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太男了

077:加更-这期播客节目我们不聊,请你来聊

今天

李诺、张凡、刘辉再一次面对面,好好地聊了一次

但是

没有录音

不只是因为投入,也是因为交心

所以,萌发了这期节目的想法:这期由听友来聊!希望你可以找到一位或多位许久没有好好聊过的好朋友,打开这期节目(一首纯音乐),一边听,一边聊。如果可以的话,请留言分享你们畅聊过后的感受。

当然不是为了水节目,只不过想通过这样的方式

重新认识我们身边或许被忽视的朋友

重新发现被人倾听的感受多么美好

重新体会听人表达时候的那种交心的感觉

注:因我们的畅聊大概是1小时40分钟左右,所以本期节目(BGM)时长为1:40:34

076:当生活主线模糊失焦,副本或支线占据主导,所谓中年危机就出现了

音乐平台的评论区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对每一个进入社会多年的成年人来说,成长是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感觉。年龄的增长带来了不同身份角色的转换和叠加。太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埋头苦干、一心奔跑,不仅没能好好欣赏成长路上沿途的风景,而且还常常因为对自我的忽略,导致自己无意识中陷入一种麻木、无趣、苦闷的陷阱中无法自拔。再后来,那些郁结的情况无法正常表达出来,只能在独处的时候,无奈回味。

【关键词】

#中年危机 #责任 #担当 #主线 #使命 #情绪

【本期感受】

对于每一个成年男性来说,有压力从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不过在传统的思想中,似乎男性在自我软弱方面的表达是很有限的,从小到大也都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抗,什么苦都自己咽。不过,从个体生命健康的状态来看,人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是需要适当抒发的,否则也会对自己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也许“成功”这个眼罩遮住我们的眼睛太久了,让我们常常忘记生活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让人忽略了生活也是很主观的,自己能否感受到幸福,能否给家人幸福感,能否把握住这份幸福,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设身处地、量力而行,就足够了。

【时间轴】

1:08——怎么我人到中年,成了这个样子? 

9:43——生活的减法,从专注在一件事开始

15:51——假如自己的心不能打开,Be real哪有那么容易呢?

21:02——面对手停口就停的状态,生存已经成了问题,何谈生活?何谈激情?何谈血性?

25:48——生活的成功与否,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判定呢?

30:56——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构成了综合性的压力!

34:19——每个人都需要找到生命中的那条主线,就是可以赋予你使命感、成就感同时又能使你担当起角色的那样事物

42:10——老布(《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角色)的困境,其实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吗?

47:42——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味,没有热情所在时,这也许正是一个突破的好机会

52:57——从前,我们的活,都是在他人的标准、要求、期待之下,从来没有想过,原来生活,是从自我出发

58:42——哪怕生活再不易,他透口气的方式,也只是在车里回味一曲《海阔天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插曲】

《海阔天空》——Beyond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75:清明节不该是个晦气的日子,反倒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机会

在中国传统的风俗文化中,祭祀、丧葬等虽然是无法避开,甚至也是人生大事,但往往人们很少去谈论、去深入思考。特别对于许多年少的孩子、年长的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尽可能需要避开的话题。避之不及的背后带着对死亡的惧怕,对鬼神的想象与敬畏,也有对生的不舍与渴望。所以,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与死亡相关的事,大多情况下都要在一种消无声息中面对死亡气息的冲击,以至于不知所措,最终规训在避讳风气之下。

【关键词】

#生死 #死亡 #清明节 #死亡教育 #人生大事

【本期感受】

在今天的节目中,之所以我们频繁提及死亡教育,我想这也是基于我们各自在生活中的观察,包括我们个人的经历所得出的感受。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生与死都是极其重要的事,但如果因为避讳,而选择性忽略了死亡这个话题,那么我们的人生观或者不会是健全的。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实际的问题:疾病、苦难、离世等,由于认识不足,没有办法尽可能以冷静、端正的态度去处理,去经历。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大的亏损。当然,今天的话题中还有一个重点:信仰。并不是要去讨论信仰的真假、对错,但最起码,我们应当认真 地思考,我们是否有笃信的,是否有信仰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锚,以至于我们能以坚定的姿态迎接人生中的风浪。

【时间轴】

3:25——那些关于清明的图象:缅怀、祭祀、扫墓、肃穆

7:16——离世之人成就了在世之人表现(表演)——越来越大的排场是做给人看

12:27——人人都知活孝才有意义,但社会风气总倒逼人们追求过世后的表现

18:55——孝在乎人心,忠于本心,量力而行

27:22——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一同来思考人生大事

33:11——那些小时候有机会接触到的“死亡教育”

39:18——对死亡的惧怕,基本源于对死后将会发什么,都一无所知

42:59——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因为目的地已知,结果可粗浅判断,失败了可以回头

50:15——死亡通常情况下,都是消无声息的

55:54——之所以我们心中有畏惧,同时也有一种向往永恒的心——它就叫灵魂

61:09——因人是有限又向往无限,因此信仰成了灵魂的需求

65:49——真理该是绝对,信仰也有真假,但起码要我们自己认真去思考、去经历、去感受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若你想使用IOS、MAC系统的【播客】软件收听本播客,请使用此RSS链接:

https://breakpod.net/program/program-men-in-deep/program-men-in-deep-rss

添加URL即可订阅、收听!

074:那些生活、职场、人际关系里的糟心事,皆因人到中年还不够成熟?

曾经初入社会之时,眼见那些前辈们在职场中往来自如,心中不免会敬服有加,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场处境也会有许多的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年龄渐大,职场经验也渐多,却常常感受到在职场中的吃力、无奈,甚至有时候会有沮丧。为什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为什么人到中年,还会感到职场的挣扎与困顿?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太不成熟,心智、情商、能力没有好好的发展成长吗?

【关键词】

#人到中年 #职场 #能力 #人际关系 #社交困境

【本期感受】

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会对应的压力,而且因为人的群居性,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与人合作,彼此负责。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纯粹,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受到个人内在一些负面的个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在关系中常常会感到受挫,别扭。不过,很多时候,人的成长也是在压力中发生的,毕竟人不能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而在这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提升自我的认知,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时间轴】

3:08——每一个公司,每一间办公室就相当于是社会大染缸的一个缩影

11:44——当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得不到尊重时?

19:15——所谓社恐,也可能是一种社交疲累

27:22——许多的工作岗位带给人的压力和难处往往是因人与人之间无法对等和平相处导致的

32:36——当同事找你借钱……

38:13——年龄越大,越容易失去社交的兴趣?

43:31——“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同样适用于职场?

49:5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往往依赖于彼此之间的关系(情感层面的关系)

56:55——当环境变化、位置改变,压力也随之而来,当你的工作不只是需要完成自己手中的活计,同时也需要去照顾、体会、要求、分配、协调时,这也同样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63:04——职场问题对于职场人来说,就像人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是无法逃避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是谁以及我们要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3:其实你爱的不是“钱”,而是“钱”能满足的欲望~从睡后收入聊到金钱观

对于当下多数朋友来说,做什么都不如“搞钱”重要。毕竟钱可以满足我们许多的需要,包括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同时也能给我们的个人地位及形象带来“助益”,似乎只要有了更多的金钱,自我的价值就可以更好的体现。真的是这样吗?许多朋友口中的爱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真的懂得金钱的价值和意义?还是长久受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类思想的影响呢?今天,三位理财小白(李诺、张凡、刘辉),特意向有着多年理财经验,同时也在金融行业深耕的David来请教有关睡后收入的问题,结果却被David老师上了一课。

【关键词】

#睡后收入 #钱 #财富自由 #欲望 #理财

【本期感受】

在今天的交谈中,许多新鲜的词汇不断出现,以至于脑子的反应都要慢上几拍。“跑赢通胀”这样的概念,放在睡后收入这个思路中时,睡后收入这件事就变的有意思多了。同时,David说:你不是爱钱,你只是爱钱能满足的欲望。过去竟然真的很少从这个方面来思考。本以为爱钱,就多挣钱,同时也多花钱,甚至很多时候不自觉地超前消费,说白了都是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导致的非良性状态。至于节目后面提到的财富自由,也许也是一种更新的理解:不是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才自由,而是一个人因财富而收获自由。单单从这个观点来看,也许大多数的朋友,都很少会感受到财富给自己带来的自由感吧。

【时间轴】

1:21——被误解的“睡后收入”

7:30——其实你并不是爱钱,而是爱钱能满足的欲望

14:05——真正的财富自由是:财富使你自由。

18:10——有一种相对轻松的睡后收入获取方式

23:04——理财这回事,真的有门槛吗?

27:16——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种以小搏大的风险行为

31:19——理财的目的是跑赢通胀,提升自己的能力是理财的基础。

36:44——学好数里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谁知进入社会后,挣的钱都不够花。

41:53——除非暴富,否则我只能继续贫穷

48:27——跑赢通胀?买哪支基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管理金钱的意识

54:11——当你的睡后收入大于支出,但,这绝对不只是一种数字上的体现

57:42——虫子再小,那也是肉啊!

62:20——内卷的世界,需要不断地深耕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2:在《中国奇谭-林林》人与狼的故事里,我们看见了多面的人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3新作《中国奇谭》,起初凭借优质的招牌、精美的制作、奇趣的故事设定,迅速圈到一大波粉丝,热度飙升。不过也不并不所有内容都受到好评,特别是《飞鸟与鱼》被指水平太低、剧情太水等问题。总得到说,上美厂还是通过《中国奇谭》再次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让中国动画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今天在节目中,我们想聊聊在《中国奇谭》中,并不是非常受关注的一集《林林》,一位化身小女孩的幼狼林林的故事。

【关键词】

#中国奇谭 #林林 #狼性 #人性 #善恶

【本期感受】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对林林和那个邀请她到家中玩耍的小男孩来说,人性是模糊的,毕竟他们所见、所知、所感都还太少。但经过那个雪夜,经过那场人与狼的搏斗,他们也在成长。只是这种成长总会带着主观的认知,想要回到那个纯粹、质朴的状态下,太难了!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林林》这集中包含了许多元素:社交困境、信任危机、刻板印象等等。所以,你在这个短片中,看出什么了吗?

【时间轴】

2:06——今天咱们聊聊《中国奇谭-林林》

7:00——对“动画”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印象和理解?孩子的专属?成人不必看?

15:44——动画片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教育”

21:12——人性之复杂,常常另人无法捉摸,甚至叫人细思极恐

27:28——环保秘诀:地球无人类?

34:39——人与动物,本该相互忌惮,保持距离,敬而远之

40:17——哪怕我们眼见的,更多是消极、痛苦、伤感、挣扎,但是否可以试探性地努力,一起去寻找真善美?

50:21——关于片尾,我们的发散,是无休止地彼此伤害?还是在饶恕后冰释前嫌

58:39——在职场中,上司与下级,常常也像是某种形态的“天敌”

63:16——你会带自家孩子看《中国奇谭》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1:当我们看到【高层次人才候车区】,会想到什么?

前段时间,一张显示着【高层次人才候车区】等字的标示牌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样特别的公共服务的看法。当然负面或者说讥讽的声音是居多的,毕竟我们很难对于自己没有,或者说是自己不能去享受的服务有什么天然的好感。当然很多人会理性地分析,这种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而从个体来看,无论是否是【高层次人才】,都会感到这种服务方式的尴尬。

【关键词】

#公共服务 #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候车区 #市场经济 #公众意识

【本期感受】

特权也好,优待也罢,在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从来没有真正地消失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很容易接受所谓的阶级划分的概念,甚至就连基层社会还要出现“三六九等”这样的区分。只不过,当有些东西被摆在明面上,对于大众来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多一些,毕竟在整个社会环境里,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占比是非常少的,更多的人是普通的、平凡的。试想想,我们这一群群普通的人,每当经过标注着【高层次】这类字眼的区域时,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当然,作为个体,我们需要看自己合乎中道,不被外界的定义所影响,只是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有关制定规则的人,应该要好好思考,甚至修正。

【时间轴】

3:00——听过【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12:27——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过才是【高层次人才】?

30:30——明明已经享有那么多的社会福利,为何又会出现这样的公共服务?

25:46——【我花钱,我享受】这样的社会主流思想,会带人们什么样的影响?

32:09——从普通人的视角认识的市场经济发展、特性和影响

37:22——假如我是【高层次人才】,会去【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42:46——问题从来都不在【高层次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候车区】,重点在于制定规则并宣传的,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

46:11——公共服务到底在服务谁?从个人角度,我们谁不想成为那群中可以被优待的人?

48:59——人们不是觉得自己少,而是不想别人比自己多

52:21——当下环境中,成就感未必是来自成就本身,而是因为有人被踩在脚下?

58:00——只有制定规则的不尴尬,所有人都很尴尬

61:57——说到底,还是:我不配!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0:沉迷当然不好,但只有青少年需要预防?

沉迷、上瘾,往往给人带来的观感都是比较负面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想到的都是一群似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特别是面对游戏等娱乐化的媒介,仿佛他们完全没有分辨能力,也没有清晰的头脑可以去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但认真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所见的沉迷者,又岂止是青少年,或者说是未成年呢?就算是成年人,不也会沉迷、不也会上瘾?所以,当我们听到防沉迷、杜绝成瘾时,可不能天然地以为:与我(这个成年人)无关了。

【关键词】

#游戏 #娱乐 #沉迷 #上瘾 #成就感 #亲子教育

【本期感受】

诚然,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沉迷某些事物,似乎我们可以用好,或者坏,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是否应该沉迷,甚至上瘾。但本质上,当我们回归到各自在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应该沉迷,或者是被允许沉迷的,毕竟在生活中,我们在不同身份中所需要做的各不相同,过于沉浸在某种事物中,总会给自己的生活,甚至别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大多数时候是不好的。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很大,也很杂,怎样给他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骂孩子不争气,责游戏导致沉迷,都不如以身作则,用心陪伴来得更有效。至于游戏,本身就没有好坏,当然这里说的是优质游戏,很大程度上,开发团队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或者说制作游戏有门槛,对玩游戏的人同样有门槛的要求,反倒是当下许多低级游戏拉低了大众对游戏的观感,也消耗、捆绑了许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大可以说,游戏(优质的)无罪,被游戏捆绑和消耗的人,才是最应该回头的。

【时间轴】

2:36——由一档青少年综艺的视频片断,引发的话题——究竟谁需要防沉迷?

7:36——作为父亲,当发现自己儿子受到电影影响,并开始模仿时~

10:00——就算影视分了级,就算玩具、游戏设了限,那又怎么样呢?

13:30——孩子没学好,是老师的责任、同学的责任、邻居的责任……就是没有家长的责任!?

21:31——娱乐、游戏千千万,动与不动大不同

28:02——亲子教育好难啊,真正的难点在于哪里?

32:15——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当我们没有了取舍的自由,就是被捆绑,就需要防沉迷了

40:46——游戏也分优、良、劣、差~说到底还是供人选择的工具。

43:29——生活不易,游戏代替:大多数娱乐化的游戏更容易满足人的成就感

46:35——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成为了孩子成长最大的动力~

50:36——凡事都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55:42——《孟母三迁》的故事,能带给当代 人什么样的启示呢?

59:54——当孩子能以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成就感

62:37——当受到环境影响时,要记得:我们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69: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浅谈中年危机

聊到中年危机,似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个男人,在家庭中要承担起责任,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以个体,甚至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也是十分脆弱的,往往也会另人感到焦虑、无助。因此,我们都要经历一种中年危机,而这种危机究竟与其它危机有什么区别,以至于要用“中年”这个代表一定时间节点的词语来形容呢?今天,李诺和刘辉跟嘉宾一起浅谈“中年危机”!

本期嘉宾:Jay(金融行业从业者)

【关键词】

#中年危机 #选择 #价值 #职场 #使命感 #生活

【本期感受】

每个人面对危机时,心态都会有所不同,危机的内容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我们探讨的,更多是如何以更加平和的状态去迎接这种人生中的意外。因为,无论我们多不想经历,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太重要了。危与机,常常是并存的,过分地关注危难的部分,而忽略了机遇的部分,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就像在节目里聊到的,当我们遇到危机、难处、迷茫时,就算不往前跑,至少脚尖得朝前啊!

【时间轴】

3:14——“我心里跟长了草似的,工作都没什么心情了,就想回家养羊!”

5:12——突然有一天发现,快乐没有了~

10:24——人到一定程度,总要经历迷茫的

13:44——《中年漂流》这本书,不只启发思考,同样也照进现实

18:09——当下的困境与未来的关系

21:50——所谓“中年危机”,考验的正是抵御风险的能力!

24:47——职场提供的多数工作机会的同质化与差异化,打工人很难积累深厚、专精的工作经验,以此提升个人竞争力

30:49——中年危机=物质危机=心灵危机

34:48——面对前途、生活、关系的选择,总会让人作难!

42:39——国内外基本国情有区别,但社会性问题还是要具体化看待,具体到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时代

53:02——大多数的问题能否被解决,如何解决,可能都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问题

62:38——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对现状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67:17——如果你可以对25岁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