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更年期刊

047: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些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如今都怎样了?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这片国土上根深蒂固,旧社会流行弃婴,弃的大部分是女孩;新中国稍微好一点,家家户户却拼命上演为生男孩而不择手段;即使是计划生育时代,人们为了要男孩也使尽了浑身解数;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物质文明兴盛的时代,家中即使儿女双全,女儿仍然是为了儿子的好生活而存在,在一些地区更是普遍把女儿当成是给儿子娶妻换彩礼的重要角色。

女性在这片土地上,似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重男轻女的烙印,即使家中没有儿子而是一堆女儿的家庭,竟也是同样的原因导致父母生了这么多女孩。品尝过在区别对待中被轻看的滋味,说起年少时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如今虽已为人母的妈妈们,也仍然做不到云淡风轻。

大环境的影响,加上根深蒂固的观念作祟,纵然女性受过被薄待的苦,及至自己作了母亲,竟也同样给予儿子、女儿们不公正的待遇。因此当年在家中无论是作姐姐还是作妹妹,都难以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家里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都归那个叫哥哥或弟弟的宝贝。

不过,没被厚待过的姐妹们如今都已成为赡养父母的主力,而被宝贝的那些儿子们今天竟是缺乏家庭责任与亲情的模范,是啃老一族的先锋。最可悲的是那些受重男轻女观念支配的父母们,如今已看到轻这个、重那个的结果,却仍不思悔改,继续压榨女儿、娇宠儿子,导致儿女之间失和、关系紧张。

反思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成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没法重男轻女,就一边倒地是男是女都看重,结果养育出更多冷漠自我的孩子。如何才能合乎中道、公平公正地养育孩子?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寄希望于下一代或再下一代的年轻父母们不再受重男轻女观念的捆绑,年轻人听了可能会说:“放心,都不婚不育了,还哪来重男轻女的担忧?!”暗自窃想在不婚不育的大潮下,未来勇敢进入婚姻且养育孩子的人也许才是最宝贝的!

046:一位中年女医生的日常

23年10月份约陈医生过来分享关于女性如何预防和医治更年期症状,顺带采访了她的日常,高强度无间隙的工作与几乎没有闲暇的业余生活,令人感到心疼与窒息,瞬间就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佩与同情。

医生总是跟病人说:要保持心情愉快,要有适度的运动,要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紧张要放松……但他们自己却很少能做到这些;医生每天都在给病人看病、治病,但却因为太忙碌常常忽略自己身体的问题;医生上班如同不能停歇的战场,下了班还要各种应付:要完成科研任务,要查资料了解相关医学领域进展,要参加培训学习以提升业务能力,要回应有特殊需要的病人的问题……印象中陈医生曾在防治更年期症状的那期节目里,讲过三个同样作医生的同行,因为平时白日里忙工作,好不容易得到晚上去健身房锻炼的机会,却发生了猝死的不测,那个心痛的瞬间,让我对医生这个高危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不知年轻人如果知道白衣天使如此辛苦,还会不会选择这个伟大的以治病救人为已任的职业?陈医生在节目中提到对医生职业的考虑和选择时说,除非你对医学有极大的热爱和悲悯之心,我想幸好年轻人是有极大热情的,是不乏梦想与热爱的。

虽然做医生很累,但对陈医生来说,因为作医生的父亲的影响,这个职业是她小时候的梦想,所以从医近三十年,她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这让我想起著名的台湾诗人席慕蓉曾在散文诗里说:“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能做到无怨无悔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时间一晃已来到24年,再次把跟陈医生的访谈拿出来听的时候,仍然感动、仍然唏嘘、仍然肃然起静……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生病,只要有病人,就一定会有医生。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对医生的日常多一些了解,至少会多一点理解吧,再去看病的时候,也许也会多一些忍耐等候,少一点抱怨和不切实际的期待,那么医患关系的矛盾会不会也少一点呢?

45:你怕什么?你忧虑什么?

战争、瘟疫、地震⋯⋯每一个灾祸的消息传来,都会让人忍不住颤栗担忧,但即便抛开大环境的压力挑战,人也都要面对各自不同的难处。你怕吗?你忧虑吗?

也许你会说:人活一世,谁没有怕过?面对未知的明天,谁没有忧虑过?也或许惧怕与焦虑早已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在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做事的时候、聊天的时候、独处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地就流露出来,当特意要聊此话题的时候,反倒说不出那无处不在的担忧害怕是什么,能够说出来的都是当下正在心心念念的人或事。

但我们实在都需要时常地检视下内心在焦虑什么?因何害怕?就像一棵树总有沐浴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的时候,也总有被狂风暴雨侵袭狼狈不堪的时候,不停地被风吹、日晒、雨淋当然是不行的,再好的质地也会被持续消耗殆尽。同样地,令人焦虑与惧怕的事都随时会发生,关键是如何化解?如何避免让它成为常态?

你知道吗?有一种办法叫交托⋯⋯

可能你会一时的害怕,但不要一直的害怕;可能你会一时的焦虑,但不要让焦虑成为你生活的常态。

044: 圣诞节跟我有什么关系?

备受争议又莫名叫人兴奋的圣诞节又到啦!在国人的概念里,这是个舶来的洋节,其喜庆热闹的元素跟中国人的春节有得一拼。特别是这个节日历年来都被商家利用得很好,温馨快乐的氛围加上打折促销的噱头,轻易就能掀起一个购物的狂欢节。那么,圣诞节对你来说,是跟购物狂欢嗨皮有关?跟祝福、礼物有关?还是跟什么有关?又或者是这年头比较流行的:“外国的节日跟我无关”?

回顾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过圣诞节的情形,蓦然惊觉时代已完全变了。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匮乏的年代,精美漂亮的圣诞卡就已叫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当年年少的穷学生居然愿意省吃俭用、绞尽脑汁买来一张张卡片,只为能寄出一份份相思、一份份浓烈又含蓄的祝福,而今天发一条微信就能做到的事,大家却已懒得做了。

倘若写卡片、买礼物、寄送祝福,还算与圣诞节的原意相符,那蹦迪、聚会喝酒、玩通宵可就是舶来品的本地化应用了。不明就里的狂欢确实也很快乐,但仔细想想那跟吃了兴奋剂、打了鸡血后的荷尔蒙失衡症很相似,快快地乐完,快快地烟消云散,每一个消费主义的节日其实都可以这样无差别地度过。

好在知天命的我们,从懵懂无知中惊醒,还能抓住那天命的应许,让生命回归生命,让意义回归意义,不然,那天大的喜讯真跟“我”毫无关系。

不知道圣诞节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043:花式吐槽(四):吐槽妈会不忍心,从妈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满足的需要

年少时,常听长辈说:有一天你当妈了就如何如何……确实有一天自己当妈了,才从骨子里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

如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已当妈多年,且人生半百,而自己的妈妈们正在老去。曾经妈对女儿的疼爱现在换成女儿对妈的疼爱,曾经妈对女儿的忽略变成女儿经营自己家庭竭力避开的坑,曾经妈妈的严厉粗暴教育留下的阴影如今也已成为云淡风轻的笑料,于是同样是妈妈的我们,不忍心吐槽自己的妈,而婆媳之间微妙的关系,又不能做到不吐不快,这个年纪懂得将心比心、有分寸感或许就是一种智慧。

即使现在老去的妈有许多棘手的问题要面对、要处理,那种催逼感有时叫人很抓狂,但想到妈现在的不好习惯可是当年让自己和家人曾引以为傲的优点,所有对妈的吐槽就都释然了。

吐槽妈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提醒自己的未来不要成为被吐槽的那些点,自省人生很难满足,我们都希望有完美的父母,但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自己也都不可能完美。

042: 感恩节掉转风向-吐槽有时,感恩更要时时有

遇到感恩节,吐槽的节奏立刻转变风向,从吐槽父母转向感恩父母,毫无违和感,就像小孩子前一分钟还在撒泼打滚跟父母闹别扭,后一分钟就阴转晴,还是那个跟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的乖宝宝。

幸好有感恩节,提醒我们需要常常感恩。感恩节里话感恩,自然也让人想到父母。
不过,上次吐槽父母,直接变成吐槽父亲,今天感恩父母,会不会把感谢、夸赞的焦点都集中在母亲身上?当然,这也不奇怪,同样身为母职的我们自己,深知道母亲角色如不出意外,对家庭的倾注都是全然、全身心的,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显然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对孩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有意思的是,吐槽还是感恩,换个话题方向,就有了不同的角度看见。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宠溺的,是语言上的教导、还是行为上的榜样,都曾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尤其从感恩的角度看,每个父母的爱都难以复刻,都值得感恩。

论及父母的勤劳、坚韧、才华对自己的影响,又变相地夸赞了自己。感恩,岂不美哉、乐哉!

041: 花式吐槽(三):本来是吐槽父母的,但没想到火力都集中到父亲身上了⋯⋯

本来是要吐槽父母的,但没想到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先拿父亲开涮了。即使年过半百,穿越时光看到自己年幼时需要父爱的那个父亲,还是对他有很多期许、很多未被满足的期待。

父亲曾经对母亲的冷嘲热讽,父亲曾经打过自己的那一巴掌,父亲曾经遗弃般的忽略、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父亲曾经摔伤过自己⋯⋯已经斑驳的记忆却隐隐约约钉在了时光柱上,成为也许会伴随一生的遗憾和唏嘘。

中国式的父爱如山,有时确实如山,如山一般的沉重,叫人感到沉甸甸的。

四位主持,竟有三位不自觉都在吐槽父亲。不过唯一一个感受父爱最多最深的人,把吐槽变成了赞美父爱的煽情故事,甚至动情之处禁不住流泪。也许女人只需要父亲给予自己的童年有那么几个温馨的疼爱画面,就足以使她的心变得柔软,并且这爱也足以照亮她的人生。
惊讶地发现:在吐槽父亲的时候,每个人都变回小女孩,怨是真的,爱也是真的。纵然老去,纵然不可能再要求年迈的父亲满足自己未曾得的需要,但心中仍然有个父亲的位置,是谁也代替不了的。父亲的缺席缺失、父亲的不在位给子女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这就是父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吧。

你的父亲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呢?

040:35岁以上女性听过来——更年期不是病,但更年期的病要治!

陈医生是某三甲医院成人中医门诊的主任医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将近30年,在门诊挂号的医生简介中写着: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及妇科方面的常见病。而对她的病人来说,只要身体不舒服、啥毛病都可以找她去问诊,她从不拒绝。更年期刊的主播中有两位妈妈曾看过陈医生的门诊,敬佩其专业、敬业,感动其认真周到体贴病人,也因此生发想邀请她来更年期刊分享的念头,没想到陈医生爽快答应,并在上个周末休息的时候,利用一点喘气的时间来客座嘉宾、倾心无私分享宝贵的知识经验,令人感动无以言表!

对女性来说,35岁是容颜衰老的分水岭、是职场事业走下坡路的开始、也是婚姻家庭生活可能正进入日益白热化的阶段,但各种焦虑都抵不过身体内正在急遽加速的内分泌变化,不好的信号开始从身体各个方面频繁发出……

40岁就进入更年期,会不会太早呢?但生命不由人掌控,身体的变化也由不得人自己来决定,如果说潮热、心悸、记忆力下降和各种疼痛还只是自己的感受知觉,那伴随而来的情绪失控就可能会累及到他人。

更年期虽然不是病,但更年期所产生的身体问题、各种病症需要及时医治。

那么更年期会有哪些问题出现?更年期的病症跟什么有关系?“社交癌”是指什么?为什么用指头拎个菜、用脚踢个被子就能骨折?什么时候开始补钙好?老年痴呆症跟雌激素下降有关系?那些年轻时隐藏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为更年期留下怎样的隐患?更年期的问题能预防吗?如何医治已经出现的病症?究竟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比较好呢?可以同时既吃中药又吃西药吗?食物怎么吃才好?或者日常生活中怎样健康地吃?……

原来好多问题都是被忽略或从未关注到的常识,了解了这些常识,即便是身体出了问题、有了症状,至少心里不慌、也知道用什么办法去解决了。

35岁以上的女性朋友来听听吧,当然更年轻的朋友若想提升生活智慧、了解生活常识的也可以点进来听。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039:花式吐槽(二):再没有比吐槽老公更欢乐的了!

老公乱扔臭袜子、乱扔东西、不爱干净、抽烟、不搞家务还搞破坏、记不住老婆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很少给老婆买花买礼物……如果你已为人妻,以上经典款老公的毛病,你中了几条?

妈妈们吐槽孩子时小心翼翼、一个比一个求生欲强烈,可吐槽起老公来就肆无忌惮了,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欢声笑语,主打的就是一个欢乐。

年过半百、大半生夫妻,老公们的毛病都曾经是令妻子无法忍受的槽点,但如今说起来,已大都有接纳之意。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吐槽是为了秀恩爱,有人吐槽是要表达自己多么优秀……

但意外惊喜就在发现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同款老公的刹那!

038:花式吐槽(一):一边吐槽孩子一边标榜自己,忘记母亲的身份有多难!

吐槽能排解郁闷、寻求安慰、释放情绪垃圾、减少心理问题,但吐槽很爽却也需要点智慧和勇气,特别是向熟悉你的人吐槽身边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火烧身,伤已又伤人。

把吐槽放到台面上来,妈妈们更是小心翼翼。一边吐槽,一边维护吐槽对象;一边吐槽,一边寻求认同与安慰;也一边吐槽,一边展示和表达自己。看似在吐槽孩子的毛病,却掩藏不住母亲对孩子的嗔爱,也掩饰不住妈妈们惯有的自我标榜欲,不知不觉吐槽变成了花式亲子教育。

没办法,也许做母亲的在孩子面前永远都有强烈的求生欲,生怕给孩子的形象抹了黑;而孩子的形象也是父母形象的延续,黑了孩子就是在黑自己。当然游戏规则的设计有一定的限制,何况台上与台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与其说是吐槽,不如说已将那些糟糕的、难堪的事悄悄做了转化。于是妈妈口中的孩子们似乎都是同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不过,母亲们的自我反省多少都是个进步,在控制欲父母的管制下长大的孩子们或许能从中看到一些希望与出路吧。

你在与人交往中,喜欢用吐槽这种方法来拉近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