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太男了

074:那些生活、职场、人际关系里的糟心事,皆因人到中年还不够成熟?

曾经初入社会之时,眼见那些前辈们在职场中往来自如,心中不免会敬服有加,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场处境也会有许多的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年龄渐大,职场经验也渐多,却常常感受到在职场中的吃力、无奈,甚至有时候会有沮丧。为什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为什么人到中年,还会感到职场的挣扎与困顿?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太不成熟,心智、情商、能力没有好好的发展成长吗?

【关键词】

#人到中年 #职场 #能力 #人际关系 #社交困境

【本期感受】

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会对应的压力,而且因为人的群居性,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与人合作,彼此负责。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纯粹,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受到个人内在一些负面的个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在关系中常常会感到受挫,别扭。不过,很多时候,人的成长也是在压力中发生的,毕竟人不能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而在这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提升自我的认知,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时间轴】

3:08——每一个公司,每一间办公室就相当于是社会大染缸的一个缩影

11:44——当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得不到尊重时?

19:15——所谓社恐,也可能是一种社交疲累

27:22——许多的工作岗位带给人的压力和难处往往是因人与人之间无法对等和平相处导致的

32:36——当同事找你借钱……

38:13——年龄越大,越容易失去社交的兴趣?

43:31——“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同样适用于职场?

49:5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往往依赖于彼此之间的关系(情感层面的关系)

56:55——当环境变化、位置改变,压力也随之而来,当你的工作不只是需要完成自己手中的活计,同时也需要去照顾、体会、要求、分配、协调时,这也同样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63:04——职场问题对于职场人来说,就像人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是无法逃避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是谁以及我们要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3:其实你爱的不是“钱”,而是“钱”能满足的欲望~从睡后收入聊到金钱观

对于当下多数朋友来说,做什么都不如“搞钱”重要。毕竟钱可以满足我们许多的需要,包括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同时也能给我们的个人地位及形象带来“助益”,似乎只要有了更多的金钱,自我的价值就可以更好的体现。真的是这样吗?许多朋友口中的爱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真的懂得金钱的价值和意义?还是长久受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类思想的影响呢?今天,三位理财小白(李诺、张凡、刘辉),特意向有着多年理财经验,同时也在金融行业深耕的David来请教有关睡后收入的问题,结果却被David老师上了一课。

【关键词】

#睡后收入 #钱 #财富自由 #欲望 #理财

【本期感受】

在今天的交谈中,许多新鲜的词汇不断出现,以至于脑子的反应都要慢上几拍。“跑赢通胀”这样的概念,放在睡后收入这个思路中时,睡后收入这件事就变的有意思多了。同时,David说:你不是爱钱,你只是爱钱能满足的欲望。过去竟然真的很少从这个方面来思考。本以为爱钱,就多挣钱,同时也多花钱,甚至很多时候不自觉地超前消费,说白了都是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导致的非良性状态。至于节目后面提到的财富自由,也许也是一种更新的理解:不是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才自由,而是一个人因财富而收获自由。单单从这个观点来看,也许大多数的朋友,都很少会感受到财富给自己带来的自由感吧。

【时间轴】

1:21——被误解的“睡后收入”

7:30——其实你并不是爱钱,而是爱钱能满足的欲望

14:05——真正的财富自由是:财富使你自由。

18:10——有一种相对轻松的睡后收入获取方式

23:04——理财这回事,真的有门槛吗?

27:16——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种以小搏大的风险行为

31:19——理财的目的是跑赢通胀,提升自己的能力是理财的基础。

36:44——学好数里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谁知进入社会后,挣的钱都不够花。

41:53——除非暴富,否则我只能继续贫穷

48:27——跑赢通胀?买哪支基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管理金钱的意识

54:11——当你的睡后收入大于支出,但,这绝对不只是一种数字上的体现

57:42——虫子再小,那也是肉啊!

62:20——内卷的世界,需要不断地深耕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2:在《中国奇谭-林林》人与狼的故事里,我们看见了多面的人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3新作《中国奇谭》,起初凭借优质的招牌、精美的制作、奇趣的故事设定,迅速圈到一大波粉丝,热度飙升。不过也不并不所有内容都受到好评,特别是《飞鸟与鱼》被指水平太低、剧情太水等问题。总得到说,上美厂还是通过《中国奇谭》再次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让中国动画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今天在节目中,我们想聊聊在《中国奇谭》中,并不是非常受关注的一集《林林》,一位化身小女孩的幼狼林林的故事。

【关键词】

#中国奇谭 #林林 #狼性 #人性 #善恶

【本期感受】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对林林和那个邀请她到家中玩耍的小男孩来说,人性是模糊的,毕竟他们所见、所知、所感都还太少。但经过那个雪夜,经过那场人与狼的搏斗,他们也在成长。只是这种成长总会带着主观的认知,想要回到那个纯粹、质朴的状态下,太难了!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林林》这集中包含了许多元素:社交困境、信任危机、刻板印象等等。所以,你在这个短片中,看出什么了吗?

【时间轴】

2:06——今天咱们聊聊《中国奇谭-林林》

7:00——对“动画”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印象和理解?孩子的专属?成人不必看?

15:44——动画片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教育”

21:12——人性之复杂,常常另人无法捉摸,甚至叫人细思极恐

27:28——环保秘诀:地球无人类?

34:39——人与动物,本该相互忌惮,保持距离,敬而远之

40:17——哪怕我们眼见的,更多是消极、痛苦、伤感、挣扎,但是否可以试探性地努力,一起去寻找真善美?

50:21——关于片尾,我们的发散,是无休止地彼此伤害?还是在饶恕后冰释前嫌

58:39——在职场中,上司与下级,常常也像是某种形态的“天敌”

63:16——你会带自家孩子看《中国奇谭》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1:当我们看到【高层次人才候车区】,会想到什么?

前段时间,一张显示着【高层次人才候车区】等字的标示牌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样特别的公共服务的看法。当然负面或者说讥讽的声音是居多的,毕竟我们很难对于自己没有,或者说是自己不能去享受的服务有什么天然的好感。当然很多人会理性地分析,这种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而从个体来看,无论是否是【高层次人才】,都会感到这种服务方式的尴尬。

【关键词】

#公共服务 #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候车区 #市场经济 #公众意识

【本期感受】

特权也好,优待也罢,在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从来没有真正地消失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很容易接受所谓的阶级划分的概念,甚至就连基层社会还要出现“三六九等”这样的区分。只不过,当有些东西被摆在明面上,对于大众来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多一些,毕竟在整个社会环境里,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占比是非常少的,更多的人是普通的、平凡的。试想想,我们这一群群普通的人,每当经过标注着【高层次】这类字眼的区域时,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当然,作为个体,我们需要看自己合乎中道,不被外界的定义所影响,只是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有关制定规则的人,应该要好好思考,甚至修正。

【时间轴】

3:00——听过【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12:27——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过才是【高层次人才】?

30:30——明明已经享有那么多的社会福利,为何又会出现这样的公共服务?

25:46——【我花钱,我享受】这样的社会主流思想,会带人们什么样的影响?

32:09——从普通人的视角认识的市场经济发展、特性和影响

37:22——假如我是【高层次人才】,会去【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吗?

42:46——问题从来都不在【高层次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候车区】,重点在于制定规则并宣传的,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

46:11——公共服务到底在服务谁?从个人角度,我们谁不想成为那群中可以被优待的人?

48:59——人们不是觉得自己少,而是不想别人比自己多

52:21——当下环境中,成就感未必是来自成就本身,而是因为有人被踩在脚下?

58:00——只有制定规则的不尴尬,所有人都很尴尬

61:57——说到底,还是:我不配!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70:沉迷当然不好,但只有青少年需要预防?

沉迷、上瘾,往往给人带来的观感都是比较负面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想到的都是一群似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特别是面对游戏等娱乐化的媒介,仿佛他们完全没有分辨能力,也没有清晰的头脑可以去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但认真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所见的沉迷者,又岂止是青少年,或者说是未成年呢?就算是成年人,不也会沉迷、不也会上瘾?所以,当我们听到防沉迷、杜绝成瘾时,可不能天然地以为:与我(这个成年人)无关了。

【关键词】

#游戏 #娱乐 #沉迷 #上瘾 #成就感 #亲子教育

【本期感受】

诚然,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沉迷某些事物,似乎我们可以用好,或者坏,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是否应该沉迷,甚至上瘾。但本质上,当我们回归到各自在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应该沉迷,或者是被允许沉迷的,毕竟在生活中,我们在不同身份中所需要做的各不相同,过于沉浸在某种事物中,总会给自己的生活,甚至别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大多数时候是不好的。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很大,也很杂,怎样给他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骂孩子不争气,责游戏导致沉迷,都不如以身作则,用心陪伴来得更有效。至于游戏,本身就没有好坏,当然这里说的是优质游戏,很大程度上,开发团队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或者说制作游戏有门槛,对玩游戏的人同样有门槛的要求,反倒是当下许多低级游戏拉低了大众对游戏的观感,也消耗、捆绑了许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大可以说,游戏(优质的)无罪,被游戏捆绑和消耗的人,才是最应该回头的。

【时间轴】

2:36——由一档青少年综艺的视频片断,引发的话题——究竟谁需要防沉迷?

7:36——作为父亲,当发现自己儿子受到电影影响,并开始模仿时~

10:00——就算影视分了级,就算玩具、游戏设了限,那又怎么样呢?

13:30——孩子没学好,是老师的责任、同学的责任、邻居的责任……就是没有家长的责任!?

21:31——娱乐、游戏千千万,动与不动大不同

28:02——亲子教育好难啊,真正的难点在于哪里?

32:15——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当我们没有了取舍的自由,就是被捆绑,就需要防沉迷了

40:46——游戏也分优、良、劣、差~说到底还是供人选择的工具。

43:29——生活不易,游戏代替:大多数娱乐化的游戏更容易满足人的成就感

46:35——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成为了孩子成长最大的动力~

50:36——凡事都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55:42——《孟母三迁》的故事,能带给当代 人什么样的启示呢?

59:54——当孩子能以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成就感

62:37——当受到环境影响时,要记得:我们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69: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浅谈中年危机

聊到中年危机,似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个男人,在家庭中要承担起责任,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以个体,甚至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也是十分脆弱的,往往也会另人感到焦虑、无助。因此,我们都要经历一种中年危机,而这种危机究竟与其它危机有什么区别,以至于要用“中年”这个代表一定时间节点的词语来形容呢?今天,李诺和刘辉跟嘉宾一起浅谈“中年危机”!

本期嘉宾:Jay(金融行业从业者)

【关键词】

#中年危机 #选择 #价值 #职场 #使命感 #生活

【本期感受】

每个人面对危机时,心态都会有所不同,危机的内容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我们探讨的,更多是如何以更加平和的状态去迎接这种人生中的意外。因为,无论我们多不想经历,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太重要了。危与机,常常是并存的,过分地关注危难的部分,而忽略了机遇的部分,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就像在节目里聊到的,当我们遇到危机、难处、迷茫时,就算不往前跑,至少脚尖得朝前啊!

【时间轴】

3:14——“我心里跟长了草似的,工作都没什么心情了,就想回家养羊!”

5:12——突然有一天发现,快乐没有了~

10:24——人到一定程度,总要经历迷茫的

13:44——《中年漂流》这本书,不只启发思考,同样也照进现实

18:09——当下的困境与未来的关系

21:50——所谓“中年危机”,考验的正是抵御风险的能力!

24:47——职场提供的多数工作机会的同质化与差异化,打工人很难积累深厚、专精的工作经验,以此提升个人竞争力

30:49——中年危机=物质危机=心灵危机

34:48——面对前途、生活、关系的选择,总会让人作难!

42:39——国内外基本国情有区别,但社会性问题还是要具体化看待,具体到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时代

53:02——大多数的问题能否被解决,如何解决,可能都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问题

62:38——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对现状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67:17——如果你可以对25岁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67:【30+】【40+】【50+】一起聊聊业余时间怎么打发

业余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吗?当我们听多了类似“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勤奋”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卷起来,有时候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卷,为什么会那么忙碌,以至于业余时间都没有了。当然,定义很重要,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是业余时间,怎么样,才算是打发业余时间呢?本期节目中,李诺邀请了两位好友一起聊聊关于业余时间的话题。

本期嘉宾:老爻(职业音乐人)、小胖(老师/IT)

【关键词】

#业余时间 #兴趣 #爱好 #自洽 #对话 #热爱

【本期感受】

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所以,当我们聊到同一个话题时,自然就有一些差别。对于各人来说,业余时间的打发问题,反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是说,我们只不过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谓的一些兴趣爱好只不过是从众的一种表现。那些被我们时常晒出来,时常挂在嘴边的所爱的事物,我们也许并未付出多少的代价去深入去探索。投入热情,拥抱生活,收获的,会是一种生命的丰盛!

【时间轴】

2:51——嘉宾介绍

7:30——特别鸣谢《银杏树下》——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14:52——业余时间的定义:工作之外的,整块的,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

20:26——这要是在年轻时,谁说打发时间跟谁急!卷还来不及呢

29:40——年纪大怎么了?年纪大了还可以年轻,也还可以摇滚!

36:02——新话题预定:如何放过自己?!

38:36——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社交诚意:放弃自我,尊重(接纳)他人

43:56——对于一个职业音乐人来说,老爻拥有的是大块业余时间~

47:34——非职业酿酒师的翻车经历

51:22——如果人生凡事都要上价值,都要有意义,会不会也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无意义呢?

53:18——当背上相机,走出家门,休憩就开始了,舒适地自我对话就开始了

58:40——做一个像晚年的奥雷里亚诺上校那样的人,也算一种幸福和满足吧?

64:58——功夫在诗外,生活也无须刻意

71:45——真正的大师,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大师

80:28——究竟什么是”陶冶情操“?

86:31——我们其实是走在一条探索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66:串台-人越是向外探索,就越应该向内心发问——关于《流浪地球2》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都看了吗?《流浪地球2》作为中国科幻代表作《流浪地球》的续集(前传)表现不错。更宏大的场景,更细致地世界观设定,更丰富的故事线,无论是否是科幻迷,或者是书作《流浪地球》的书迷,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当然在观影过程中,难免也会回溯曾看过的科幻佳作,比如《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试图作些比对,但话说回来,文无第一,不同导演的表达手法不同,不同演员的诠释能力不同,不同观众的解读立场也不同,对比往往也都是很主观的。而本期节目,就是播客【创意玩具】的主播Roger邀请了播客【大兔电影漫游】的主播大维和李诺一起串台录制的,在本期内容中,你将会听到每个主播自己在观看《流浪地球2》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各自对于中国科幻、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见解!

本期串台播客

【创意玩具】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ca2f9821a514053c1e73e9

【大兔电影漫游】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18cb91d82e950fe658b2024

【关键词】

#科幻 #流浪地球 #人工智能 #春节档 #电影 #国产电影

【本期感受】

科幻题材电影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精彩设定以及超现实的场景震撼,更多的,还是引发我们对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有人说:未来已来。是的,在人的有限中,时间不停地流逝,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但对于这个高深莫测的大自然乃至宇宙,我们总得抱持敬畏之心。就像今天节目中聊到的:当人越是向外探索,就越是向内发问,然后,也越是会向上仰望~

【时间轴】

00:00——主播介绍

03:07——正片开始 – 万物复苏的春节档,主播们的观影感受

11:22——片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角色和故事线

21:52——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科幻设定 – 相控阵,量子计算机

26:41——为什么行星发动机建在北半球?

30:11——充实的细节使得近未来的设定令人信服

32:30——精彩场景复盘 – 太空电梯/根服务器/点读机拯救世界/门框机器人

37:40——影片的节奏(与《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对比)

46:00——你支持“流浪地球”还是“数字永生”?

61:15——人工智能与艺术

69:10——展望中国科幻电影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

065:MBTI?今天你测了吗?测完你信了吗?

有人问: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吗?如果有拥趸科学的朋友来回应的话,答案应该是“否”。不过从唯心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之所以有科学、宗教、哲学等各类形式组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对我们人类而言,生命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尽是未知。而文明的发展不过是在经验总结中探索真相。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在社会发展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玄妙的事物:生肖、星座、人格测试等。表面上来看,这些似乎指向的是人的性格,但在实际应用的层面,很大程度上,人们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就像正红火的MBTI性格测试带给大家的能量一样

【关键词】

#MBTI #测试 #性格 #成长

【本期感受】

如果只是把MBTI这类的测试当做是一种认识自我的工具,那无论测试出来的结果如何,都没关系。优点保持,缺点规避嘛。但若是把测试结果当作天意难违,进而相信自己正如结果所表达,那可能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从此不再丰富多彩,反而被一个测试框住了。虽然说,我们应该相信相信的力量,不过,怎么看自己合乎中道也是很重要的。在未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经历许多问题,也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是为自己负责,还是服务于某个结果,这才是我们需要更深入去思考的~

【时间轴】

2:15——MBTI是啥?不懂硬聊?

4:26——张凡竟然做过抑郁(情绪压力)测试!?

8:12——各类性格测试工具的涌现也迎合了大众无处求助的现实需要

11:05——为什么要做MBTI的测试呢?

25:07——心理学地发展恰恰佐证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

32:11——从前我们不都拒绝贴标签吗?为什么现在又热衷于此?

37:47——其实标签本身没啥问题,问题在于贴标签的人和动机。

41:28——贴上标签,咱就是自己人!

46:37——社交门槛越高,小群体的优越感越强

51:29——当你做了MBTI测试之后,会相信这个结果吗?

58:25——什么样的工具由不同的人.来运用,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62:11——可以不信,可以不做,但别攻击,别污损

65:02——人因了解而分开?太男了三位主播面临分裂?

【联络方式】

微博ID:主播李诺

即刻ID:This.is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