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手在舞台上唱出“如何呢?又能怎”,几句歌词引发全网共鸣。这六个字,像一句无声的呐喊,也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人的内心状态。我们不禁想问:这个时代,是不是正在酝酿一种新的“口号”?它不激励人奋进,也不鼓励人牺牲,而是轻轻一句——“如何呢?又能怎”。这背后,是无力还是觉醒?是消极躺平,还是另一种积极的自我确认?本期节目我们从“劳动号子”聊到“主体意识”,从“集体叙事”走到“个体表达”,试图理解:当越来越多人选择说“又如何呢?又能怎样”,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句流行语,而可能是一场静悄悄的精神转向。
【时间轴】
00:00——“如何呢?又能怎”像不像这个时代的“劳动号子”?
09:53——名字里的时代密码:从“建军”“建国”到“我的青春我做主”
18:46——被动反击,还是主体觉醒?我们为何喊出这句话?
27:42——当有人说“你说话有爹味”,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33:35——主体意识太强,会不会成为另一种自私?
41:56——人无法真正“自存”,依存性决定了我们的谦卑
47:52——如果打仗,你是上战场,还是“正常生活”?
57:54——“都是你的问题”——当主体意识失去边界
66:15——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场“精神危机”?
73:48——“为自己负责”听起来很自由,但代价是什么?
【本期感悟】
“如何呢?又能怎”,像一句温柔的抵抗,也像一次疲惫后的喘息。它不激烈,却坚定;不嘶吼,却清晰。我们不再轻易被宏大叙事捆绑,却也可能在个体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或许,真正的觉醒不在于对抗全世界,而在于看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不膨胀、不退缩、不逃避。我们依然渴望被理解,但也学会了不强求认同;我们依然想要好好生活,只是不再活成别人眼中的“应该”。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却也可能沦为自我孤岛的时代,“如何呢?又能怎”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安放自己,并在依存中学会独立的开始。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