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习惯了用标签快速定义一个人:MBTI、星座、职业、身份……这些“定语”让沟通变得高效,却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变得越来越扁平。当算法和科技试图让我们相信“沟通更便利了”,我们是否却在失去真正看见对方的能力?本期节目,李诺、张凡和刘辉从自身经历出发,聊标签背后的偏见,谈城乡之间的认知鸿沟,也思考科技是否真的让我们更靠近彼此。我们渴望的,或许不是更多定义,而是更多意义。
【时间轴】
01:41——“定语”是什么?我们为何依赖标签?
07:01——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全面了解”?
14:08——科技是否真的让我们沟通更好了?
22:10——一个城里老师去农村讲课,为什么被反感?
31:00——相亲如面试:我们是否也在被“面式沟通”?
41:13——“小镇做题家”一词的演变:从自谦到标签
50:34——回村三天,回地球三天:我们是否总在别处寻找治愈?
60:12——沟通中的“责任”:我们是否愿意真正倾听?
69:18——从前车马慢,现在即时通讯快,但我们的话却变少了
【本期感悟】
我们生活在一个习惯于用标签识人的时代,MBTI、星座、职业、出身……这些“定语”让世界变得似乎更高效,却也让我们越来越难以真正“看见”一个人。当我们谈论“单亲家庭”“小镇做题家”“P人”时,我们是在理解对方,还是在关闭理解的可能?沟通的本质,或许不在于我们说了多少定义,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标签,靠近那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科技可以翻译语言,但无法翻译真心;算法可以推荐内容,但不能代替倾听。也许,真正的沟通,从来都不需要那么多定语。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