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E19【小王子 | Part 2】读着读着,我们长大成人,小王子还是那个孩子……

在这个系列节目中,我们将从五个年龄段的视角出发,阅读同一本《小王子》,追溯从第一次阅读到现在为止,看到的不一样的「小王子」,以及从中收获的感动与感悟。

系列节目第二期,聚焦(小吴的)青春期。(单独分一期真的只是因为,上一期时长塞不下了 lol)

Part 1. 儿童时期

Part 2. 青少年(早中)期

(见S1.E18【小王子 | Part 1】)

Part 3. 青春(中晚)期

[00:05:17]「First love is the first dose of addiction」

[00:10:53]一缕风的机缘让她们相遇,于是,玫瑰成了星球上唯一的玫瑰,小王子是她唯一的照料者

[00:14:03]玫瑰的「娇贵」与谎言

[00:22:07]玫瑰的爱情觉醒

[00:26:05]老鱼支持早恋的原因:「一个人对爱的认识和感悟是在一次次挑战中形成的」

[00:29:01]《小王子》中的女性主义:这是一朵有尊严的玫瑰!

[00:38:04]「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让她变得如此重要」的两种误读:

第一种,为爱付出者的角度:如果我爱一个人,即使对方不爱我,我仍然可以心甘情愿地为ta付出时间、精力,单单这份付出就足以证明了爱情的可贵;

第二种,被爱者的角度:一个人的独特,来自于他人在你身上付出的时间,别人愿意付出的越多,自我价值就越高。

[00:41:37] 问一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不相信「理想型」?

[00:44:09] 爱情这段「双人舞」

周国平:「我自己许多次翻看它时都觉得新鲜如初,就好像第一次翻看它时觉得一见如故一样。每次读它,免不了的是常常含着泪花微笑,在惊喜的同时又感到心酸。我知道许多读者有过和我相近的感受,我还相信这样的感受将会在更多的读者身上得到印证。」

我们两个,就是这样的读者。

期待你们也是。

配乐:

盘尼西林乐队-再谈记忆 Say it again

老狼-同桌的你

久石让 (ひさいし じょう)-はつ恋 (初恋)

王菲-矜持

张学友-眼泪 (Live)

李闰珉-Because I Love You

The Little Princ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2015)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8【小王子 | Part 1】读着读着,我们长大成人,小王子还是那个孩子……

2021年6月,一件不可控的事情突如其来地降临在我的一位朋友身上。

在疑云密布的成人世界里,为了捍卫心中的孩子、坚守一份纯粹到几乎透明不可见的情感,她把自己变成了「笑话」一般的存在。亲友对她的形容是: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这当然不是第一次了。

听闻事情经过后,我想到了小王子中,那副大人们视作为「帽子」,实则是「蟒蛇正在消化大象」的小男孩的杰作。

「大人单靠自己是从来什么也弄不懂的,对孩子来说,老是给他们做解释真烦死人了……」

可若孩子真的做了解释,我也想去理解。

抱着这样的心情,我又重读了一遍《小王子》。这不是我第一次作为“大人”去读这本书了,然而这是第一次,我抱着理解「孩子」的大人的心态去阅读。

读罢,心生悲悯,我终于明白序言里的那句话——

「我要请孩子们原谅将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

小时候我们都想做大人,想要结束无知、不确定、依赖他人的状态,想要有更多独立和自主;可只有当我们长大了,才能体会到儿童世界的美妙。

我们必须长大,这一过程无法被阻止,所以成为大人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自然现象。那些不愿意长大的人,不是选择成为小孩,而是在逃避面对大人的世界。

从孩童长成大人,我们告别童年,但不意味着丧失了回归最初的纯真、纯粹的能力,若想保有这样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呼唤身体里的孩子,与它们沟通、保持联系。成为大人后,再次成为小孩,是一种选择。

所以这本书,准确地说,是献给大人,曾经是小孩(并且没有忘记这一事实)的大人,或者是想要找回曾经的小孩的大人。他们已经有能力理解世界的复杂性、穿行过人生的荒漠,经历过孤独、探索、绝望,有些人已经放弃却不肯遗忘,有一些人仍在寻找。

阅读这本书,让我实现了和曾经的自己的一次次对话。

在本系列节目中,我们将从五个年龄段的视角出发,阅读同一本《小王子》,追溯从第一次阅读到现在为止,看到的不一样的「小王子」,以及从中收获的感动与感悟。

内容/时间线:

Part 0. 重读

[00:05:11] 重读以后,我们似乎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是用来“献给这个大人当年身为孩子的他……”

——小孩子还未能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去领悟书中的深意

——如果大人无法以孩子的视角去阅读,也是无法看懂的

——大人比孩子更需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唤醒身体里的孩子

[00:11:36] 重读以后,我们越来越「读不懂」……

第一种「读不懂」,有些人早已忘记曾经是孩子的身份,小王子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二种「读不懂」,我们越来越难以看透复杂表面以抵达「真实」

[00:23:40] 通过重读,我们实现了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Part 1. 儿童时期

[00:33:40] 5岁侄女眼中的《小王子》: 充满幻想的童话历险故事

——世界真奇妙,大人真奇怪

[00:39:18] 假装“读书”,与书本玩耍,从表层理解故事(Jeanne Chall)

Part 2. 青少年(早中)期

[00:42:39] 10岁侄子眼中的《小王子》: 不够刺激的幻想故事

[00:45:60] 如果小王子变成一部大男主热血冒险故事……

[00:48:39] 读懂故事之后,青少年对故事本身产生了求知欲,好奇一个故事能教会他们什么道理(Jeanne Chall)

Part 3. 青春(中晚)期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读到了越来越多的“言下之意”,文本的意义变得越来越丰富

[00:54:29]青春期的主题:迷茫与探索

大部分人在青春期经历了初恋,甚至是初恋,也可能会遇到一两个挚友,对其中玫瑰和小王子、小王子和狐狸的感情还有更深的理解。

[00:57:33] 小鱼与612星球的故事

[01:01:22]13岁小鱼眼中的《小王子》:同样孤独的小王子和飞行员,在广袤的宇宙和大人世界中,找寻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伙伴

[01:04:08]飞行员:遇到小王子之前,我几乎要放弃与(大人)世界的沟通

[01:17:26]「盒子只是表象,里面的羊才是真实,蛇的肚皮也是表象,里面装着大象才是真实。」

[01:21:30]「你要是知道在你之前我试探了多少人,一定会觉得自己很特别」

配乐:

盘尼西林乐队-再谈记忆 Say it again

椅子乐团 The Chairs-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 (Live)

S.H.E-612星球

理想青年 – 心比过去更加遥远

李闰珉-Kiss the rain

李闰珉-Embrace of Silence

李闰珉-Sometimes…Someone

The Little Princ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2015)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7【Hidden Track】这次有好好说再见吗?——Bye, California

记一次离别:from Jul 19th, 2021 to Jul 21st, 2021 (本期高泪预警)

下了飞机,她在等前往隔离酒店的大巴,带着口罩,在厦门潮湿的空气里挥汗如雨地和我聊天。

重新沟通上的那一刻,我感到莫名安心。

她告诉我,在飞机上睡了足足15个小时,度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夜晚,醒来的时候,快落地了,朦朦胧胧看到天空泛白,“回国第一天就看到了日出,感觉会有好运气”。

这三天内,我们进行了两次通话,一次在上飞机前,一次在下飞机后。挂了电话后,我恍然间才意识到:似乎,对于这场离别,我的理解依然还不够完备。

哎,也是,我对她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于她充满跳跃性的、不清楚的讲述。

走之前,她说了好多次,“一定要好好道别。”

离开加州的72小时前,我们基本上断了联系,我想临行之前她必然有很多琐事,我不便打扰,而她却为自己临走前的withdrawal(心不在焉)报以愧意。

“你知道加州对我来说,不止是一个城市,像一个朋友,一个一起经历了很多的朋友。”

加州,是她过去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她在那里度过高中、大学,工作两年,她的初恋在那里,她的虚荣在那里,她的骄傲与失落在那里,她的迷惘在那里——这些又都被遗留在那里——那道狭长的加州边界分割开她的过去与未来。

“你知道在加州的我,和在你面前的我,其实是有很大偏差的。”

——当然想象得到你曾经多么放浪形骸:Parties, Friends, Luxuries, Dance till dawn.

还有她常常挂在嘴边,我却不甚了解的各种Vibes….

“加州是我的旧情人,我也爱过她,所以我要和她好好道别才能走向你。”

——旧情人的温床是什么样的?缓慢、舒适、浮华。

我差点就忘了,和这位旧情人,她有过长达十年的缠绵。

时间线/简介:

这期节目记录了我们在上周共同经历的一场离别。

老鱼刚刚告别了生活了十年、贯穿了她整个青春期和二十岁初代的California

[00:04:44] 人生头一次买单程机票是什么感觉?

[00:11:13] 约见友人,买气球,吃 In-N-Out Burger

[00:13:06] 摇下车窗喊话道别,听《离人》,发消息给小吴:“一定要好好道别呀!”

[00:21:34] 卖车。恋旧物的老鱼拥有的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00:33:06] 有关「时差」的心酸往事——“为什么我需要你的时候,永远都不在?”

[00:36:22]「上了飞机再看这封信,不要害怕」

老鱼加州故地重游,都去了哪里?

[00:40:51] 1. 海滩——难忘大海碧波荡漾

[00:44:45] 2. 书店——难忘旧情温存绵长

[00:53:08] 3. Rodeo Drive ——难忘少年意气风发

[01:03:04]「Oh, I’ll pick you up, if you come back to California, just hit me up……」

[01:09:44] 老鱼啊,不必害怕做一个奇怪的人

[01:14:48] 7月21日,那是个神奇的一天。

You said It’s truly a miracle. ——I agree.

See you in Beijing.

配乐:

Lana Del Rey-California

Daigo Hanada-And This Is How It Ends

张学友-离人

Daigo Hanada-Fragment, Pt. 1

时目老树俱乐部-海

Michael Hoppe-Tears And Roses With Alyssa Park

Daigo Hanada-Follow Me To The Moon

The Mamas & The Papas-California Dreamin’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 E16《伊斯坦布尔的猫》城与猫,猫与人,人与城

伊斯坦布尔的猫的状态介乎于野生和驯服之间,「尽管受到许多人的照顾,但它们却没有主人。」猫咪们拥有充分的自由穿行在城市里、舒展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当遇到了中意的人类时,也会驻足与他们交友或者发展更深的关系。

在《伊斯坦布尔的猫》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人与猫之间独特的关系:宏观上,猫和人在城市里共享着空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微观上,每个人都和参与了他们人生的猫咪建立了私人化的沟通方式和特殊联结,滋养对方的生命。

猫和人都是伊斯坦布尔的居民。猫和人的相处状态也反映了人与人的相处状态。当人是充满友爱的,猫也会对人报之以爱;而当人充满了戒备、自私警惕,那猫也会充满戒心,躲避人群。

导演在这部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里都倾注了对家乡以及猫咪的爱,这份爱里也埋藏着些许担忧:她同时也在呼吁我们,不要让这样已经持续千年的关系成为历史,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影像记录看到、感慨到,原来这世界上还存在过这样一种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

时间线/内容

[00:03:37] 一封献给城市与猫的情书

[00:09:26] 拒绝「猫设」,张扬个性

Part 1. 宏观:伊斯坦布尔人与猫

[00:15:04] 伊斯坦布尔与猫咪的渊源

[00:23:35] 猫消除了人与人的边界

[00:26:14] 铁汉柔情——只有在猫身上,土耳其的男人会主动打破男性刻板印象

[00:29:50] “我仅仅是它最主要的人类”——猫与人的开放关系

[00:34:05] 当我们呼唤猫咪的名字,就是在命名一段独特的联结

[00:36:23] 在驯养与野生之间

[00:40:50] 猫让当地人的找到生活的希望与意义感

Part 2. 微观:人与猫

[00:46:36] 人该如何与猫咪相处?

[00:51:05] 相处难点:1)语言障碍 2)猫科动物的警觉心,以及 3)边界感

[00:57:07] 在接近猫咪前,人要先放下自己的ego

[01:00:47] 特殊的猫咪之爱

[01:03:20] 每天接触、了解猫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冥想

Part 3. 当今城市里的人与猫

[01:06:14] 疏远的人际关系,猫消失在城市的公共空间

[01:14:06] 被商品化、工具化的猫咪

[01:16:11] 约翰•伯格:为何凝视动物?

[01:21:01] 伴随着动物的消失,我们看到「宠物」和「动物园」的兴起

[01:22:27] 希望这样特殊的关系,不会成为永久的历史……

引用:

领研网, 是人驯化了猫,还是猫“驯化”了人类?

约翰•伯格《看》

John Gray, Feline Philosophy

配乐:

坂本龙一 (さかもと りゅういち) – Before Long

椅子乐团 The Chairs – Rollin’ On

声音玩具 – 请问哪里才能买到晶体管收音机

Kira Fontana – Kedi Original Soundtrack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5《阿黛尔的生活》蓝色的冷与暖—— “你看见那只兔子了吗?”

——蓝色给你的感觉,是冷还是暖呢?

——「重力是水唯一的缺陷」,有缺陷的,究竟是「重力」还是「水」呢?

——在本期的封面上,你看到了「鸭」还是「兔」呢?

在观看和回看《阿黛尔的生活》时,我们不断地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若蓝色代表着永恒的爱情,那它是忽冷忽热的;

封面上的鸭-兔图,既不是鸭,也不是兔,它被「看作」是什么,取决于观者与图像之间的默契和互动;

重力牵引着水自然流动,可水必定要顺着特定方向流动才能被当做是自然的吗?

「我看见的没有改变;然而我却看到不同的东西」(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我们「怎么去看」决定了「看到了什么」,可一旦看见了,就无法装作没有看见。

同时,鸭-兔图也揭示了人的一个天然的缺陷,我们在任意时刻,只能看到「鸭」「兔」其中一个。

所以我们只能反复去看,在一次次相互矛盾的体验中探索事物的复杂性。

「看作」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边探索图像的全貌,一边探索自己。

时间线/内容:

[00:04:28] 鸭-兔图与《阿黛尔的生活》

Part 1. 蓝之暖

[00:08:21] Emma与Adele的关系:启蒙与被启蒙者

[00:11:29]「你还需要多练习哲学」

[00:16:29] 我与你一样,都是自由的

[00:20:55] Adele追寻启发,止于深度思考

[00:21:58]「很有可能,人生的本质就是想要做猪而不能的一段旅程。」

[00:24:38] Emma的私人画展: 当不同季节成熟的果子,开在了同一片果园

[00:32:12] Emma与Adele眼中不一致的快乐——是否存在高级与低级的快乐?

[00:41:55] 被发现出轨的夜晚,Adele感到孤独,却不知道孤独感从何而来,更不明白关系中真正的问题

[00:44:29] 咖啡厅的重遇:以身相许的Adele与对她怀有「无限温存」的Emma

[00:49:03] 仍在寻找的Adele

Part 2. 蓝之冷

[00:58:10] Emma眼中的Adele:是情人,也是绘画对象

[01:01:01] 从一开始Emma为Adele画肖像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在Adele身上找寻一种超越性的美

[01:03:24] 在Emma的「注视」中,Adele开始自我怀疑,走向更深的茫然

[01:05:05] Adele与Emma艺术作品的关系的演化:画作越来越成为供他人娱乐、欣赏、谈资的东西,而非她们私密爱意的表达

[01:12:15] 发现Adele出轨的当晚,Emma内心的矛盾与撕裂,让她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愤怒

[01:15:57]「爱情是注定要失败的」——亲密关系中的施虐与受虐

(哎!相爱可真难)

[01:21:14] 咖啡厅重遇:Adele确定关系的结束,重建自我的开始

[01:23:45] 最后在画廊里,Adele与「画中人」彻底告别,接着她走出了Emma的画廊,也走出了Emma的画框

参考:

John Stuart Mill, Utilitarianism

萨特《存在与自由》

配乐:

Beach House – Take Care

时目老树俱乐部 – 海

坂本龙一 (さかもと りゅういち) – Acceptance

Gymnopédie No.1

Nadia Sirota,Richard Reed Parry – Parry_ Duet For Heart And Breath (心脏和呼吸的二重奏)

Jeremiad Always Twinge HuaBai – 蓝鲸

Mischa Maisky,Daria Hovora-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 J.S. Bach_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 II. Air

Dustin O’Halloran – An Ending, A Beginning

James Horner – Distant Memories

坂本龙一, Jaques Morelenbaum, Judy Kang – A Flower Is Not A Flower

La vie d’Adèle原声带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4《阿黛尔的生活》欲望退潮后,阻挡我们相爱的一切都原形毕露

遇上一见钟情的爱,你的心会变得更满,还是更空?——它先用欲望把你填满,因为只有这样,待到欲望消退时,你才能感到真正的空虚。

「满」是转瞬即逝的,而「空」是漫长永恒的。

在《阿黛尔的生活》里,我们始终都在观察着阿黛尔,她的生活、她的内心世界、她喷薄的欲望和情感,看着她张着嘴,如饥似渴地吞咽、舔舐爱人的身体、酣畅淋漓地大睡。

她拼命把自己填满、更满、再满一点,直至无力消化,然后她大病一场,丢失了一切。

于是接下来,我们看着她心碎、痛苦、茫然、失落,看着她张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她的嘴唇耷拉着,随着抽泣的频率微微颤抖。

当欲望涨潮时,她们共同拥有着一片碧蓝的海水,肆意畅游;

当欲望退潮时,她们站在隔着海峡的两块礁石上,挥手道别。

时间线/内容 :

[00:04:06] 一部电影、两次观看、五味杂陈

[00:09:45] 《阿黛尔的生活》:Chapter 1 是Lesbian成长题材青春校园片,Chapter 2 是成年人「恐怖」爱情故事

[00:14:38] 是爱情故事,更是同性爱情故事——同性的身份放大了爱情中最本质的矛盾和冲突

[00:25:51] 原始的Adele与精致的Emma

[00:26:39] 阿黛尔的本能:吃、睡、性、以及找寻蓝色

[00:31:20] 从确认演员的流程中,已经能看到导演对于两位女主差异的设计

[00:34:09] 存在主义对Emma的影响:自由与行动

面对着巨大的差异,她们如何走到一起?

[00:40:26] 青春期的冲动、喷薄的情欲、致命的吸引力

——欲望作为最初连接差异两端的一根钢索

***未成年人禁区开始🙂***

[00:40:40] 两人在关系中两种互为冲突的欲望:

——Emma:肉体的欲望 VS. 精神上渴望共鸣的欲望

——Adele:肉体的欢愉 VS. 在关系中保持天然的舒适感

对性爱场景的看法:

普遍批判:男性凝视,过于娴熟,没有交流 (求生欲!!!)

我们:一次男女性爱,一次自慰,三次同性性爱——这些场景非常必要(不可删减!!)

[00:44:34] 第一次自慰:意识到性冲动

[00:45:25] 第一次同性性爱:一定是某种神秘力量,让她们的身体如此默契

哦~那迷(gān)人(gà) 的七分钟

[00:48:40] 第二、三次性爱:用高潮时身体的共振,去弥补精神上的无共鸣

小吴(极具牺牲精神的)严谨论证:

[00:52:56] 遇见灵魂伴侣稀奇,遇见性灵魂伴侣(sexual soulmate)难道不是更稀奇???

***未成年人禁区结束🙂***

[00:59:04] 文学课的三段文本,早已暗示故事的结局:

[01:00:53] 遇见一见钟情的爱,你的心是更空了还是更满了?

水唯一的缺陷是重力

[00:59:50]——重力于水,就是欲望于人

[01:03:36] ——是水的缺陷,还是重力的缺陷

参考:

Jul Maroh, 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配乐:

祁紫檀 – 穿裘皮的维纳斯

Ludovico Einaudi-A Fuoco (趋热)

Mischa Maisky,Daria Hovora-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 J.S. Bach_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 II. Air

Stephanie McCallum-Scenes from Childhood, Op. 15 – Schumann_ Scenes from Childhood, Op. 15 – 7. Dreaming (第7首 梦幻曲)

Ludovico Einaudi-Burning (燃烧)

张惠妹 – 相爱后动物感伤

Nadia Sirota,Richard Reed Parry-Parry_ Duet For Heart And Breath (心脏和呼吸的二重奏)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3 换一种方式认识哀伤与丧失,死神便成了爱神的信使 | 《风声》

——顾晓梦的成长与爱恋,是在哀悼中完成的,但这并非一定是件悲情的事。

无法忽略的事实是,这段关系中相爱的两个人,最终一生一死、天人永隔。

李宁玉,何其美丽的女人、何其高贵的灵魂、何其年轻的生命,她的逝去,必然是一场巨大的遗憾。

当二十五岁的顾晓梦,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死亡时,这是一件好事吗?似乎任我们再怎么论证,也无法否定这一悲剧的事实。

死亡,是这段关系中无法被绕开的一个里程碑。但我们认为,在这之前,她们相爱;在这以后,她们更加相爱。

这基于一个很强的假设:她们的联结,并没有随着李宁玉的逝去而消失。

死神是爱的信使。

李宁玉用自己的死亡,送给了顾晓梦四份生日礼物:一份对存在价值的肯定,一份在回忆里永恒美好的爱情,一场独一无二的冒险,以及一条要用一生破解的密电。

顾晓梦郑重地接下这份大礼。接下来,她开始哀悼,因为她意识到,她被这份失去完全改变了;此后,真正的爱情才刚刚发生,那样的爱情,不再是罗曼蒂克式的,而是基于完全的信任、完全的理解、完全的交融。——她们的关系,随着顾晓梦自我认识的转变,而转变了。

当我们在论述这段关系是HE时,讨论的并不是死亡这一事实,我们讨论的是对这一事实的双方回应。

她们是,已知死亡作为结局,却共同选择了开始以及延续这段关系。

因为,「爱就是去不断地重新创造。」

时间线/内容:

晓梦的两个misbelief:

[00:05:07] 第一,人生是一场冒险,而冒险的目的,是为了生死一瞬的极致感官刺激;第二,华丽的死亡,可以让人变得伟大,永垂不朽。

[00:07:25]晓梦的成长与爱恋是在哀悼中完成的——成长、爱、哀悼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00:09:48]两位带给晓梦震撼的女配角:何剪烛、金若娴

[00:16:00]老鱼和小吴眼里的HE

李宁玉留给顾晓梦的四份礼物

[00:20:58] 1. 一份对存在价值的肯定

[00:25:12] 2. 一份在回忆里永恒美好的爱情

[00:28:24] 3. 一场独一无二的冒险

[00:36:53] 4. 一条要用一生破解的密电

[00:39:40] 死亡是一个「成为」的课题——成为的过程不以死亡为终点,而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发展。

[00:42:30]「我爱你而爱你的信仰,也因为爱你的信仰更爱你。」

[00:51:46] 什么是哀悼?

[00:53:50] 当我们在哀悼时,我们也在思考,他人的离世究竟意味着什么?

[00:59:16] 老鱼和小吴眼里真正的BE

[01:02:17] 关于哀伤的主流叙事:把附着在逝者身上的能量撤离出来,切断与「过去的人」的联结。——走出哀伤的方法,唯有时间与新欢

我们应当如何重新理解哀悼和丧死?

[01:03:50] 以一种美学的视角:生者在应对哀伤这件事情上应该有自主性,也尊重关系的创造性和包容性。

假如我们给人们机会,假如我们对他人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很多人是能够自如地应对死亡和丧失的,很多人是能够在满目疮痍中找到一些重要意义的,很多人是能够在痛苦和丧失之中找到美好体验的。(罗琳•海德克《哀伤的艺术》)

[01:07:43] 蝴蝶,象征生命的延续,生命形式的转化

[01:11:43] 晓梦只有真正走出了裘庄,才是真的爱李宁玉

——走出去,并不是遗忘,而是为它构建新的意义

参考:

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

Judith Butler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脆弱不安的生命》

佛洛依德《哀伤与忧郁》

罗琳·海德克《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巴维尔·弗里德曼《蝴蝶》

配乐:

谭艳 – 美丽世界的孤儿

Preludes, Op. 28 – No. 13 ‘Loss’

陈其钢 – 安慰与希望(教堂惨剧)

祁紫檀 – 生命从无法被概况

Dario Marianelli – Too Late

Adagio in G minor – Guitar arr.

告五人 – 与海无关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2《风声》奇女子顾晓梦和她的女idol们

罗兰夫人、玛丽一世、安妮博林,她们是顾晓梦眼中「时代变革中最杰出的女性」,而晓梦给出的理由是:「她们有勇气,与死亡为伍。」

就像每一个未曾体验过爱情的思春期少女对「理想型」魂牵梦绕,硬核少女顾晓梦也对「死亡」有浪漫幻想。死亡在晓梦眼里是神秘莫测、是激情迸发、是富有诗意的,所以她在二十四岁前,一直都在追逐着死神,只为了一场最盛大的死亡典礼。

晓梦将上面的女性视作是自己的偶像,却不曾真正了解她们,也许是关于她们的故事经过了太多戏剧化的加工,也许是她还太年轻、无知,只在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

幸运的是,晓梦认识了玉姐。她们在生活里相知、相识、相依,倾心交谈过,于是她对这位新榜样的理解,再也不是通过传记和故事。在余生里,与玉姐近距离沟通中产生的灵魂共振,都将给予晓梦更真实的力量和精神指引。

在《风声》这部剧里,顾晓梦是真正的女主角,而她的成长,也和这些女性榜样们息息相关。在这一期节目,我们将会讨论:这些被顾晓梦视作榜样的女性们,是如何在最初影响了晓梦的价值观和人生抉择?随着晓梦的成长,她又如何重新理解这些榜样,从她们身上汲取新的东西?她的玉姐,又带给她什么样的新的启发,让她长成一个更好的姑娘?

内容/时间线:

[00:06:12] 我们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女主角?

[00:13:09] 玉姐与晓梦的关系:女性力量的传递、爱的传递、信仰的传承

顾晓梦:民国奇女子

[00:19:09] ——第一奇:身世

[00:20:08] ——第二奇:动机

[00:26:28] ——第三奇:榜样

晓梦的三位偶像:

[00:28:19] ——罗兰夫人: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

[00:32:19] ——安妮博林:野心与智慧并存的「一代妖妃」

[00:39:59] ——玛丽一世:在不可遏制的冲动中毁灭自己、又因此永垂不朽的女性

[00:50:17] 「世界史只表现大人先生们的苦难,只表现人间强者们的盛衰,而对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向漠不关心」

[00:52:34] 晓梦对「死亡」的痴迷与焦虑

[00:58:52] 晓梦有她的偶像,她也是我们的偶像;晓梦的成长离不开榜样带来的精神启迪,我们也伴随着她一起成长

文献:

赫尔曼黑塞《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

巴迪欧《爱的多重奏》

茨威格 《苏格兰女王的悲剧(玛丽·斯图亚特传)》

欧文·亚龙 《直视骄阳》

配乐:

后海大鲨鱼 – 时间之间

Schubert – Sonata No. 7 in E-Flat Major, D. 568/ III. Menuetto & Trio – Allegretto

Jascha Heifetz, Jacob Lateiner, Sanford Schonbach – Piano Quartet No. 3 in C Minor, Op. 60 – IV. Finale – Allegro comodo (第四乐章 终曲 – 从容的快板) (Remaster)

Vladimir Ashkenaz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André Previn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 Rachmaninov/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 Theme (Remastered 2013)

Epic Soul Factory, Cesc Vilà, Fran Soto – Beyond Our Dreams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eter Guth, Johann Strauss – Component 1 – Voices of Spring (春之声圆舞曲)

齐豫 – Plaisir D’amour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邮箱:ahsmmy@163.com

S1.E11《风声》李宁玉:解一道题,爱一个人

标题倒过来,也成立。

李宁玉的角色原型是两位绝世天才:二战时破解恩尼格码的阿兰·图灵,以及拥有「记忆照相机」的冯·诺依曼。

于是,从这两位「计算机之父」原型脱胎而出的的李宁玉,也在剧中不断强调自己是一台「行走的计算机」。她常常说:「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确定了公式的数学模型,要怎样的结果,就输入怎样的数据。从不受感情的干扰。」

故事一开始,李宁玉凭借一己之力在72小时内破解了德军的恩尼格码二代机,代表着人脑依旧可以征服「机械加密史上的最高峰」,这也隐隐暗示了,把自己当做机器的李宁玉,也并非不可破,而破解她的关键就恰恰在于「人」。

人之所以为人,一方面是因为拥有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拥有高等情感。

所以李宁玉这个人物的核心冲突,在于感性和理性的不断斗争。当她离死亡越近的时候,情感也就越磅礴,直到情感突破了理性的防线,她的数学模型也随着生命一起消逝。

这似乎是一台机器的宿命:当模型学会了爱,她就不再是模型,而人生的数学模型一旦失效,生命亦走到终点。

如果李宁玉是一道题,那么抓住这条线,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第一步,从出题人李宁玉口中,我们得到一个前提,那就是她人生的数学模型中无法兼容感情,理性对于她的重要性就正如理性人假设对于西方经济学一样;

第二步,运用尼采提出的日神酒神精神二元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以得出李宁玉并不是没有感情,恰恰相反,她身上兼具了最极致的理性和最深邃的情感,可她一直在用理性压抑感性,而不是在合理驾驭感性,所以造成了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第三步,顺着玉梦的感情线,可以看到带着强烈酒神精神、「感性先于理性」的顾晓梦,是如何诱导她释放感情,从而彻底颠覆了李宁玉这个模型。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将顺着以上思路,逐步探索李宁玉的情感发展。

内容/时间线:

[00:07:13] 三刷《风声》,三种视角

Part 1. 谁人不爱李宁玉?

[00:11:35] 我们的口号:恩尼格玛机可破,李天才也可破!

[00:13:38] 天才形象的三种套路

[00:16:22] 「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00:19:39] 李宁玉:是天才、是女人、也是晓梦的「玉姐」

Part 2. 李宁玉:一个确定了公式的数学模型

[00:24:11] 敲重点,破解李宁玉的解题思路!

[00:26:22] 任何数学模型,在模拟感情的任务上都无能为力

[00:30:28] 「爱」,成为破解囚徒困境的最后武器

[00:32:59] 恩尼格码可破,美也可破,情不可破

[00:33:54] 日神与酒神精神

[00:36:47] 最极致的理性,最磅礴的情感

[00:41:30] 充满酒神精神的顾晓梦

[00:45:1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作为一种防御机制

[00:54:13] 心怀大爱“的玉姐,没有”小爱“也能活下去吗?

[00:59:57] 从「毁灭」到「牺牲」——因为我爱你,所以更爱我的信仰

[01:05:51] 那一晚,我们在圆桌上跳舞;那一夜,我们合二为一

[01:11:16] 李宁玉在日神光辉照耀下出场,在酒神的欢欣鼓舞中结束生命

[01:13:51] 为什么小吴坚持认为,在最后一晚,缺失了一组关键(doi)镜头?

[01:16:52] 彩蛋:李宁玉 |《你一生的故事》

文献:

尼采《悲剧的诞生》

尼采《偶像的黄昏》

周国平《理智与情感》

张维迎《博弈与社会》

刘世洁《古希腊神话故事》

布莱兹·帕斯卡尔《思想录》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尤瑞皮底斯《酒神的女信徒》

Intellectualization, Psychology Today

The Devious Art of Lying By Telling the Truth, BBC Future

配乐:

祁紫檀 – 比海更深

优雅逆转 – 淡秋

俭德大厦 – 干涸的池塘

许巍 – 情人

顾伟 – 真相只有一个

Martha Argerich, Robert Schumann – Fantasia in Do Magg, Op. 17 – Langsam getragen. Durchweg leise zu halten – etwas bewegter

Ulf Wallin – Concerto in A minor for Violin & Orchestra (after Cello Concerto, Op.129) – Nicht zu schnell (Version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齐豫 – Brave New World

Michael Levy – “Dancers Of Dionysus” (Composition For Lyre In The Ancient Greek Hypolydian Mode)

Fritz Reiner, Byron Janis, Franz Liszt,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Disc 1 – Totentanz, S. 126, R. 457/ Danse macabre

声音玩具 – 昨夜我飞向遥远的火星

《风声》原声带

关注/联系我们:

微博:ah是猫咪呀(欢迎来撸小猫咪~)

微信公众号:ah是猫咪呀

邮箱:ahsmmy@163.com

S1.E10【我的大叔 】聚光灯下的金智英,聚光灯外的姜允熙

姜允熙是「金智英2.0」。与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77年生的姜允熙成长、生活在父权色彩浓厚、社会风气保守的韩国。她们同样孤独,同样被社会边缘化,同样不被聆听。

比起金智英,身为律师的姜允熙更有事业心,更强势,更果决,更坦荡。可面对着丈夫的大家庭和上一辈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允熙依然感到悲情、迷失、无所适从。

两年前,《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当金智英被放在聚光灯下时,我们终于有了一次机会,看到了一群「平淡无奇但是面目模糊」的女人们所面临的,暗哑、无声、布满灰尘的日常;

还有一群像姜允熙一样的女性,她们受到过高等的教育,在男人主导的世界也打拼出了一番事业,渴望独立、自由的生活,浪漫爱情。她们看似足够强大、优越,以致于她们的困境并没有被看到。

也许对很多独生的都市女性来说,金智英的处境显得与她们有些遥远,那么姜允熙,则像是更真实的「金智英2.0」。

Timeline:

[00:02:15] 从李智雅到姜允熙

[00:06:18] 如果《我的大叔》的叙事是由姜允熙的视角展开,那这部剧就会变成——《77年生的姜允熙》

[00:06:57] 为什么允熙在聚光灯外?

[00:11:42] 允熙是金智英2.0——更优越的出身、更强势的性格、更聪明的头脑、更强的事业心和决心

可允熙依然没能逃过「金智英们」面临的类似困境….

[00:18:43] 关于「家」的新旧观念冲突

[00:24:14] 婆婆:「混得比我儿子好的人我都看不顺眼!」

[00:25:13] 婆婆:「女人事业比男人好,会瞧不起男人的」

[00:23:07] 在允熙和东勋的婚姻里:男人沉默、女人也沉默;男人孤独、女人也孤独。

[00:35:19] 女人一定要「疯了」以后才能被听见吗?

[00:38:25] 东勋允熙婚姻中的东、西方价值观冲突:

——生活: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婚姻:传宗接代vs.自由结合

——爱情:实用主义vs.浪漫主义

[00:43:54] 想要「逃跑」的女人们

配乐:

我的大叔OST

莫文蔚-妇女新知

Nocturnal Mind in d minor (Piano Septet Version)

Room With A View (Piano Septet Version)

关注/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ah是猫咪呀

微博:ah是猫咪呀 (有空来撸猫呀~)

邮箱:ahsmmy@163.com