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
[00:00] 操盘手与IP孵化的独特见解
- 我这次请到的操盘手车车,和之前录的那些“搞钱型”不太一样,他更偏向内容和人本身
- 他更愿意选那些“靠自己能力拿到结果”的IP,而不是靠风口或运气的人
- 我相信人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时代的运气
[02:37] 从美声转向电影:一场个人追求与家庭背景的冲突
- 我初二开始学美声,但上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更喜欢流行音乐和电影
- 我来自普通工人家庭,学艺术在当时是很奢侈的选择,但我心里一直很“野”
- 退学是因为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觉得美声承载不了我的艺术梦想
[06:47] 追梦路上: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与自媒体时代的思考
- 我当时想出名,想做导演或演员,觉得电影能出人头地
- 那时候对自媒体完全没有概念,只是在消费内容,比如人人网、猫扑、天涯
- 如果当时有意识做自媒体,可能早就红了,但那时候没有这个认知
[09:44] 从艺术追求到现实转变:个人梦想与职业路径的探索
- 我退学后在北京考了两年电影学院,住过地下室,也做过群演
- 爸妈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尊重我的选择,尽力在经济上支持我
- 那段时间我给自己很大压力,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12:51] 追梦路上的坚持与反思:从群演到梦想的探索
- 我在剧组做过群演,演过死尸、侍卫,参与过《一步之遥》《太平轮》等大制作
- 但剧组阶层分明,群演没有话语权,我觉得那条路太苦,也不现实
- 我见过太多人性的阴暗面,所以决定不走群演这条路
[17:02] 从巡演群演到海外导演梦:追梦人的不凡之路
- 我在国家大剧院做群演,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勉强维持生活
- 但我始终觉得那只是“渡劫”,目标还是要上学,要有科班出身的光环
- 后来我选择去韩国学电影,因为觉得国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9:31] 留学韩国:视野与认知的全面升级
- 在韩国最大的改变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接触到了更开放、多元的圈子和信息
- 我开始用YouTube、Twitter这些平台,看到了很多之前没见过的视角
- 那段时间我开始意识到,人生不是每一步都要选对,选错了也没关系
[22:32] 操盘手的角色定位与商业思维
- 我现在更愿意称自己为“IP导演”,而不是纯粹的商业操盘手
- 我对钱的欲望没那么强,但对“正反馈”特别敏感,比如客资爆了、转化高了
- 我相信做IP就是做人,善良和长期主义比短期变现更重要
[26:27] 从韩国归来,以创意敲开职场大门
- 我回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厦门的飞博共创(冷笑话精选),我是靠创意进去的
- 我做了个测评“哪种咪咪虾条最正宗”,他们觉得创意很好,就让我去了
- 我找工作从不走寻常路,都是靠主动联系和展示作品
[31:14] 国家大剧院实习生经历与职业发展焦虑
- 我在国家大剧院做过实习生,负责接机、会议记录、拍视频这些杂活
- 那段时间我也会焦虑,身边人都在走上正轨,而我还在做基础工作
- 但我的焦虑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自己本来就不是“正规军”
[35:14] 从MCN到信息流公司:职场新人的高飞猛进之路
- 我从国家大剧院出来后,第一份工作6000,后来跳到7000、8000
- 我给自己定目标:每跳一次必须涨工资,不能平级或降级
- 我做过信息流广告,拍过借贷类内容,但觉得不道德,后来就不做了
[39:18] 从内容制作到无忧传媒的职业转型
- 我靠留学背景、国家大剧院经历和冷笑话精选的履历进了无忧传媒
- 我面试时会带手机支架和打印好的作品集,展示专业度
- 在无忧我很自由,甚至可以喝酒搞创意,只要出内容就行
[44:44] 职业发展与工资增长的历程
- 我从无忧的12000,跳到15000,再到25000,最后决定不再打工
- 工资超过25000后,我对钱就没那么兴奋了,更想自己做点事
- 我开始带薪学习,用工作时间研究下一步怎么走
[49:32] 从零到一的自媒体创业历程
- 我第一个成功的商业IP是“李光的麻辣直肠”,一个月做到20万粉丝
- 我用的是自然流方法,没花一分钱投流,全靠内容杠杆
- 那条爆款视频标题是“我招实习生,从来不招江浙沪的孩子”
[52:56] 从素人到商业IP:个人账号打造与流量增长的挑战
- 我一直想自己做账号,但总卡在“怕被熟人看到”的心理障碍上
- 做自己比做别人难,因为你要暴露隐私,面对评价
- 我后来意识到,做IP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投入
[59:02] 从打工到创业:个人商业IP的打造与认知升级
- 我加入自然流团队时,连面都没见过,就决定all in
- 在那里我一个月内帮一个IP做出千万播放的视频,正反馈特别强
- 我意识到“小成功是成功之母”,正反馈比钱更重要
[01:04:48] 从兼职到创业:技能变现与人生转折
- 我接的第一个私活是帮一个保险姐姐做账号,收了7000块
- 后来我决定全职创业,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在创业,环境影响了我
-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创业,是环境推着我走的
[01:10:40] 创业之路:从文艺青年到团队领导的挑战与成长
- 创业后最难的是“卖自己”,发朋友圈、谈客户、社交都是卡点
- 我以前每年发两条朋友圈,现在每天发两条,一开始特别难
- 我现在还在学习制定规则、管理团队,这些都不是我天生擅长的
[01:14:07] 从观影会到老板访谈:探索人生宽度与多元视角
- 我以前在无忧时做过观影会副业,还因此认识了女朋友
- 现在创业虽然忙,但能接触到很多有趣的老板,听他们的故事
- 我觉得通过和人聊天,我的生命宽度被拉长了,还能挣钱,太值了
[01:16:23] 社交技能提升与正反馈的重要性
- 我以前是社恐,不爱说话,现在却享受和人交流
- 正反馈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比如IP说“你真牛逼”,我就会更有动力
- 我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别人对我结果的认可和鼓励
[01:22:50] 短视频操盘手独立与公司内角色的对比分析
- 公司内部的操盘手往往拍不出爆款,因为无法和老板平视
- 外部操盘手能带来新视角、新信息,更容易出结果
- 好的操盘手需要平视IP,就像记者采访时要平等对话
[01:26:32] 如何定义个人IP与评估其成功
- 我不追求一夜暴富,怕接不住流量,几千万对我来说更踏实
- 做IP成功不一定是百万粉丝,可以是第一条爆款、第一次转化
- 我选IP看三点:善良、行业拿到过结果、有钱
[01:30:47] 操盘手分类与内容创作流程探讨
- 操盘手分两种:商业型和内容型,我属于后者
- 我合作的第一步是开定位会,IP和操盘手都要准备想法
- 我第一次见面就会拍摄,因为人和人初次见面的状态最真实
[01:34:57] 短视频操盘手:长期主义与IP价值
- 我不喜欢“典型IP”这个词,为什么IP一定要铆着变现?
- 做IP是长期主义,先做人再做IP,善良比流量重要
- 我和怡静合作,就是因为她是个“正”的人,不作恶
[01:38:15] 短视频创作与个人成长:从失败中寻找价值
- 我剪过3000条片子,只有300条有流量,失败是常态
- 那2700条没流量的视频,是我最准确的“对标参考系”
- 我不自责没做成的IP,因为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
[01:39:45] 信息差与空间落后: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生轨迹
- 我来自小城市,到大一才知道导演系能考,而北京的小学生三年级就知道
- 空间的落后会带来时间的落后,互联网抹平了这种信息差
- 没有短视频,我不可能和身价几十亿的人平等对话
[01:42:45] 理想与现实:自媒体人创业之路
- 我现在还保留理想主义,但要做“有供需的理想主义”
- 人最终不是靠钱活着,而是靠情和理想
• •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依然会选择闯荡,因为见世面是我的本能
【嘉宾简介】
车车,8年视频导演经验,22年起专注商业IP孵化,累计赋能合作商业IP 100人以上。部分孵化合作案例:清华陈晶聊商业、怡静自生长、育学园、人间富贵帆、宁柏宇、哈佛亮哥、留学韩老师、字老师-中老年留学朋友俱乐部、金泰说移民、任性小妮医药圈、闲白话闲哥、老李说连锁、修脑师傅白墨兮、张楚儿。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
【添加听友群/联系我】
添加vx:dangnihonglejiangxu
【制作团队】
出品方:鸣响制造
主播、制作人:姜旭
后期:卡卡
设计:阿希
商务支持:小跳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