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我们设想了一下比带娃和跳广场舞更体面的退休生活

你小的时候总是幻想长大后做什么对吧?

你给自己设想过退休后干点什么吗?

不会吧不会吧,你不会真的没想过吧?

“我不想像我的爸妈一样每天就知道打牌看电视!”“我不像成天除了跳广场舞什么都没得干,又扰民又没意思!”

嘿,你还真别看不起打牌跳广场舞,你只是没打到国际舞台,没跳出国际水平罢了。

做都没做就给人家盖棺定论了,瞧不起sei呢~

想老得很体面其实也没多难呐,难的是你非得拖到老才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儿要思考、要准备呀!

029 春晚不是只有包饺砸!我们都爱过它!

今年大家对春晚的预期属实是有点低啊。

包饺砸,还得是连花清瘟馅儿的饺砸?

现在的春晚已经成了段子手的狂欢盛宴,造成这个局面,你我都是有责任的!

从1983年春晚开播到现在,每年大家都会收获不少欢乐和深刻的记忆。但相关人员给节目制作组留命题作文之前,小时候的春晚还是好看的啊!“司马光砸光!”“探戈揍是趟啊趟着走”、“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啊你说难受不难受”“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等经典台词你们难道忘了吗?当年你们没有笑吗?

常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年味到底是什么?

也许有一部分就在春晚里,在那些熟悉的面孔中。

028 “儿时的家乡回不去了”,别矫情,回得去

当你带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这里我们默认它是带给我们童年回忆的地方),转悠一圈儿,发现哪儿哪儿都认不得了,这时候,万一你身边再有个把同学啥的,大概你们会或指手画脚捶胸顿足地高声感慨,或默不作声做惆怅状失落无语。

你记忆中的家乡的载体是什么?是那些早晚会被推倒的建筑,还是那些陪你创造记忆的人?

如果那些人都不在了,只剩这些场景,它们依旧保持着原貌,未受时间摧残半分,你会依旧感慨万千吗?

如果你已经远离了家乡,但你的亲人、朋友、爱人,陪你在幼儿园疯跑的人,陪你在学校罚站的人,给你出主意写情书的人,帮你在卷子上假冒家长签字的人,都在你身边,你会依旧怅然若失吗?

027 成年人的耐心,在父母和子女身上是双标的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真的吗?恐怕是的。

你鲜少见到谁对自己还没有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动辄打骂、撒手放任,随着孩子的长大,时间越久,我们越是满怀希冀。

然而面对自己逐渐缺失了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长辈、祖辈时,虽不至于虐待辱骂、不给饭吃,但时间越久,耐心越少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只要不够恶劣,已经上不了社会热点新闻了。

但这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默许的,也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包容的,顶多换来围观群众的一句“也能理解”,这个理解的背后,大概是满满的代入式共情。

那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在代入什么?

026 这一次,咱们文明地聊聊本能那点事儿

你是否有过这么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的人,你就没法想象ta私下的样子。

表面德高望重的,私下鸡鸣狗盗的(不是)。

人前妙语连珠,私下特别无趣。

是不是有点像大厨回家从不做饭那种错乱感?

我们甚至非常坦诚地讲了讲,我们认识的人里,谁让我们觉得ta的生活里没有sex,当然,没说名字,别想多了。

别对号入座哈。

025 怎样的情绪表达才能成为亲密关系的催化剂?

每个人的情绪背后都有对应的需求。

安全感、自主、关注、情感联结、社会联系、自我感、秘密感、成就感、意义感。

与爱人、与父母/公婆、与兄弟姐妹、与子女、与同事、与朋友,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咱不讲道理,咱就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情绪表达?你受过什么阴阳怪气拐弯抹角的伤害?你自己会正确表达情绪吗?

也许你比你想象得更懂沟通艺术。

又或许,你有点自以为是了。

024 我们fo的那些网红,不过是努力生活着的普通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世界里的红人。

你也许觉得自己很普通,但你并不知道,在你的世界里,你的朋友眼里,你的家人心里:

你优秀,你与众不同,你值得依赖。

看看自己吧!

你灵魂多有趣,性格多美丽呀!

021 我们已经为随时可能到来的封控备足了情绪

题外话:

这期标题是老刘写的,大家鼓掌,使劲鼓励他,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文案还不错,只不过被我强压一头。

这期是好几天前聊的了,本来是因为半夜被xx剧烈砸门,心悸异常,不吐不快。

后来觉得有些情绪的输出是有价值的,这种带着怨气的输出还是算了吧。

于是想借着录音梳理一些实用的东西,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上。

这是什么时代?时间即将迈进2023年,除了爱好者,为什么普通人要像生存狂一样生活?

那不应该,不应该的。

中间有一些剧烈咳嗽,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