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后知厚觉

一手种田,一手教育,蚊滋滋的生活方式可以被复制吗?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

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初步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后知厚觉目前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苹果播客同步更新。

【本期嘉宾】

本期嘉宾:蚊滋滋(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盖娅·沃思花园女主人。)

【本期主题】

两位非典型80后,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他们相遇在挪威的Ås小镇。志同道合的两人由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加入环境NGO自然之友(FON)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2014年两人共同创建盖娅·沃思花园,开始自耕自食的里山生活和环境教育实践。虽然他俩一个爱做美食,一个喜好种植,一个话说不停,一个干活没够,一个是雷厉风行急性子,一个是神经大条乐天派,但总能回归一个共同的心愿,即保有荒野、农地、人居环境的平衡,让人与自然的生息在土地上静静舒展。

2022年他们共著的《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一书出版,书中记录了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八〇后知识农夫”长角羚和蚊滋滋在北京东北浅山地带的7年农耕生活。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只要你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

实际上,受到广大自然爱好者和环保行动者们喜欢和爱戴而戏称一句“女神”的蚊滋滋,亦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校长。这个从小逛北京动物园长大的北京大妞,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后,是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心之所向?为什么她会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而选择NGO?为什么又从NGO出来创立了盖娅自然学校社会企业?今年是盖娅自然学校10周年,她如何看待这份工作对自己而言的意义?本期后知厚觉,一起听北京大妞聊聊「自然教育」这件事。

「Timeline」

00:01:00 蚊滋滋其人:在里山,种田吃饭

00:03:43 做自然教育的蚊滋滋,最初是如何对“自然”产生兴趣的?

00:05:59 爱自然的年轻朋友们,考虑一下首师大生物系,实习太精彩,上山下海!

00:07:01 去挪威读环境与发展方向的硕士课程:国际环境研究

00:09:38 「自然体验式的环境教育」正在走向主流化

00:10:23 大学时在老师推荐下,成为宋庆龄儿童科技馆志愿者,开始接触儿童「环境教育」

00:13:34 与后来工作了十年的机构相遇:在学校例行承办的爱鸟周活动中结缘

00:18:34 放弃体制内、加入NGO:“我其实不太适合体制内那种规规矩矩的工作方式”

00:24:25 从「自然之友」到「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00:25:31 给想要入坑的人提示: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教育?

00:39:07 从公益组织到社会企业:产品更精准、机制更灵活

00:49:12 自然教育是不是一个好的职业方向?

01:03:45 一个小而美的机构创始人的日常,和这份工作对她而言最动人之处

01:05:29 自然之友盖娅沃思花园的日常生活,详情可阅读书籍《土里不土气》

01:17:00 做自然教育的薪酬水平如何等七七八八的问题

【相关资料】

1、 在我们山上,一颗西红柿想要变红真的很难,跟明星是一样的|蚊滋滋 一席第990位讲者

2、微信公众号:盖娅自然教育

3、书籍《土里不土气》

垃圾艺术家猴仔:我希望打破每个人内心的自我设限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

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Sophie(猴仔)
公民演员 策展人

【垃圾艺术家公共展览】策展人;自组织【自由演员】发起人。整合戏剧、影像、音乐等多元艺术表达手段,探索公共议题及个体赋能疗愈。创造从三岁到六十岁、从课堂到艺术场馆,人人适宜的艺术体验。

【本期主题】

前几期节目,我们了解到几位多年全职的、且做到了一定层级的公益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和想法;也听到一些很幸运的、早早找到了自己心仪领域的年轻全职公益人正在做什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普通”的年轻公益人的故事。

是的,公益圈里的生态其实是非常丰富的。Sophie猴仔,她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全职公益人,但她的生活方式我非常感兴趣——作为一个跨界在公益圈,半只脚在里边,半只脚在外边,她正在过着的是一种接近于「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很想介绍给大家她的故事: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年轻人,她是怎么从商学院毕业后进入到了公益领域,她经历过怎样的职业和职场?在不断的对职业和对自我的探索中,她到底在寻找什么、她又找到了什么?

此外,顺便来听听猴仔的观察:在公益领域做事是一种什么体验,和在商业领域或政府部门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始终想给你的是提供更多的参考:全职投入公益领域的工作,值得否?或者换一个问法,以公益的方式切入这个世界,是不是你最终发现真实的自我时,所会做出的必然选择?

猴仔说话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我一边听她讲话,有时候忍不住想要发笑,又常常被她犀利的观点和精彩的见解惊艳到。你可以慢慢听。

【Timeline】

00:00:00 我和猴仔的相识。以及,在北京做自由职业,似乎并不真的自由?她开启了关于自由生活方式的一场实验。

00:06:09 做全职的公益领域工作:感觉就像在创业公司,并不比商业工作轻松。至于工资……

00:07:57 猴仔是如何从一个商学院毕业生进入公益领域做全职工作的?

00:09:10 跳槽:成为志愿者是一个“低成本跨界”的好办法

00:23:00 资本赞助的财商教育。“其实是在培育站在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一端的选票”

00:23:48 自由贸易的弊端。“心理咨询只不过是把系统性的问题转嫁到个人身上”

00:24:38 一个25岁年轻人的梦想:世界和平!一个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解决之道:只有不同的国家的人的利益都深刻的链接在一起,任何非和平的行动成本会更大,利益让世界和平更有可能实现。

00:27:15 如果有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莫名其妙砸在你头上,你会很累而且没什么钱,你接不接?

00:31:49 我们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过去你曾经努力所获得的本领和你的喜好,会成为引导向未来人生的线索

00:37:18 困惑和徘徊:“在公益行业混得比较久的人是骗子,年轻人是傻子,然后骗子利用傻子?”

00:42:37 对自己要诚实:在反复探索和尝试当中,我们到底在寻求什么?

00:48:04 假如重新来过,我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00:49:53 我所找到的答案:「垃圾艺术家公共展览」策展人;自组织「自由演员」发起人。那些真正击中我们内心的片刻或画面,是支持我们持续走下去的动力。

当“好心”办了“坏事”,公益如何成为社会问题的修理厂?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李大君,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项目总监。

毕业于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03年开始全职进入公益领域。一线实务、组织创业与管理、行业赋能、议题研究与倡导经历均超过十年,对两个公益时代有深度经历和卷入。
曾主持并一线参与云南丽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就职于云南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期间),2015 年该项目因在环保、扶贫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获得联合国赤道奖。
也曾与志同道合者创办公益组织,关注和参与边缘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增能,直接推动了该议题领域3部国家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并孵化出多家议题组织(因不可抗力,这些组织在 2019年全部关闭)。

他的自我评价:野蛮生长的行动研究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实践中学习,也推动实践知识的生产。

【本期主题】

本期讲述的是一个在近年来环保公益领域圈内十分著名的行动案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因生态和气候问题遭遇了严重的缺水,导致风景不再,影响了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为了缓解缺水问题,决定从附近的胡泊调水。

调水是实现了的。但为什么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了后边一连串意想不到的种种问题?而当矛盾激化、各相关方一筹莫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理念和工作方法,让优秀的公益组织和靠谱的公益人能够一点一点推动问题解决?

这个案例并不是最新发生的故事,但每每听到,都感觉非常经典,值得反复琢磨。贯穿其中的态度和方法,都值得想要全职做公益的我们仔细回味。

【Timeline】

00:04:30  故事的起因
00:09:04  为什么一个几千年来的鱼米之乡,会变得既没有“鱼”,也没有“米”?
00:18:28  一个“不一般”的学者,不想止于完成论文
00:22:03  长期主义和「参与式」工作手法
00:25:23  改良土豆,组织修路,建妇女夜校……这都是一个环保公益组织做的事?
00:48:54  想做社区参与,首先要参与社区。麻山药削多了,就不痒了……
01:00:30  模式梳理:公共资源和本土智慧的结合
01:08:13  是否建议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全职做公益?

【附录】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s

消除贫困
消除饥饿
健康福祉
优质教育
性别平等
清洁饮水
清洁能源
体面工作
工业创新
社会平等
永续社区
永续供求
气候行动
海洋环境
陆地生态
机构正义
全球伙伴

那些我们认认真真分类过的垃圾,最后都去哪儿了?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李嘉诚。年轻的公益人,毕业于北大社会学系,两家环保组织芜湖生态、深圳零废弃的研究员。他的工作关注焚烧、填埋等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的污染物排放、环境信息公开等。他致力于通过研究文章、政策倡导等方式推动行业有序发展、清洁运行。越野跑爱好者。

【本期主题】

我们平时认真分类过的垃圾,它们最终去了哪里?
填埋,焚烧,低值回收,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哪些利弊?
未来更为先进的可持续垃圾末端处置方式是怎样的?
“垃圾末端处置”这个产业正在升级,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推广受到哪些阻力?
中国哪些城市是推动更可持续垃圾末端处置的主力军?
听听年轻一代的公益人、环境研究员李嘉诚给我们分享关于垃圾的故事~

【Timeline】

00:07:03  我们平时认真分类过的垃圾,它们最终去了哪里?
00:10:54  垃圾被焚烧了就等于垃圾消失了吗?其实并没有
00:14:36  《塑料王国》:作为消费者,如何在正常生活之余,主动进行垃圾减量?
00:20:48  在填埋和焚烧之前,「低值回收」是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处置方式
00:23:08  上海、北京等城市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取得了实际效果的
00:26:11  垃圾末端处置是否“可持续”,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00:28:58  中国目前有近1000座垃圾焚烧厂,自2014年以来全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眼下,垃圾末端处置这个“行业”正处于怎样的现状?
00:36:19  提到一本书《垃圾焚烧的社会》
00:39:00  作为全职公益人,如何介入垃圾末端处置议题
01:08:09  “垃圾行业“现在缺人吗?缺什么样的人才?

全职做公益:我和世界连接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张伯驹,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自然之友理事。

曾于2013-2021年任自然之友CEO,带领自然之友发起50起环境公益诉讼,参与超过50部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曾任联合国环境署(UNEP)青年顾问,国际劳工组织(ILO)项目专家等。

【本期主题】

全职做公益:我和世界连接的一种方式

公益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群人的集合,也是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其中一个视角。本期声音笔记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典型的公益人的故事:他参与过怎样的公益行动,他如何看待公益这个职业,公益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体验。

通过他目前所在的岗位进行观察,公益这个领域比较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转场进入公益领域工作?有哪些信息渠道可以获取到靠谱的公益资讯?

【Timeline】

03:25 「公益」是不是一个行业?
11:38  公益组织如何针对一个社会问题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一次典型的公益行动
22:37  职业公益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27:55  什么样的人适合全职来做公益?
34:58  有耐心的皮实:一个环境官司打了十年,赢了
41:59  哪些公益组织或公益岗位比较缺人?全职和兼职都有需求!
44:24  从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公益领域的动态和信息?

【相关资料】

本期出现过的机构名称:
北辰青年;老小孩;方德瑞信;自然之友;中国发展简报;巴塔哥尼亚

本期出现过的微信公众号:
南都观察家;善达网;NGOjobs;社会创新家;中国慈善家杂志;益微青年;银杏基金会

本期出现过的书籍或演讲视频推荐:
毛达(一席演讲);《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德鲁克);《重塑组织》

全职公益:小众的选择,巨大的魔力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晋军先生,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社会学、转型社会学和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长期关注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民间环保运动与基层社会治理。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研究》、《学海》、BMC Public Health等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教学奖多项。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劲草同行」公益导师;自然之友「玲珑计划」公益导师。

【本期主题】

用公益视角做环保:不只是观鸟、种树、捡垃圾

公益组织是做什么的?公益基金会,NPO,NGO,各有什么不同?公益的力量如何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发挥作用?全职做公益是一种什么状态?什么样的人适合把公益作为职业?本期的声音笔记,透过社会学家的眼睛,一起来初步了解“公益”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Timeline】

02:47 做公益,是在做什么?
11:18 中国的环保类公益组织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做?
18:20 做公益与做商业,同样的资历能否自由切换?
20:27 意义感和自驱力,我不再是一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22:49 刚毕业的年轻人适合全职来做公益吗?
32:28 兼职做公益,能做些什么?
38:17 环保领域的公益,除了观鸟、种树、捡垃圾,还有哪些是现在的主流和热点?
47:23 全职做环保行业的公益领域工作,发展前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