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太男了

120:“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颓废发疯文学家

【引言】
发疯?现实生活不行,网络上还不行吗?我不过就是发发牢骚,说点俏皮话。但是又有谁能看到小丑面具后面苦涩的嘴角呢?人生不易,这是个早就知道定义,但谁能想到这么不易?为什么都在教导我?都在指点我?都在要求我?都在苛责我?

【时间轴】
00:00——我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可是我的领导还没接受
07:10——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但困境是相同的
20:08——职场=训练场,一个好的老板=一个好的教练
31:58——社会断层如此明显,多数县乡的孩子主动放弃了更多的可能性
37:53——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和该做的事
42:04——发疯文学其实也是当代人的清醒认识
56:31——读书苦吗?生活苦吗?还是自问,自答吧!

【本期感受】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潮,对于如今以互联网为生活主体的人来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输出自己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而当人们带着一种近似癫狂的状态来表达自己情绪时,也体现出当下环境中的艰难与挣扎,生活总需要去面对,但以怎样的心态,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收听方式】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苹果播客、通义听悟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119:我休假了,报了一个【品质豪华旅游团】

【引言】
旅游,可以说的上是在最近几年互联网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关键词,伴随这个词语出现的,还有许多画面。整体上给人一种旅游行业回血复活的状态。再加上互联网上的种种安利,以及困顿许久的生活现实,促使许多朋友都纷纷加入了旅行大军,李诺也趁机休个假,和太太进行了一场久违的旅行。

【时间轴】
00:00——时代不同了,传统模式已被取代,旅游业已成新逻辑
08:06——不是独立旅游团带不起,而是散客拼团更有性价比
18:42——除了便宜、累和不自由,跟团游还有什么优劣势?
23:47——旅游团有购物点,其实很正常,那不正常的是什么?
34:13——当你开始跟团游,就已经开始了和导游、承办方心理博弈的过程
46:53——互联网时代,也是人被数据化的时代
50:52——多数主打“精品”“品质”“优质”的旅行团,无消费陷进,但有购物套路

【本期感受】
旅游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诸如xx书、x音、x手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也都成了旅游行业的客服窗口,甚至随着运营成本及风险的降低,直接带来旅行费用越来越实惠,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旅行成了一种更容易消费的快消品。而在这价廉的基础之上,优质的服务、诚信地交流、透明的制度又成了另一种的稀缺品。说到底,消费的主动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上,只要我们保持清醒,明白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也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通常更容易享受自己的旅程。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收听方式】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苹果播客、通义听悟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118:快过年了,于是我们看了《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引言】
说到春晚,过去是很多人的春节标记,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那个场景想想都很幸福了!但随着时代进程发展,环境的变化,人们看春晚的心思也不一样了,现如今,提及春晚更多是网络上的热议、吐槽,也少有人再维持一种看春晚守岁的习惯了。是我们都变了吗?还是说春晚变味了?所以,春晚还有必要办吗?

【时间轴】
00:00——又到了一年一度春晚节目预测的时间啦!
12:08——我们长大了,春晚也变化了,期待与现实距离越来越远了
21:42——人们对春晚的“执念”或者是一种归属感的寻求
25:33——其实春晚不是春节的必备节目,陪伴家人,共享团圆才是!
35:59——荒诞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忧虑未知的明天,又感动于收获的当下
47:43——我们仍期待春晚,是因为它在回忆里的份量,更期待这仪式感可以见证我们的生活和存在

【本期感受】
今天主要谈论的内容是《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这部在网络上热映,也引发网友关注的影片,其无厘头的风格,荒诞的表达不仅引人发笑,更叫人思考关于生活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其实充满了黑色幽默,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不可能却现实的事情发生,我们一方面感到意外,一方面又默认地接受!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重要的日子,春晚也因此显得有意义,但当我们不再期待春节的团圆、美满、丰盛的饭食、幸福的笑脸,那么春晚的意义又能有多大呢?有人说,变化才是世界的常态。那是往好处变?还是往坏处变呢?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收听方式】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苹果播客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117:读书不是在建立自我的优越感,读书是在拓宽自我的境界(下)

【本期嘉宾】
帕比老师(返场)

【引言】
每至年末,各种报告纷至沓来,而一些阅读app也会整理出我们过去一年的成果。而当我们借着报告中的数字回顾过去的一年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思考呢?所读过的书是具体地成为我们成长的阶梯?还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却持续地滋养着自己的灵魂呢?又或者,它只是一串数字、一行字符,只是证明过去的一年自己花了一些时间在这些文字间呢?

【时间轴】
00:00——书接上回,接着来聊聊阅读与其他获取信息的方式之间的区别
13:14——听书、高度总结速读在这个短平快时代有其价值,但也剥夺了阅读的体验
25:52——当你遇见一段文字,让你沉浸其中,你也会读到一本书,不舍得读完
34:18——哪些书让你感兴趣?哪些书你读不下去?
46:47——存在就有其道理:成功学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发令枪
55:14——开卷有益?书也得挑着读
65:11——当你遇到交流对象有特定的话语体系,是否会有压迫感?
80:49——带着善意,拓宽自我的境界,接纳不同,建立友好

【本期感受】
时下的流行语有很多:搞钱、变现、爱自己、升值、斜杠……而少被提及的却是:胸怀、境界、接纳、包容。当然不是说这些词与词之间有什么是非对错,但毕竟我们常常处在群体活动中,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有许多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实践的体验,另一方面,那些优秀的书籍作品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多认识自己,也更多了解人生百态,知道人情冷暖。当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也会成就我们进入更好的生活。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收听方式】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苹果播客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116:在一个效率至上的环境中,读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上)

【本期嘉宾】
帕比老师(返场)

【引言】
人到一定时候,真的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吗?也难怪古人早就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在信息如此爆炸的时代里,比读书效率高的方式不知有几多,何必要选择一种“低效”的方式:读书呢?大家那么忙,时间那么紧,书那么多,谁知道读哪本有用!

【时间轴】
00:00——读书也有鄙视链?是否该有阶级划分?
06:56——阅读自由,自由阅读
14:52——《木偶奇遇记》启发了对文字的好奇
29:12——带着目的去阅读,有什么问题吗?
45:17——《娱乐至死》告诉我们:人们对长信息的获取能力减弱,转而追求短视频等娱乐性质的信息是一种迷失的表现。
55:39——《围城》中见识到语言的魅力:那种形象、那种辛辣、那种贴切。
67:59——《出梁庄记》:哀痛就是自我,就是历史和传统,就是在面对未来时过去的影子。
75:52——若干年以后,在某个场景下,突然间想起曾经读的那一段话、那样一个对风景的描述、对人的描述、对一个事件的认知,恰好跟当下是吻合的。我把那段话复述出来的时候,那叫闭环。那一刻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本期感受】
阅读不应被划分为阶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体验。性别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出身不是问题、背景不是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在于你的心。而个人阅读清单以及个人阅读习惯的形成,对阅读的生活更重要。当你习惯阅读,就会发现阅读这件事本身的乐趣,而不只是关注在,读了几本书学到了多少东西。而且,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里,阅读或者会成为对抗虚无的有力武器!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收听方式】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苹果播客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115:大多数中年男性比想象中孤独

【引言】
“男人嘛,就该独立,就该少说话,多干活,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也许整个社会不断向男性灌输的,就是这样的观念,以致于到了一定年龄,男人开始闭嘴,至少开始学习沉默。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到最后,该说的时候不会说,该说的话不懂说。似乎,这才有个男人样。但做为一个整全、独立的生命体,男人也有自己表达的需求、情绪交流的需求,但苦于缺少交流的经验,逐渐地,患上了“失语症”。

【时间轴】
00:00——中年男人的失语成了常见现象
07:22——就连测试MBTI都不由自主地带起面具
15:11——i人就一定是个闷葫芦?e人就一定是交际狂?
21:14——其实当代中年男人的孤独,不正是上代的教育成果?
38:14——性别不同,情感互动的需求也并不一样
53:12——方法很重要,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被允许自己有需求

【本期感受】
对于每一个男性来说,能有一个情绪出口,是很稀缺,很宝贵的。毕竟,就连楚门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陪伴在身边的马龙。而在我们各自身边,谁来扮演这个角色呢?父母?妻子?好友?同事?同学?儿女?又或者是陌生人?究竟在谁面前表达真实的自己不会被取笑?倾述自己的孤独不会被嫌弃?流露自己的软弱不会被鄙视呢?思前想后,答案越来越模糊。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4:我是河南的,被黑惯了的河南【一些关于地域黑的感受】

【引言】
首先声明:本期节目绝对无意蹭杨姓女星带来的热点。起初想聊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如:南阳迷笛节、哄抢药材等事件。诸如此类消息,再次将大众的眼光引向河南,且让大家众拾对河南负面的观感。但,提起这个话题,就连河南人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尤其是在面对网络上各种臆测、贴标签等评论,更是让河南朋友无力反驳。究竟是事出有因?还是无脑黑?先聊再说吧!

【时间轴】
00:00——地域黑的起源与影响(自古就有?)
04:45——地域标签与刻板印象
09:55——有多少井盖是河南人“偷”的?
18:43——在“地域黑”这件事上,通常人们先找到了一个“归因”
31:29——作为河南人,河南被黑意味着什么?
37:13——个人素质的确不能代表集体素质,但个体素质会反映集体问题
50:53——当包容越来越来,不只是地域黑,甚至会出现人人互黑,那将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本期感受】
地域黑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宣泄方式,常常形成共识。人们对地区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判断,归因于该地区的特点。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往往只是听说,并不太关注真相。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情绪宣泄,通过对地域的负面印象来疏解负面情绪。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放大了这种现象。人们往往关注事件的发展和惩罚,而不关心事件本身。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加剧了地域黑现象的传播。当人们只是沉迷于参与的过程,甚至会主动放弃真相乃至真理。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3:你想孩子怎样成长,你就做怎样的父母,别让孩子输在终点线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学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深夜里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的“惨烈”场景。当然,为人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更好,这本身是没错的,但过度的压力导致孩子厌学,父母情绪心理受挫,甚至影响家庭和睦的氛围,那就得不偿失了。那孩子的作业究竟怎么辅导?学习上的困难该如何克服呢?父母的心态该如何调整呢?每一个都是大难题!

【本期感受】
当90后、00后逐渐长大,进入社会,有了表达的机会,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对话环境?什么样的家庭关系?人们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许可以让我们稍稍停下来,思考一下过去父母、学校、社会等形成的综合教育,又或许让我们如今为人父母的人,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正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更真切、更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孩子这面镜子身上,看看身为父母的自己投射了什么给孩子。

【时间轴】
00:00——中国当代父母对孩子前任的预估变化
08:25——明明可以不读大学就结婚生子,为啥非得上大学?
15:34——传统乡土文化对当代教育期待的隐性影响
24:58——孩子学习不好,竟然是因为读书太多?
35:18——成绩、学历、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才会显示其价值
46:35——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压力和困难,没有哪套方案是万能的
56:06——孩子的梦想,有时候是父母的灌输,也可能是父母无意中的影响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2:在一个混浊的世界里,要么活得清醒,要么活得庆幸!

当我们习惯了“宏大叙事”,往往就很容易忽视身边真实、具体的人事物,内心反而会增强了一些对于生活的魔幻感!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注视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感知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又很容易被一些阴暗、消极的状况影响,以至于失望、无力、彷徨。那我们究竟要“清醒”地“痛苦”呢?还是要“无知”地“庆幸”呢?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关键词】

#清醒 #痛苦 #挣扎 #独立 #洗脑 #庆幸

【本期感受】
“清醒”有“清醒”的代价,“庆幸”有“庆幸”的可叹,回归到个人,仍旧是为自己负责。当然,人生在世,总要有些目的,或者可以称之为“使命”,成为我们的内驱力,可以推动我们在任何环境中,坚持、笃定地走下去。因为知道,那是一切的答案,也知道,有一份终极的价值在等着自己。

【时间轴】
00:00——在充斥着负面新闻和争议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08:13——历史中的小人物和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20:54——选择没有对错,每种选择都有其尊重和适应性。
46:31——虽然我们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但最终清醒的决定还是要自己负责。
60:24——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67:02——互联网思维和他人的评价,正在塑造“将来的你”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111:迷茫、无助、脆弱的“身心灵”,在何处才能得“救赎”?

“身心灵”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不过近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事件,再次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而就“身心灵”等相关的行业、服务也成为大众讨论的内容。聚焦到个人,我们如何看待“身心灵”这个概念及其相关的事件呢?究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还是抱着怀疑的目光去审视?甚至直接不假思索地批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主观视角,所以,你怎么看“身心灵”?

【关键词】#身心灵 #挣扎 #成长 #课程 #压力 #消费

【本期感受】
身心灵课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提供专业建议来改善生活满意度。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大师”的骗局,避免被骗。我们在相对比较差的环境时,对心灵需求的觉醒和对身心灵修养的追求,会相应增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的逻辑,不至于被利用、被割。

【时间轴】
00:00——身心灵课程: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推至现实生活中的感知
13:51——身心灵:人们对心灵需求的觉醒(经济下滑时更为突显)
27:21——外行眼中,心灵大师的成功学课程背后的逻辑
40:14——人生困惑与价值观差异等认知大都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56:47——其实,人从来就不可靠,所以独立思考很重要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