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从预制菜到预制人,我们还有多少“人样”?

当“预制菜”成为热议话题,三个男人决定聊一聊他们眼中的“预制”现象。没想到,聊着聊着,话题从餐桌飘向了职场、教育、甚至人生——我们是否也成了“预制人”?是被标准答案训练出来的“合格品”,还是仍保有鲜活可能的“半成品”?当生活被效率、规则、KPI切割,我们还能不能找回那份“眼里有活”的灵气?这期节目,我们从酸菜鱼聊到职业素养,从高考作文聊到AI查作业,试图在“预制时代”里,找回一点“人”的味道。

【时间轴】
01:32——“半成品”算不算预制菜?杀鱼切排骨算不算服务升级?
07:29——“预制菜”之后,有没有“预制人”?
16:46——土豆能丝能片能炖牛腩,人能不能有多重可能?
24:4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N次,只是大多数被“标准答案”掩盖
29:55——高考作文模板 vs 创意冒险:我们被训练成“不敢冒险的人”
36:23——“幸好你没继续上学”:李诺的另类成长路径
40:07——“我不会”后面,还有没有“我可以学”?
50:51——中央厨房是为了稳定,但也失去了个性
57:14——“我要这个药,我是专家”:现代沟通为什么这么难?
61:30——被预制了还骄傲?我们是不是被卖了还数钱?
67:16——钱,是不是现代人的“标准答案”?
74:20——“预制人”的本质是麻木,但我们还能醒过来

【本期感悟】
我们吐槽预制菜,却很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成了“预制人”——被教育系统、职场规则、社会期待一步步加工成“标准品”。但人毕竟不是食材,切片之后还能重生,被规训之后还能觉醒。这期节目没有答案,只有提问: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眼里有活”的灵动?是否还相信“我可以学”的勇气?是否还敢在轨道之外,为自己开辟一片旷野?也许,“预制”不可避免,但“人”的变量,永远存在。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