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安全感?哦,原来是我自己

大家好,欢迎收听缓一缓
不知道大家曾经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朋友或伴侣坦言自己“没有安全感”,甚至自己也经常会觉得不够有安全感?
有时,身边的人会把这种表现,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缺爱”,但这是非常片面的。诸如对一件事的掌控力不足、或者对他人不够信任、甚至可能沟通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误会”,都会让人产生这种不安的感受。
产生了不安全感怎么办?我们用亲身经历来和大家分享:有时,坦诚才是建立安全感的根本(当然,我们的经验也不一定具有普适性,所以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本期内容:
00:50 工作中,当老板没有安全感时,员工的感受就会很drama
08:18 信任感不足,有时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些安全感
16:40 没有安全感会导致自我PUA,就连合理拒绝别人都有负罪感
26:43 没有安全感时就会不断试探,但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为什么还在试探
43:51 把“标准”直白的讲出来,坦诚才是建立信任的途径

本期主播:Sigma,森淼
本期剪辑:森淼
文案/美工:清衢

心里有个小疙瘩,不说难受,说了又嫌矫情可怎么办?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缓一缓。
不知道大家在平时和朋友的交流中,有没有遇到过标题中描述的那种场景:朋友做了一件让我不太高兴的事,但碍于面子和感情,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出来,只好憋在心里。可是事情过去之后,又经不住自己“回味”,这还不算完,当“回味”得足够多,又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小题大做了?是不是自己真的很矫情?

没事儿,我们懂你!今天就和大家细致地剖析一下这种心态背后,我们需要怎样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说得好像很“心理学”,但这并不是一期情感分析,请放心收听)

本期内容:
00:01:50 兴高采烈地向朋友分享一件事却被泼了冷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0:13:50 “分歧”来自于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但“误会”则是来自于有分歧了还不说
00:20:11 朋友之间的“小疙瘩”,不说憋在心里难受,说了又显得自己矫情,怎么办
00:43:38 沟通就是要把感受明确地讲出来,不然心结就会变成死结
00:49:35 你是我朋友所以你要懂我,这种想法对朋友公平吗?
00:53:25 “心有灵犀”只是锦上添花的瞬间,把它当成指标就太累了

本期主播:Sigma,森淼,清衢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搜索 缓一缓Slowhub)

『白富美向我表白,我却退缩了』存在“阶级”落差的爱情,你能接受吗?

关注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大家好,欢迎收听缓一缓~
这又是一期情感专场,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也是本期节目开篇Sunny问森淼的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经济条件和长相都优于你的异性,向你表白,你会答应吗?
可能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如果再加一个限定条件:
如果有一个和你关系并不算熟,但经济条件和长相都优于你的异性,向你表白,你会答应吗?
可能这仍然不难回答,大不了试试呗。但如果再再加一个限定条件呢:
如果有一个和你关系并不算熟,但经济条件和长相都优于你的异性,向你表白时还加上一句“虽然你有点俗,但咱俩凑合一下也行”,你会答应吗?
其实最后这个最长的问题,才是事实里真实发生的故事。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并不像看上去这么简单,只是“要不要接受对方表白”这个问题,当加上很多现实因素和考量之后,似乎就变得很复杂。
可为啥非要搞这么复杂呢?反正我是不懂,我觉得这样真是又累又麻烦。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欢迎评论互动~

本期内容:
01:15 白富美和你表白,你答应吗?
08:04 用婚恋证明自己过得好,你难受吗?
17:50 婚恋关系中存在目的性,你别扭吗?
28:53 把自己的情感和物质挂钩,你焦虑吗?
31:50 彼此有感情基础,但又有经济差距,你分手吗?

本期主播:Sigma,森淼
本期嘉宾:Sunny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天天吃得苦中苦,早晚变成二百五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总有一种思维惯性,认为只要“吃得苦中苦”,就能“成为人上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换一种思路,如果没有都过得很苦,那生活还有盼头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太苦了”,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对比的对象,过得比我们好,导致我们心态崩了。
所以,调整好心态很重要,按照自己的步骤,每天发现一点小确幸,也许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也没这么苦

本期内容:
01:00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受伤的好像总是自己
05:28 有一种苦,叫你觉得自己很苦
10:43 每天都叫苦,不苦也变苦
17:35 身体上的苦,来源于劳累;精神上的苦,来源于没钱
26:40 痛苦是灵感的源泉,但有必要自虐吗?
36:56 有一种轻松,叫你以为对方很轻松
43:44 做人就一定痛苦吗?做猪就一定快乐吗?

本期主播:Sigma,森淼,清衢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病友话疗】延迟满足和立刻毁灭,到底哪种更能把人逼疯?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缓一缓。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缓一缓的内容和风格在最近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其实我们也在摸索尝试中,不知这一期的“病友话疗”,会不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受。

说到“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比较常见的术语,意味着有些事情不一定当下就能看到成果,需要耐心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带给人的成就感更强。
听上去这似乎是一种能让人舒缓下来的积极心态,不过这个所谓的延迟满足,却能轻易把我们中的两位主播逼疯,至于这是哪两位病友……大家收听正文之前能猜出来吗?

本期内容:
06:40 嘴上说着“不在乎结果”,身体却很诚实地在为结果而焦虑
14:00 放过自己不好吗?设定了严苛的目标,又要装作实现得很轻松,不就是为了让人多夸两句吗?
22:37 延迟满足还不够,延迟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给自己加难度,图啥?
32:17 给别人定目标,明明是把压力转嫁给别人,自己为啥反而更焦虑了?
37:46 互联网公司没有延迟满足,只有当季的KPI
42:45 延迟满足,关键还是要满足,不要光延迟,却把满足给忘了

本期主播:Sigma,森淼,清衢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你替李玟惋惜,但你真的懂抑郁症吗?

不久前,李玟因抑郁症去世,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和唏嘘。
确实,李玟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是那张笑容灿烂的面容,很难想象这样一张笑脸,会和“抑郁症”扯上关系,这件事也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抑郁症”其实和性格无关,它客观存在,甚至就在我们身边。
不过本期节目我们并不想“缅怀”什么,只是作为抑郁症的亲历者,想更加详细地和大家聊一聊“抑郁症”这件事究竟是怎样的。
我认为它既不可怕,也不容忽视,只要我们能正视它,就一定能找到对抗它的方式。
也希望借助这期节目,让大家更加了解抑郁症,或者客观地看待身边的抑郁症朋友。

本期内容:
02:00 如何迈出“自救”第一步?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根本意识不到
11:30 即使是“乐天派”也有需要向别人求助的时刻
14:50 如何面对 “病耻感”:此刻我不想被关心,只想安静地做个蘑菇
20:30 旁人对抑郁症的误解有哪些:过于小心翼翼,或者过于漫不经心
32:00 “自评量表”仅有一定参考性,但不是确诊的唯一根据

本期主播:Sigma,森淼,清衢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世界人民都一样,旅行回来之后我悟了……》

大家好,旅行焦虑的“续集片”——旅行焦虑2来啦!
其实发布这期节目时,森淼和Sigma已经双双结束了休假,旅行归来。
据说这是他们疫情以来最爽的一次出行假期,这让还没办签证的我燃起了一丝羡慕嫉妒恨。
Sigma的潜水之行,以及森淼的欧洲之行,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和大家分享?
欢迎收听本期欢乐的“流水账” (逃……)

本期内容:
00:01:05 不同地区的小费文化: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00:11:25 旅行中的高光时刻:每一个新buddy,都是一次美妙的邂逅
00:26:20 旅行中的治愈时刻:假装当地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家咖啡店观察来往的游客
00:45:23 旅行中的奇葩遭遇:拍照打卡就算旅游了?这种方式请容我拒绝
00:58:40 旅行归来的最大感悟:世界人民都一样

本期主播:Sigma,森淼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旅行是件开心事,为什么我反而更焦虑了?

大家好,我想死你们了!
好久不见,欢迎收听本期缓一缓~
最近全国普遍高温,不知大家有没有出游避暑的计划?随着端午假期的临近,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各种旅行的行程。but……如标题所说,为啥反而还更焦虑了呢……
欢迎对号入座,不知道你中了几条?

  1. 出发前一晚睡不着
  2. 永远觉得东西没收齐
  3. 出发前需要把所有的家事、工作做完
  4. 担心自己会 missed 飞机、火车、巴士
  5. 东西都带备份 (备份衣物、备份用具)
  6. 会有很长很长的收拾清单
  7. 无限个闹钟
  8. 收拾了的东西再反复拿出来检查
  9. 准备多的钱、多的卡
  10. 总认为很多事还没完成,忐忑不安
    如果你中了5条以上,欢迎你加入我们的旅行前焦虑症大军!
    欢迎评论转发,期待你的分享~

本期内容:
08:28 命途多舛的准备工作:被拒签几次才算到头?
15:25 旅行前焦虑症有哪些表现?对号入座时间到了!
22:00 想用玄学打败焦虑,结果被玄学打得更焦虑了
30:05 焦虑也能实时更新?出游之前还是拔网线吧

本期主播:Sigma,森淼
本期剪辑:森淼
文案/美工:清衢

史航这只“鸟”臭了,林子会因此变干净吗?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严格来说这期可能不算“缓一缓”,因为我们试图想讨论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在上个月史航的性骚扰事件其实现在来说已经“没有热度”了,但我们仍然觉得这件事本质上还是值得讨论的,因为性骚扰一直存在,被性骚扰的弱势群体也一直存在。这一次的微博热搜,小默让史航“社死”了,但是下一次这种方式还会起到相同的效果吗?对于大多数我们这些没有流量的普通人来说,又应该怎么面对性骚扰这件事呢?

本期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就是学习法律专业的双小同学~
从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从不同女性的个体视角,大家分别都是如何认知性骚扰的?也许这次我们的谈话并没有明确结论,但毫无疑问这个话题仍然值得更多人思考。

也希望大家留言评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本期内容:
04:20 到底是性骚扰还是撩骚?我们该如何区分这个边界
15:22 没有完美的受害者,但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23:00 当一件事情的“细节”越来越多,事件的真相也许反而会越来越模糊
32:12 有毒的羞耻心,为什么性骚扰维权的成本总是这么高?
38:15 没有说“不”,并不代表就是“同意”
46:17 面对性骚扰,我们能做出什么更实际的反应?
51:42 女权还是女拳?该报警永远还是要先报警

本期主播:Sigma,清衢
本期嘉宾:双小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

做饭这件事能有多糊弄?问问父母就知道了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吃一吃”,没错这期又是关于吃饭的,鉴于我已经弃明投暗以外卖为生,所以本期就变成了Sigma和森淼的双口相声。
本期的话题重点就是一个“糊弄”,不过我觉得其他两位主播都没我糊弄,因为糊弄的终极境界就是外卖……
扯远了哈哈,不知道大家平日里是自己做饭比较多,还是家人做饭比较多?家人做饭有没有那种糊弄到让你怀疑人生的时刻?如果没有,那恭喜你非常幸运,毕竟人生已经这么艰难了,在吃饭这件事上就对自己好一点吧……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评论互动~

本期内容:
02:20 为什么最近瘦了?还不是因为做饭难吃
12:00 每个厨艺精湛的年轻人,其实都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18:35 开水兑雪碧,是你从没听说过的黑暗料理新高度
25:15 记忆中家的味道,80%的调料的味道
31:12 最堂而皇之的糊弄理由:能吃饱不就完了
39:10 为了吃零食,小时候没少和父母斗智斗勇

本期主播:Sigma,森淼
本期剪辑:Sigma
文案/美工:清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