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22 – 《金榜题名之后》读后感:金榜背后的家庭教育支持,ft. 《教室之外》婉儿

导言

本期节目是《一块砖头AnotherBrick》和另一档教育播客《教室之外》的串台节目,我和《教师之外》的主理人婉儿老师一起聊了聊《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结合本书我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个人经历,还有一些感想和思考,在《金榜题名之后》一书中,作者郑雅君老师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对于很多有大学经历的朋友很有借鉴意义。刚好录制当天也是2024年高考最后一天,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也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本书,相信一定会对大家的大学生活有很多帮助。
如果您喜欢本期节目,欢迎评论留下您的思考,也欢迎您的点赞、分享和收藏,这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时间轴

  • 00:00:00 节目介绍
  • 00:01:38 人生是动态的,我们是如何在两种模式和四个象限中切换的
  • 00:11:47 家族叙事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信念是如何诞生的
  • 00:19:01 父母的经验和时代的脱节,以及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模式
  • 00:31:28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
  • 00:34:43 如何识别自己的优势
  • 00:40:10 个人优势测评
  • 00:42:45 自洽,认清自己,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
  • 00:52:38 祛魅的重要性,人人生而平等,「先相信自己踩的路,才能踩出痕迹来」
  • 01:00:43 人生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一切应该基于个人事实考量
  • 01:08:11 应该看到自己身上的光芒
  • 01:11:08 对年轻人的希望,开放对话让不同出身的个体互相理解
  • 01:23:29 让自己走出同温层
  • 01:30:24 从输出和自我表达开始自我反思
  • 01:35:50 分享的一些建议:先去做,不要想,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串台嘉宾:婉儿

  • 《教室之外》播客主理人
  • 前公办、公办、国际学校教师
  • 现创新教育行业数字游民

大学生出路产生机制的四分类

直觉依赖模式 VS 目标掌控模式

劣势背景:社会出身弱势学生

简称弱势学生,即来自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出身或家庭背景,根据既有研究所积累的共识,社会出身弱势主要指以下四个维度上的劣势: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较低阶层(例如父母职业为工人、体力劳动者或无业)
  • 来自农村的学生
  • 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
  • 第一代大学生,即父母双方均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

关于《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熊庆年/主编,郑雅君/著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关于作者:郑雅君

作者郑雅君,1990年生,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2017),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曾两度获得中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2015),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优秀学位论文奖”(2017),北京大学“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等荣誉,博士论文获得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2017-2021)。

关于《学神》

在学神的世界里,A同学从清华毕业后申请了在全球排名顶尖的博士项目, B同学从剑桥毕业前便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他们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考取世界一流学校,毫不费力就能入职大型跨国公司,这些表现优异的中国学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社会学者姜以琳针对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高中分别采样,选取28名学生展开跟踪调查,他们是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是出身精英家庭(家庭收入位列全国前10%)的年青一代,这段超过7年的观察,记录了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初入职场的人生关键阶段。

研究发现,中国的精英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形成了根据考试成绩与轻松程度划分的四个等级:学神、学霸、学渣、学弱。要胜出,还要轻松胜出的才是学神,位居顶端的学神享有家长及学校的无限支持和特殊资源,拥有其他学生的一致尊敬;学渣若无法晋升为学霸,则要尽力表现轻松才不致沦为被视作“天生愚钝”的底层学弱……学生们遵从体系规则并以此指导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他们的升学、就业甚至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受其左右。年青精英与其学校、家庭合力制定相应策略,以期在这场以教育为基础的精英地位再生产竞争中取胜。

本研究为考察中国新一代精英的培养过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视角,让人们看到被社会塑造的中国年青精英们,又将怎样塑造社会。

参考阅读

参考节目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numbhous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