
当90后、00后逐渐长大,进入社会,有了表达的机会,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对话环境?什么样的家庭关系?人们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许可以让我们稍稍停下来,思考一下过去父母、学校、社会等形成的综合教育,又或许让我们如今为人父母的人,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正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更真切、更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孩子这面镜子身上,看看身为父母的自己投射了什么给孩子。

【时间轴】
00:00——中国当代父母对孩子前任的预估变化
08:25——明明可以不读大学就结婚生子,为啥非得上大学?
15:34——传统乡土文化对当代教育期待的隐性影响
24:58——孩子学习不好,竟然是因为读书太多?
35:18——成绩、学历、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才会显示其价值
46:35——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压力和困难,没有哪套方案是万能的
56:06——孩子的梦想,有时候是父母的灌输,也可能是父母无意中的影响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043:花式吐槽(四):吐槽妈会不忍心,从妈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满足的需要

年少时,常听长辈说:有一天你当妈了就如何如何……确实有一天自己当妈了,才从骨子里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

如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已当妈多年,且人生半百,而自己的妈妈们正在老去。曾经妈对女儿的疼爱现在换成女儿对妈的疼爱,曾经妈对女儿的忽略变成女儿经营自己家庭竭力避开的坑,曾经妈妈的严厉粗暴教育留下的阴影如今也已成为云淡风轻的笑料,于是同样是妈妈的我们,不忍心吐槽自己的妈,而婆媳之间微妙的关系,又不能做到不吐不快,这个年纪懂得将心比心、有分寸感或许就是一种智慧。

即使现在老去的妈有许多棘手的问题要面对、要处理,那种催逼感有时叫人很抓狂,但想到妈现在的不好习惯可是当年让自己和家人曾引以为傲的优点,所有对妈的吐槽就都释然了。

吐槽妈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提醒自己的未来不要成为被吐槽的那些点,自省人生很难满足,我们都希望有完美的父母,但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自己也都不可能完美。

112:在一个混浊的世界里,要么活得清醒,要么活得庆幸!

当我们习惯了“宏大叙事”,往往就很容易忽视身边真实、具体的人事物,内心反而会增强了一些对于生活的魔幻感!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注视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感知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又很容易被一些阴暗、消极的状况影响,以至于失望、无力、彷徨。那我们究竟要“清醒”地“痛苦”呢?还是要“无知”地“庆幸”呢?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关键词】

#清醒 #痛苦 #挣扎 #独立 #洗脑 #庆幸

【本期感受】
“清醒”有“清醒”的代价,“庆幸”有“庆幸”的可叹,回归到个人,仍旧是为自己负责。当然,人生在世,总要有些目的,或者可以称之为“使命”,成为我们的内驱力,可以推动我们在任何环境中,坚持、笃定地走下去。因为知道,那是一切的答案,也知道,有一份终极的价值在等着自己。

【时间轴】
00:00——在充斥着负面新闻和争议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08:13——历史中的小人物和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20:54——选择没有对错,每种选择都有其尊重和适应性。
46:31——虽然我们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但最终清醒的决定还是要自己负责。
60:24——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67:02——互联网思维和他人的评价,正在塑造“将来的你”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1:迷茫、无助、脆弱的“身心灵”,在何处才能得“救赎”?

“身心灵”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不过近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事件,再次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而就“身心灵”等相关的行业、服务也成为大众讨论的内容。聚焦到个人,我们如何看待“身心灵”这个概念及其相关的事件呢?究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还是抱着怀疑的目光去审视?甚至直接不假思索地批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主观视角,所以,你怎么看“身心灵”?

【关键词】#身心灵 #挣扎 #成长 #课程 #压力 #消费

【本期感受】
身心灵课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提供专业建议来改善生活满意度。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大师”的骗局,避免被骗。我们在相对比较差的环境时,对心灵需求的觉醒和对身心灵修养的追求,会相应增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的逻辑,不至于被利用、被割。

【时间轴】
00:00——身心灵课程: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推至现实生活中的感知
13:51——身心灵:人们对心灵需求的觉醒(经济下滑时更为突显)
27:21——外行眼中,心灵大师的成功学课程背后的逻辑
40:14——人生困惑与价值观差异等认知大都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56:47——其实,人从来就不可靠,所以独立思考很重要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042: 感恩节掉转风向-吐槽有时,感恩更要时时有

遇到感恩节,吐槽的节奏立刻转变风向,从吐槽父母转向感恩父母,毫无违和感,就像小孩子前一分钟还在撒泼打滚跟父母闹别扭,后一分钟就阴转晴,还是那个跟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的乖宝宝。

幸好有感恩节,提醒我们需要常常感恩。感恩节里话感恩,自然也让人想到父母。
不过,上次吐槽父母,直接变成吐槽父亲,今天感恩父母,会不会把感谢、夸赞的焦点都集中在母亲身上?当然,这也不奇怪,同样身为母职的我们自己,深知道母亲角色如不出意外,对家庭的倾注都是全然、全身心的,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显然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对孩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有意思的是,吐槽还是感恩,换个话题方向,就有了不同的角度看见。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宠溺的,是语言上的教导、还是行为上的榜样,都曾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尤其从感恩的角度看,每个父母的爱都难以复刻,都值得感恩。

论及父母的勤劳、坚韧、才华对自己的影响,又变相地夸赞了自己。感恩,岂不美哉、乐哉!

110:做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有多难?起码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时至今日,“担当”一词已经从过去具体且细致地形容某个人的褒奖形容词,变成了一种常出现在沟通中的宽泛与空洞的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随着个人、独立、自主的口号越来越响亮,似乎人们不再需要为了他人建立自己,只需要为了自己建立自己了。只是,回到生活本身,我们仍需要在关系中处理许多问题,可失去担当的我们又如何能承受得住关系里的压力和期许呢?

【关键词】

#责任 #能力 #担当 #承受 #压力

【本期感受】
担当不只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尤其是在各种不同的身份、角色中,我们能否肩负起应该的职责,这是本份的问题。丧偶式家庭、透明的父亲等等问题正在敲响警钟。在自己选择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面临接下来的挑战?只是表面上的装腔作势无法持久,更无法换取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直面困境,坦诚以待,这或许会是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的良好开端。

【时间轴】
00:00——情绪稳定本身就是一种有担当的表现?
05:55——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男性的担当也应该更具体、更细分
15:29——假装努力可能让人误以为自己有担当,但却不能使自己真正有担当
30:29——在当下社会结构环境中,我们需要有担当吗?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担当?!
49:27——在家庭中,在婚姻关系里,担当是本份,而不是一种额外的付出或功劳
57:55——或男,或女,从认识自己,为自己负责开始,才算建造了“担当”的地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09:在躁动不安的日子里,情绪稳定从来都是稀缺的

当有人指出你的情绪不够稳定,你是否认同?或者你是否能接受身边有情绪不够稳定的人?对于现代的许多人来说,自己稳定的情绪是一种对他人善良的表现,同时也期待身边更多情绪稳定的人,毕竟人际关系对于内心的消耗是很巨大的。而不稳定的情绪往往会对身边的人造成许多伤害,有时候不只是心理上,还有肢体上的。所以,情绪稳定成了难题。

【关键词】

情绪 #情绪稳定 #浮躁 #愤怒 #人际交往

【本期感受】
努力成为情绪稳定的人,真的很重要。只不过,这个评判标准不能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人。而一个无惧他人评判的人,往往也是建立了自我的人。建立自我不单单是建立一种不受影响的状态,更多的是认清楚自己的缺陷,了解自己问题,同时也有积极的心态,要处理每一个影响自己与他人的状况。而在他人指出问题的同时,是否放低自己,也会暴露出自己是否有稳定的情绪。

【时间轴】
00:00——怎么理解情绪稳定?怎么看待情绪稳定的人?
07:31——当代社会的情绪涌动,导致稳定情绪的难度更大
20:42——谁能评判我的情绪是否稳定?
30:13——当我们对自我认识不足,未能建造自我的话,何谈情绪稳定?
40:05——个人经历能拓宽界限,同时也能强化内心
53:34——有时候失控,是对自我的保护?
66:30——情绪不只是自己的,也作用在关系里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041: 花式吐槽(三):本来是吐槽父母的,但没想到火力都集中到父亲身上了⋯⋯

本来是要吐槽父母的,但没想到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先拿父亲开涮了。即使年过半百,穿越时光看到自己年幼时需要父爱的那个父亲,还是对他有很多期许、很多未被满足的期待。

父亲曾经对母亲的冷嘲热讽,父亲曾经打过自己的那一巴掌,父亲曾经遗弃般的忽略、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父亲曾经摔伤过自己⋯⋯已经斑驳的记忆却隐隐约约钉在了时光柱上,成为也许会伴随一生的遗憾和唏嘘。

中国式的父爱如山,有时确实如山,如山一般的沉重,叫人感到沉甸甸的。

四位主持,竟有三位不自觉都在吐槽父亲。不过唯一一个感受父爱最多最深的人,把吐槽变成了赞美父爱的煽情故事,甚至动情之处禁不住流泪。也许女人只需要父亲给予自己的童年有那么几个温馨的疼爱画面,就足以使她的心变得柔软,并且这爱也足以照亮她的人生。
惊讶地发现:在吐槽父亲的时候,每个人都变回小女孩,怨是真的,爱也是真的。纵然老去,纵然不可能再要求年迈的父亲满足自己未曾得的需要,但心中仍然有个父亲的位置,是谁也代替不了的。父亲的缺席缺失、父亲的不在位给子女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这就是父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吧。

你的父亲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