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03 – 燃剧厂,燃烧你的戏剧灵魂

项目背景

大家好,这里是2022年南山区青年社群伙伴计划的专栏,南山「青创社群伙伴计划」,旨在搭建一个以「青年社群」为核心的联络服务平台,通过挖掘和发现南山区内素质高,且有代表性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或社群带头人,为其提供形象展示、资源对接、能力培训等各方面有效服务,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健康发展,实现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呈现「滚雪球效应」,展现南山青年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推动形成南山特色的青年活动聚集地,构建「三创」联盟新兴青年社群活力「生态圈」。

小编是本次计划的持续参与者与见证者,该计划启动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举办了 4 场青创社群活动主理人的见面活动,每一场都是组织不同社群主理人展开的线下见面讨论。在交谈中,我们第一次听到了不同主理人创办申请的初心,也听到了大家第一次的行动感想心得,后续发展的思考,以及成长中的困惑。在每一场真心诚意的交谈中,大家都敞开心扉,分享了各自成长经验,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共鸣和认同,这也是本次青创计划最希望看到的一幕,不论社群发展的大小和阶段程度,大家彼此真心的祝福,之后也可以开启更多破圈的联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了,而是集体可以群策群力,相互真诚分享和交流的时代。社群的存在也早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爱好者聚集地,而是彼此埋下共同成长种子的地方。不同的社群就如同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者、传播者与践行者,帮助青年群体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和工作之外,找到心灵的寄托以及深度学习的方向。

小编将在青创计划的专栏中与各位一同慢慢深入认识本土的社群主理人们,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所以请大家随着我们计划一起,一起认识这些咱们南山区青年的优秀先行者们。

关于燃剧厂

你是否想过你该做点什么了,脱离这过分熟悉的生活,去做一些从未想过的事情,去做一些想了很久却一直没做的事情,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由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一样是对表演怀有一腔热忱,致力于推广戏剧文化,希望将其转化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而非文青专属。
他们就是「燃剧厂」。

人物专访:燃剧厂

团队介绍

Minne: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Minne,现在是来剧厂的负责人,我们都是兼职的,我的工作是做亚马逊卖家,跨境电商这一块的。其实我们聚在一起的一个非常大的动力就是我们都喜欢戏剧,然后是因为参加了宝图的读剧活动,我们才认识了彼此,当然我跟康康是大学同学,我们也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同事和室友,跟朱晨宇和肉肉是在宝图的活动上认识的,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喜欢戏剧,因此才走在了一起,创立了燃剧厂。我本专业是学的法语,从毕业一直到现在一直在做跨境电商的工作。

昕然:我叫汤阳新,然后也可以叫我昕然,刚才那个叫的康康也是我,昕然是我自己给自己起的,一般都会叫我昕然。

我跟Minne都是燃剧厂的发起人,我们最早是2019年的时候碰撞出来,脑子一热就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剧团,可以做自己的作品。当时还没有社群,最早建立社群的是我参加了宝安图书馆的读剧活动之后我想要成立一个读剧小组,当时的想法就是可以汇聚一群人,把一些戏剧作品做成广播剧的形式,就做了一个《无人生还》的系列游戏活动。

然后确实后来从读剧小组开始加了很多的对戏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多人加入我们。我们一开始也并不是以活动为主的一个社群,而是可能我们自己想要去做读剧,还有一些可能是带给小伙伴想一些表演体验,可能是自己想要做什么活动才会去发起,而不是说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当时就是因为我们热爱戏剧,所以都聚在一起,经过了三年的时间,到现在我们也是一直不停地在探索我们的目标与愿景是什么。我们最后也讨论出来了,我们的一个愿景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戏剧的快乐。

所以我们一直是围绕这一个愿景在做各种各样的戏剧活动、戏剧创作,都有都有围绕着这个愿景去再做一些活动。

因为我们都是戏剧的爱好者,并不是专业的,但是我们都非常热爱它,并且觉得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存在,然后我们希望用这个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个是我们建立燃剧厂的初衷。

我其实跟Minne都是语言专业毕业的,我是英语专业,现在是一名自媒体创业者,也兼职做市场。算是国企国企的员工。

牛顿:我的两位优秀的小伙伴已经介绍差不多了,关于燃剧厂的话,其实我们就是一群因为热爱聚在一起的小伙伴,然后要不怎么叫燃呢?我觉得就是有热爱才能这样走下去。

就关于我个人的话,我们是宝图的时候认识的,也是因为自己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导演,当时在深圳工作,觉得需要一个能够捡回除了工作以外的东西的这样的一件事,所以就去参加了广播剧,然后就很幸运发展有了自己的组织。现在也是在一家公司做品牌与公关,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每周还是会争取周末去组织大家一起做个工作坊,或者是做故事剧场、线上读剧这样的一些活动。

我们这个组织更多不是以金钱为导向,如果说大家是为了利益而怎么样,然后不断地这样往前走,其实是走不了多远的,但是明显就是因为爱好其他的东西,随之而来的,它不是以那些东西为目标,而是大家套在戏里面,然后去聊戏、去排戏,最终呈现演戏这样的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可以让我们去长久坚持热爱的。

小燃:你好,我是燃剧厂的小燃,我更多是跟我们里面的小伙伴们去联系一个角色。

小编:您自己也是有本职工作,然后燃剧厂也是你的兼职是吗?

小燃:可以这么理解,我本身是个程序员,然后的话我也是那个也是在下班之后的话才会去参与到燃剧厂的活动里面。

关于在地性

小编:关于在地性这个词,对于社群的发展有没有一些思考或是一些联想?这是我其实今天一个蛮重要的话题。

Minne:我之前看过一种说法,就是说深圳跟纽约或者说跟美国是很像的,汇聚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那么融入当地的文化最好的做法就是发扬自己民族的特色跟民族的文化,去让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地方的人的文化更加百花齐放。所以我觉得我们社群的特色就是充分的尊重个人特色。

小编:我记得各位咱们的社群大部分其实都是以线下活动为主是吗?

Minnie:可在疫情之后线上也不少。

牛顿:其实我们线上跟线下都有做不了,线下的时候我就会做线上。

小编:大部分的社群伙伴们其实都是有线下联系和联动的是吗?

牛顿:并没有,因为我们都难。

Minne:对,我们现在是总共有4个群,然后大概是1000多将近2000人的样子,不是每一个小伙伴都是线下见过面的那种。

小编: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深圳市?

昕然:是的,大部分都是深圳。因为其实我们的粉丝大部分的来源是同城的活动,豆瓣同城的活动。

小编:主要是在豆瓣发布?

昕然:对。

Minnie:我们很多平台都发布过,但是豆瓣来的人是最多的。

创立燃剧厂的契机

小编:怎么会激发你们去想创造一个这样的燃具厂?这个里面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吗?

Minnie:其实是在宝图那边读完那个剧之后,想要更多的去读剧,所以就拉了在宝图活动当时的几个同学一起拉了个群,然后可能约每周的几点到几点到一个咖啡厅里去读,然后有小伙伴突然就想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豆瓣上发个帖,然后看能不能来更多的人。然后就越来越多的人其实聚集到现在这个规模,也是我们当时当初完全没有想到。

昕然:反正深圳的戏剧圈还挺小的,做燃剧厂之后就发现慢慢都认识了,在成立演剧场之前参与别人组织的一些戏剧活动比较多,然后也演过一些戏,后来成立了燃剧厂就可以自己做戏了,自己组织演员导演编剧,自己来做自己的作品。

Minnie:其实我们相当开放,现在我们的一些朋友小伙伴也他们也有在其他剧团演戏。我们尊重每一个社团成员他们的选择,但是对于其他的社团我们就不知道。

燃剧厂做什么

小编:读剧是你们的独特性是吗?

牛顿:没有,是一开始做读剧,然后后来就发展。

Minnie:后来什么都做。表演、读剧、表演、一人一故事,然后还有我没带过的,太多戏剧相关的,我就带读书会比较多。每个人他爱好是什么,只要跟戏剧稍微有关,我们都会在这个群社群里面做相关的活动。真的还要跑团。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所有的活动都是跟围绕戏剧而来的。我经常每一次读书会,我都要跟大家解释说为什么一个戏剧组织要办读书会,因为不管作为演员、导演、编剧或者是戏剧爱好者,作为观众,为了更好地去了解戏剧,去享受戏剧的快乐,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都需要有一定的阅读量。

当遇到不一致

小编:你们几位创始人想做的事情都一致吗?如果遇到不一致的情况如何处理?

牛顿:前面有一段时间我们被我们成立了组织,但是我们也被组织着自动地运作,就像你发明了一个机器人,然后机器人慢慢它倒逼你去做一些事情,就这种感觉,而我们也被组织所吞噬,然后搞得很累。所以后来Minne上台了然后发视频,她的一个主体和方针,就是我们大家就干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大家开诚布公地聊了一聊,比如说昕然想要去当制作人,然后去以制作人的身份去参与乌镇的演戏,Minne的话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想做的事情。小燃的话,他想要给他一些动力去写一部戏,我的话可能在于说我想要跟大家一起去排练,投入其中。听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找了一个共同点,于是就让Minne和小燃去想他们最想要去创作的一个主题是什么,然后我们用昕然的方法去创作,然后我来组织这件事情。于是这个事情它就可以转起来了。

Minnie:对,我觉得可能更大程度上一方面是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但另一方面是我们可能都不想往对方的方向去靠,这样的话其实就会主动去融合。

小编:社群的人对作品会有理解或不理解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去处理?

Minnie:其实还挺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以及各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每个人对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认知。其实我觉得非常正常,就也没必要强求。

牛顿:求同存异,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既然如果大家都是喜欢戏剧的,肯定更多视角的那种看戏的一个一个方式,肯定是更开拓自己的视野的。在不进行人和任何人身攻击的情况下,我觉得任何讨论都是可以进行的。如果说某某个团成员觉得没办法忍受,价值观三观不太贴合,那就真的是走就走了,这种东西没办法强求。

关于用户粘性,我们其实就不会落下太长一段时间不办活动,每周都会有活动,不管线上线下。

发展中的问题

小编:在这三年过程当中,你们自己在社群本身,你们有没有遇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类似于发展性的问题,或者是说内容深度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些问题?

Minnie: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刚刚说的,有过太宏大的目标搞得大家都很累,好像奔着目标去的时候,好像其实做了很多事情都是不是我们想做的,或者说不能使我们精神上享受的东西,就是为了可能为了一味扩张。最后就放弃了那些,然后回归到最本初最重要最质朴的追求的话,会觉得比较轻松愉快,反而有更做下去的动力。可以说是把燃剧厂的工作性质摘除,以前可能更像是打工有KPI,现在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精神的需求。

自己有什么变化

小编:这三年大家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对于你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变化?

Minnie:我之前只有第一家公司是大公司,之后都是在小公司,社交圈都是比较窄的。但是自从有了燃剧厂,就因为组织活动会认识很多人,特别是每一次读书会,我要主持,就会输出更多观点,就会聊得更多,整个人会变得更开放一些,更从容一些。

牛顿: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我现在在深圳的好朋友几乎全部都是燃剧厂的,大家是用戏剧连接到一起的,我不得不说前段时间看书看到的那句话,这样的东西可能更接近于精神方面的交流。大家会喜欢某一种类型的戏,有的人喜欢开心麻花,有的人可能喜欢一些其他的东西。我觉得戏剧更接近于灵魂交流,这样吸引来的人相对来说可以聊得更深一些。我们自己其实也在不断地影响周围的人。

就自己的变化而言,一方面你有一个非日常的地方可以去,日常你可能是在深圳打工,去做不同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组织和去处的话,你可以聊一些无用的东西,不一定什么东西都需要创造价值的,你可以去聊一些天马行空的,甚至可能今天晚上喝完酒,然后大家聊完了,拆完了没了,它不一定都要那么的有价值创造价值对吧?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是要有意义的,你可以无意,你可以无用,但是这个东西会让你心里面非常舒服。

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变化。我觉得大部分我们在燃气厂遇到的人,其实多多少少也会有焦虑,也会有压力,对自己和其他人而言提供了一个喘口气的地方,自大一点说是后花园。还有就是对别人的影响。

其实刚挺想回答你上一个问题,就是在地性。我觉得一方面我们本来就是本地的剧团,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活动去接触这些人群,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另一方面的话我们是基于本地的这群人来他们的一些素材,或者是由本地的导演他们来发起一些基于他的认知去做的一些戏,包括我们去跟深业商城合作,包括我们在南都古城做戏剧节,这些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扎根于本地的环境和文化才能做出来的。

而我们在做的戏也很有意思,我们做的是这种环境戏剧,它一定是没有办法复制的,不是你搭一个台子,然后去演就行了,我们不是在线上游走式地一边走一边演,然后一群观众就傻傻地跟着我们一起走一起演。它的体验全部都是在场性的,它只能根据那个地方的体验。最近上演的蛇口戏剧节的《理发师》,导演也是根植于深圳老蛇口街道的一个理发店。所以我觉得我理解的你说在地性可能更大的是说这一方面它是取自于这一块的生活然后截取的片段,然后创作的一些内容。

燃剧厂的未来

小编:三年之后,你们对燃剧厂未来的一些思考是什么呢?

Minnie:我可以说完全没有吗。对以前我们会有很宏伟的目标,比如说一年之后要发展到多少人,要存活多少年,后来发现自己这些指标性的东西会变成一个累赘或者是一个包袱,会束缚住我们,或者是说会削弱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那种快乐的感觉,所以后来我们就痛定思痛,抛弃了那些所谓的目标,然后注重做事情,以快乐为主导。不能让我快乐,即使它能让燃剧厂人数翻倍,我们不会去做或者说会慎重的考虑。

我个人比较相信的是我们认真去做事,我们去产出内容,自然而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会吸引到同频的有同好的小伙伴。

而且因为我们各自都是有本职的工作,所以我们不用去考虑要养家糊口的问题,燃剧厂也不是奔着养家糊口去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些东西。

关于可持续性

小编:你们对于最后可持续性这个议题,最本质的类似于重点或者是价值,哪些是核心?

Minnie:我的想法是燃剧厂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我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有一个平台聚集更多的朋友去做喜欢做的事情,如果说它的存在是在让我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即使他能活100年200年,那意义也就没有了,就变成了是痛苦。我觉得时间的长短不重要,在它存在的这段时间里,有质量的精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说有一天我们在这段时间快乐的做戏,然后快乐的交朋友,就算有一天它真的因为什么问题运转不下去了解散了,我们也可以问心无愧说曾经拥有过,假如一直是那样痛苦地运转着它,到最后难以为继了,散了之后回过头发现什么都没有。

燃剧厂的资产

小编: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没有完全的正式回应,对于社群,长期而言,什么是我们燃剧厂的资产?

牛顿:因为我们的初衷毕竟不像产品经理一样,就是说要提供什么产品,然后去适应这种市场化,我们更多的因为是爱好,那就想怎么把这个事做得更有趣。所以你问我价值的东西,我只能这样笼统的回答了,但是我觉得能提供的一方面是内容层面,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剧的连接。另一方面的话主题活动,包括快速触达的可以让戏剧去跟更多人连接起来的这样的一些东西。

但是确实燃剧厂跟其他剧团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以上我说的那些东西,因为像我们有一些死忠粉现在已经是我们然剧团的演员了,我们也经常会聚会,他们其实也在其他不同的剧团。但有的演员会说我们燃剧厂是他留在深圳的理由。我们也说不清究竟什么东西让他留下来了,但是我觉得可能只是跟别人不一样。

昕然:关于社群资产的问题,我觉得我可以举一些例子,一些参与我们燃剧厂的活动的人给予我之前的一些陪伴、反馈,我觉得是对我来说做燃气厂的价值所在。

有的人会说他是因为参加燃剧厂的活动才第一次走进剧院去看戏,看了一次之后觉得非常好非常棒,然后会继续看下去。我听了我觉得非常开心,我感觉我让他认识到了戏剧,然后了解到了戏剧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他走进戏剧的大门。

还有一个小伙伴其实是之前我们燃剧厂的组织者之一,他当时得了抑郁症,参加了一次我当时组织的读剧活动,拿了那一次读剧活动的MVP。那个活动给了他挺大的一个触动,他当时说了一句话,“是燃剧厂让我在黑暗中看见了光”,这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然后我就觉得我们是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还有我们当时举行了一次元旦跨年晚会,其实那个活动我个人的感受是非常累,觉得可能有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有各种的问题,但是每一个小伙伴在这个活动结束之后都告诉我就是因为燃剧厂他才留在了深圳,他才没有走。

还有一个小伙伴他是从深圳然后离开了深圳,去了北京,然后他跟我们后来说,他说在北京还没有发现一个比人剧场更好的组织。

然后听到了这些话,我觉得这是做燃剧厂的意义。打了一些比方,给了一些实际上的例子,我觉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觉得它是无形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们组织在往前进。

Minnie:对,其实我觉得资产这个词挺挺物化的,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燃剧厂最大的财富和资产就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