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在说话,却未必人人都在“对话”。当我们用同一套语言系统打字、发音,却发现彼此越来越难听懂对方——是语境错位?是信息茧房?是懒得解释?还是我们早已习惯了“不好好说话”?自诩现代文明掌握者的我们,为什么还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也可以试图追问:当我们追求效率、隐藏真实、拒绝解释,我们是不是也在拒绝真正意义上的“相遇”?或许,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说完,而在于听懂;不在于结束,而在于继续。
【时间轴】
01:15——电影解说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真的“看懂”电影了吗?
04:05——网络聊天中的沟通困境:我们是否越来越不会“好好说话”?
13:38——沟通成本:我们是否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解释?
23:54——“抓马游戏”与聪明人陷阱:我们是否在通过语言划分圈层?
28:07——“读大冰的书就是没品位?”——偏见是如何被轻易塑造的?
35:31——畅销书≠好书,热门播客≠好内容:我们如何跳出数据陷阱?
43:49——为什么我们有时宁愿不说破?礼仪、面子与沟通底线
56:51——沟通的本质:是听懂,还是被听懂?
01:04:20——写说明书、拍视频、画图示:我们真的在降低沟通成本吗?
01:07:32——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沟通是为了继续,还是结束?
【本期感悟】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却未必每天都在沟通。当语言成为效率的工具、身份的标签、圈层的壁垒,我们是否也在失去真正听懂与被听懂的能力?沟通不是语言的游戏,而是心灵的相遇。它需要时间、耐心,甚至勇气——去解释、去提问、去承认“我不懂”。也许,“好好说话”不是四个字的总结,而是一种选择的开始:选择不轻易判断,不轻易放弃,不轻易相信“所有人都应该懂”。无论是与父母、与朋友、与陌生人,还是与自己——真正的沟通,从来不是为了结束对话,而是为了让它继续。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