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创作

vol.541 聊喜剧|怎样算撞梗?大底即煽情?写段子没情绪咋办?

本期主播:@刘旸教主 寄己个儿

教主的聊喜剧版块回归一下!这期我们来聊聊喜剧创作方面 大家好奇的一些问题!

-写稿如何避免题材同质化的问题?创作时发现自己想表达的点已经有人说过了,那该怎么办?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辨别“抄袭”?
-总感觉聊的题材很有限,观众也有点审美疲劳,教主在内容创新方面有什么心得?同样的题材怎么找到新的角度?
-偶尔灵感一闪,想了一个梗,自己觉得爆好笑,但讲出来别人都 get 不到,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节目间经常“撞梗”?
-梗或者包袱会有比较重的个人色彩,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这是好事吗?
-Sketch比赛里面大底一般都会高分,而一条路搞笑到底的作品分数相对来说会低一些,所以创作的时候,会不会下意识编一个大底出来?如何区分煽情和动情?
-相比于其他形式,为什么漫才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好的真的特别好、差的真的特别差?
-以前被讨厌的人折磨非常痛苦,当时特别想吐槽他,但是情绪太激烈了想不出好笑的包袱。现在可以笑着聊了,但又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了。请问写段子的时候如何平衡情绪问题?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播客!

小红书&B站&微博:无聊斋
节目公众号:无聊斋、单立人喜剧
自荐成为嘉宾:无聊斋公众号回复“投稿”

vol.529 对谈话剧九人导演朱虹璇:希望你停下的人,看都不要看,创作者注定不会停下

本期主播:@刘旸教主、@松天硕
本期嘉宾:朱虹璇(戏剧编剧、导演,话剧九人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代表作品《翻山海》《庭前》《对称性破缺》《双枰记》《春逝》《四张机》等)

这期我们厉害了!因为这期我们邀请到了话剧九人的创始人朱虹璇导演,聊聊一路创业的苦中作乐和戏剧创作的经历感受。本期节目包括以下内容——

-话剧九人成立,源自一个酒后热血“中二”誓言以及虹璇导演的好记性?
-九人初创团队非科班出身,这对于创作而言是自由还是束缚?
-导演扫厕所、灯控直接拔插线板,聊聊初创时期又心酸又好笑的故事!
-虹璇导演全职开始做话剧团,是因为“这个班儿我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全职做剧团但赶上特殊时期的辛酸历程——没钱付工资、酒店里手搓洗衣服、甚至考虑过卖房?
-聊完过往聊创作!在这么多部作品中,虹璇导演心里的“嫡长子”会是哪一部?
-一个剧本的平均创作周期是多久?最多改过多少版?听说还特意改过剧本里的脏话?
-舞台上玩篮球,还要保证投准&投不准?这也太考验演员了吧!
-喜剧的第一优先级是好笑和共鸣,那写剧本的第一优先级会是什么?“此刻此地,它是不是打动我自己?”
-插播:松天硕观演后求职记
-为了排练打篮球,两位女演员摔坏腿、打石膏上台演出?聊聊排练过程中的深刻记忆
-观众骂女演员腿太粗?作为创作者,虹璇导演如何处理收到的差评?
-虹璇导演未来想要尝试的新方向?

“表达不会有终点,创作者注定不会停下。”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必将坚守的热爱,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刘旸教主新书《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现已上市!进入tb上海人民出版社旗舰店,搜索刘旸即可购买新书。刘旸教主首部生活观察脑洞大全,45个主题浓缩了现代都市年轻人45个避不开的困惑,运用喜剧的态度与思维去拆解生活里的苦辣酸甜,将生活里的负面情绪化作段子,一笑了之。另外本书也是一部刘旸教主出品、刘旸教主严选的单口喜剧百科入门指南,国内外有意思的喜剧演员和经典专场一网打尽、单口喜剧的段子“爆笑”原因专业解析。这是一封写给所有普通人的“笑的情书”。它让我们在荒诞的世界里找到一丝喘息的空间,用顽皮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疲惫,以皮治疲,快乐无敌!

小红书&B站&微博:无聊斋
节目公众号:无聊斋、单立人喜剧
自荐成为嘉宾:无聊斋公众号回复“投稿”
蹲巡演:无聊斋公众号回复“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